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2月1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在京求学的台生吃元宵盼“团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2月16日   02 版)

    今年元宵节,陈卉娴想叫一份元宵外卖,吃个“团圆”的寓意。这是她第一次没有家人的陪伴在异乡过年。

    陈卉娴是中国传媒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学生,老家在台湾。放寒假前,她计算了一下往返两地需要隔离的日子,最终决定留在北京。

    胡珈玮2020年来到中国传媒大学读书,她的老家在台湾高雄。在她的童年记忆里,每逢元宵节,绚烂的花灯会沿着爱河河岸展示,“很大很夸张”。

    因为疫情,胡珈玮已经两个春节没能回高雄过年了。去年除夕,她跟随一名甘肃同学回老家过年。看着同学一家人团团圆圆,想着自己的家人,再加上对气候和风俗的不适应,那个年,她过得有点“想哭”。

    今年除夕这天,中国传媒大学给留在学校过年的学生安排了“年夜饭”。胡珈玮还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吃了顿火锅。

    陈卉娴想用自己的方式庆祝这个对她来说有些特殊的春节。她搭地铁去了离学校最近的大型商场,来到提前挑选好的那家餐厅,美滋滋地吃了一顿烤肉。

    家里人的电话接通了,陈卉娴与他们互传思念。过去的十几个春节,在陈卉娴的记忆里,有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人,有满桌的“围炉菜”。爷爷祖籍北方,所以祖籍南方的奶奶,会专门为他包饺子。另一道必定会出现的菜是佛跳墙,爷爷总是亲自下厨。前两年,爷爷去世了,年夜饭里佛跳墙不再出现。

    陈卉娴没有选择从小一直喜爱的音乐专业,而是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她从小就喜欢文言文和古诗词,喜欢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意味,最爱的一篇文章是《兰亭集序》。

    对于未来,陈卉娴和胡珈玮考虑过留在北京,“市场更大”,也考虑过回老家。另一名来自台湾的传播学大二学生杨云新倒是更加喜欢上海,她曾在上海停留过几天,对这座城市的氛围印象很好。对更习惯南方口味的杨云新来说,饺子并不是年夜饭里的必需品,但元宵却是元宵节的必需品。留在北京过年的她们思念着家乡和亲人,盼着疫情赶快过去,到时候“两三天回去一次都没有问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2月16日 02 版

我在冬奥赛区过元宵节
用创新科技守卫“大国粮仓”
逆行“红码区”
“双减”工作要重点提高“四个水平”
在京求学的台生吃元宵盼“团圆”
连云港中欧班列首月开行“开门红”
加强党建引领 助力“强省会”建设
“钢铁侠”战士护航春运
惠民生 扩内需 加快老旧小区改造
贴心服务助力 企业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