即将开幕的北京冬奥会,让墨西哥驻华大使施雅德(Jesús Seade)感到非常兴奋。虽然履新驻华大使还不到半年,施雅德已与使馆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去北京、延庆和张家口赛区的冬奥场馆进行过实地考察参观。日前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施雅德表示,北京冬奥场馆建设令人印象深刻。虽然仍在发展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冬奥会筹办带来了一定困难,但他相信,凭借北京冬奥组委的精心统筹和先进的疫情防控手段,北京冬奥会将取得巨大成功,继2008年北京夏奥会后成为一个新的里程碑。
给予施雅德信心的,不止是分布在不同冬奥赛区、功能设施完备的场馆设施,还有北京冬奥会“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如果要问北京冬奥场馆最闪亮的底色是什么,绿色低碳可能是毋庸置疑的答案。据悉,北京冬奥会将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制冰采用碳排放量趋于零的技术,“水立方”创造性地变身“冰立方”。施雅德说:“我非常欣赏北京冬奥会落实的环境政策和技术,实现了有效利用水资源和能源,减少了浪费。”他还对数字人民币将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大规模推广充满热情:“我想尽快尝试使用数字人民币,在北京冬奥会上买一件纪念品。”
在大部国土属于热带地区的墨西哥,从事冰雪运动的人不多,但在过去近40年时间里,这个拉美第三大国也算得上是冬奥会的常客。1928年在瑞士圣莫里兹举行的第二届冬奥会,是墨西哥首次派遣运动员参加冬奥会。此后墨西哥缺席冬奥会多年,直至1984年的萨拉热窝冬奥会,人们才在冬奥赛场上再次看到了墨西哥运动员的身影。自那之后,墨西哥又参加了8届冬奥会。此次北京冬奥会是墨西哥连续第4届派出代表团参赛。
施雅德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了即将参加北京冬奥会的4位墨西哥运动员。他首先向记者“推介”了墨西哥冬奥代表团里唯一的一位女运动员——今年42岁的老将莎拉·施莱珀,她是一名高山滑雪运动员,曾参加过多届冬奥会。此外,24岁的鲁道夫·迪克森也是一名高山滑雪运动员,他是首个在大型国际障碍滑雪比赛中获得冠军的墨西哥运动员;27岁的乔纳森·索托将参加越野滑雪比赛,他在雪道外的另一重身份是自动化和机器人工程师;今年只有22岁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多诺邦·卡里约,是墨西哥代表团中最年轻的成员,他曾在世锦赛上取得墨西哥滑冰选手的历史最高名次。“正如前面所介绍的,我们派出了一支高水平的代表团。我们为选手们感到骄傲,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他们参加北京冬奥会。相信他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施雅德说。
在施雅德看来,奥运会可以拉近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北京冬奥会将有力增进各国之间友谊和尊重,增进价值观交流,激励运动员向上和团结。北京冬奥会还将为所有国家提供一个感受中国、了解中国的好机会。施雅德希望冬季运动不甚发达的墨西哥能向正在努力建设冰雪运动强国的中国学习先进经验,他说:“中墨之间可以围绕冬季运动设立相关合作交流项目。那样的话,墨西哥冰雪运动员将有机会来中国训练,特别是到东北三省等中国冬季运动的主要训练地,感受中国的冰雪文化。我们期待中国帮助墨西哥发展冬季冰雪运动,互帮互助也正是奥运会的理念和宗旨。”
施雅德对年轻运动员发挥两国交往的纽带作用抱有很大期待。他说:“年轻运动员可以以不偏不倚、全新、开放的态度面对国家之间的差异。没有人比运动员更具有这种态度,这种精神也正是当前世界最需要的。想象一下,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像年轻运动员这样充满活力,我们将会取得怎样的成就。期待奥运会能够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机会,让年轻人告诉世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众所周知,北京冬奥会开幕恰逢中国虎年春节。事实上,此次北京冬奥会也可以说是中墨两国民众的“节日”。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的2月14日,中国和墨西哥将迎来建交50周年纪念日,届时墨西哥方面将举办活动隆重庆祝。在墨西哥驻华使馆的倡议下,墨西哥方面作为特邀嘉宾,1月下旬首次参与了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展示了由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及历史研究所授权的墨金字塔纪念冰雕。这个四季常青的国家,用这样“入乡随俗”的方式,拉开了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纪念活动的序幕。
参加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施雅德第一次去到中国东北地区,但自上世纪80年代末到访中国香港之后,施雅德与中国结缘已超过30年。他表示,“我本人非常了解中国,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多次与中国方面合作。”施雅德曾任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副总干事、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也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任职。从中国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到2001年正式“入世”,施雅德见证了中国漫长而艰辛的15年谈判,为中国谈判代表团提供了很多帮助。香港回归中国后,施雅德又在香港岭南大学担任副校长多年,全家在香港生活了15年,而后又在2017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主管学校国际事务。
在施雅德这位见证中国发展、熟知中国文化的外交官眼里,中墨两国交往中的可圈可点之处,远不止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的50年。两国有着悠久的经贸往来历史,从16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就有船只在中国、菲律宾、印尼、日本和墨西哥之间架起了贸易桥梁,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意味着,墨西哥与中国已有近500年的经贸往来历史。“大约500年前,墨西哥人发现了来自中国的商品,比如丝绸制品、瓷器和奇妙香料。中国人民也享受到了来自墨西哥的新鲜商品,比如辣椒,如今它已成为云南菜、湖南菜和四川菜的主要调料之一。墨西哥还向中国出口了巧克力、金银珠宝和艺术品,墨西哥银圆甚至一度成为东南亚和中国部分沿海城市的主要货币。”施雅德介绍说。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墨西哥是中国在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国,中墨贸易额达608.5亿美元。中墨两国在科学、技术、工艺、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也已成为双边关系的核心构成部分。
施雅德认为,墨西哥始终视中国为一个特殊且重要的存在。对中国来说,拥有极佳地理位置和贸易环境的墨西哥也是一个理想的合作伙伴,是中国发展与北美洲、南美洲关系的天然纽带。“以发展长期友好关系为追求,今年是墨中关系上一个50年的结束,更是下一个50年的开始。我们期待中墨之间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他说,“我非常自豪、非常高兴能参与到墨中伙伴关系的建设中。”
采访的最后,施雅德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为《中国青年报》的读者和中国人民送来新春祝福:“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本报北京1月26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子倩 实习生 程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