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2月1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有了人气 家乡才能热气腾腾

张雨龙 封可心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2月11日   08 版)

    高中时读鲁迅的《故乡》,虽是经典之作,但因阅历不够,总是品不出其中滋味。高考之后,离家700里去省会南京求学,才能稍稍体悟。最让我们感同身受的,是一首同名小诗,里面写道:“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家乡从四季变为两季,让我们格外珍惜每年寒暑假留在家乡的时间。特别在我们这个年纪,没有太多走亲访友的社交压力,还不至于产生“近乡情更怯”的“顾虑”。

    习惯上,我们常把春运返乡与“打工人”挂钩在一起。特别是农民工返乡潮,可以算是中国人独特的媒介记忆了。今年返乡,我们才发现,大学生成了返乡主力军。发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不是外出者“就地过年”,而是村子里外出打工的人变少了。

    家乡这几年引进了两家规模较大的钢铁与石化企业,此外还有电商、水产、零件制造等产业,合计能提供数万个工作岗位。这不单是解决了几万人就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村庄的发展保留了最核心的竞争力——人。有了人,才会带动消费、带动第三产业,才能有鳞次栉比的商店,才能留下更多的人。前几日上街散步,光鲜花店就路过了3家,还有一家火锅食材店,这对火锅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当然,我们的欣喜不只是因为口腹之欲得到满足。现代化有诸多标志,市场细分与消费专门化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当家乡不再是一个菜市场加几个小卖部就承包一切时,说明它正走在属于自己的现代化之路上。

    太多经验证明,乡村的发展,最怕遇到空心化。外出谋生,个体的人可能富裕了,但乡村大概率会走向萧条。之前在南京溧水一个村子里调研时,我们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遇到最年轻的人是35岁,问她对新的一年有什么期待,她回答说:“希望村里能多点同龄人,不然是有点孤单了。”所以,能在家乡看到开门营业的商店和热气腾腾的景象,心中总有一些庆幸。

    生活条件变好了,精神观念就会随之变化。感受最为明显的,是家乡越来越重视教育。过去村里有考上一本的大学生就是件了不得的事情了,现在的门槛已经变成了“双一流”。有人说,社会的文明体现在对弱势的关怀和对知识的尊重。虽然有感受到朋辈压力甚至“后辈压力”,但我们不愿意称之为“内卷”,重视教育的氛围总是好的。

    有些观念向好向善,也有些观念趋向畸形,比如脱离本心的彩礼。这几天走街串巷,也大概有了一个“彩礼平均数”。现在“嫁女儿”,除了要求男方有房有车,还要一套首饰以及8.8万元到18.8万元不等数额的现金。这在当地算不上“天价”,但在一个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万元的乡村里,至少是有一定压力的。

    而这些彩礼现金,大多是不会给结婚的新人,而是留下来给家里的儿子娶媳妇用。这是一个死循环:为了让儿子免于成为光棍,就只能多给些彩礼;为了凑齐给儿子的彩礼,在女儿出嫁的时候就会多要些彩礼。这样一来,女性或多或少是被物化了,成为农村彩礼“代内剥削”的承担者。

    彩礼问题复杂,寻不出一个确切的根源,就像说不清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如果不是长期以来“重男轻女”的观念,男女比例失衡也不会像今天这样严重。

    不过,改变落后与守成的观念不能急于求成。它们的形成既然非一日之寒,那么它们的消退就不是一日之功。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村庄能继续保有“人气”,它就能不断向前发展,在发展中用活力和开放融化观念的坚冰,创造更加文明的未来。

张雨龙 封可心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2月11日 08 版

硕士论文不知所云 研究生教育如何把关
快递企业“春节不打烊”别口惠而实不至
“北京1979”冰球队: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缩影
钱到位了,水军就能“制造”全网刷屏
学生“不愿糊弄”的选修课作业 不只带来浪漫
有了人气 家乡才能热气腾腾
体育场馆有的“闲死”有的“忙死” 真挺尴尬
一骗再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