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北京迎来虎年“第一场雪”。当市区居民享受雪景之美时,天气状况也引发了人们关注: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是否还能按原计划举行?
冬奥会中,雪上项目占约七成,这类比赛易受能见度、雪温、雪量、气温、风速等气象条件要素影响。北京冬奥组委官方信息显示,原定于13日举行的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女子及男子的资格赛和决赛、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资格赛等比赛均推迟举行。
在冬奥会历史上,因受天气影响推迟、取消比赛的情况并不罕见。据有关资料梳理,此前的23届冬奥会中,只有4届冬奥会没有因天气原因推迟或取消过比赛。
此次冬奥会正式开赛之前,冬奥组委就已经进行了各类准备。据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介绍,组委会提前做好了各类应急预案,并已针对各赛场的具体情况,专门组织了清扫团队,及时清除赛道上的浮雪。
杨树安说,2月12日早上5点,工作人员就已经到赛道上清理浮雪,但是雪下得太大太急,不满足能见度的要求。因此为确保运动员的安全,比赛延迟举行。
在下一个比赛日开始之前,工作人员仍然需要清扫赛道上的浮雪,组委会已经“确保足够的力量”完成这项工作。
雪,同样飘洒在距离北京200多公里外的河北张家口。
望着窗外洋洋洒洒的雪花,张家口气象台台长黄山江感叹,这场雪,如约而至。
几天前,张家口气象台就给冬奥组委和相关部门作出了预报,云顶场馆群也提前启动了应急预案。
特殊天气会对赛事产生影响,但是气象预报员会努力从中寻找“窗口期”。黄山江以跳台滑雪为例解释赛时“窗口期”的测算。该项目对风速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当风速超过每秒4米的风险阈值时,不仅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甚至还会影响安全。气象预报员需精准找到风速小于每秒4米的“窗口期”,供奥组委对比赛时间进行优化和调整。
2月13日,谷爱凌在张家口赛区的“首秀”因天气原因推迟。据张家口气象台台长黄山江研判,2月14日将基本以多云天气为主,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比赛应该能够正常举行。
北京冬奥会是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带举办,这在冬奥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也意味着,过往冬奥的气象预报经验,无法直接复制。尤其,山地气象预报向来是国际公认的难题。
“一天变四季”“十里不同天”,黄山江介绍,张家口赛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形成了显著的局地小气候特征,海拔落差每100米,气象环境就有很大差异,精准、精细预报的难度极大。
如今,气象部门已在张家口冬奥赛事核心区及周边地区建成包括160多个各类自动气象站和10多部雷达的“三维、秒级、多要素”立体气象观测网,这成为历届冬奥会最完备的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历经6年多的技术钻研和模式研发,张家口冬奥崇礼预报团队目前已能够实现复杂地形下100米分辨率、逐10分钟快速更新的冬奥关键气象要素预报。
除冬奥赛场的气象预报外,黄山江还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分享了场外服务的“战绩”:2月3日,冬奥火炬在张家口地区传递,气象预报团队在传递时段对5个点位的天气预报,逐小时温度误差仅1.4℃,风速预报准确率则达82.5%;2月4日,张家口大境门举办文体演出活动,团队预报当天风大气温低,风寒效应明显,提醒相关部门为临时搭建物提前做好安全加固。最终,实况与预报吻合,逐小时温度预报误差不到1℃,风向完全一致,平均风速基本正确。
每一阵风、一场雪的背后,都是一群人的坚守。90后张家口气象台气象预报员黄若男就是其中一员。
因为工作需要,黄若男的爱人,和她同单位的石文伯被抽调至崇礼云顶,而她则继续留在闭环外的工作岗位上。除夕前后,黄若男忙于火炬接力点位的气象预报准备工作,石文伯也在为赛区赛时天气预报而忙碌,几乎处于随时待命状态的他们,仅匆匆打了个视频电话给对方送上新年祝福。
“能够为冬奥出份力,我俩都挺骄傲的。”黄若男说,等爱人从闭环里出来,已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到时候,我们要一起大吃一顿,去看看彼此的父母,把缺席的节日都给补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黄丹玮 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