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2月19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地下19米的青春“星光”

刘智林 刘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2月19日   01 版)

    一座形似“海星”的巨大建筑,坐落在陆海相接处。这是山东半岛胶州湾北部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是集航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运输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运输效能辐射整个山东半岛。今年,这里迎来了正式通航以来的首个春运。

    在国际机场地下3层的隧道,不仅有呼啸而过的济青高铁运送着南来北往的旅客,还有9个常常在深夜中行进的年轻人——平均年龄26岁的他们是国铁济南局青岛电务段机场信号维修工区的职工。在19米深的地下,他们用青春的“星光”引导着高铁安全前行。

    这群年轻人的主要工作是维修“三大件”:道岔、信号机、轨道电路。

    “春运期间,人流明显比往日多,全国各地的旅客在这里联乘飞机与高铁。我们9个人的工作相当重要,这些是我们的‘宝贝疙瘩’,守护好了它们,高铁才能准点通达。”28岁的工长公维利自豪地说。他口中的“宝贝疙瘩”是列车转向的关键设备——道岔,它对列车的畅通运行至关重要。

    0:30至4:30是他们的作业时间,绝不能提前一分钟上道,到点前必须全员下道,这是“死命令”。他们负责的信号设备遍布在约8公里长的隧道中,而本次的作业地点距离隧道口约有3.3公里。为在既定时间里完成当日作业任务,这群年轻人化身“地下暴走团”,扛起笨重的工料具沿路肩快步行进。

    建站已近3年,他们每周要在这里往返两趟,9个人共走过两万多公里的路程,相当于绕了地球赤道半圈,不知跑烂多少双鞋。“有时候感觉我们是铁路上的‘赤脚医生’,每个人都背着沉重的‘医疗箱’,确保沿线设备安全。”公维利笑着说。

    隧道里黑暗、潮湿、寂静,随着向前深入,身后的隧道口早已不见踪影,可前面的目的地还遥不可及。“在隧道里行走,有种走不完也回不去的感觉。”提及刚来工区时的感受,几个人的回答相似。

    走了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他们来不及歇脚,就开始争分夺秒地作业。潮湿的环境对检修标准的要求更为严苛,为保证设备的安全,他们想尽办法保证设备箱内的湿度维持在最低水平。打开设备箱,他们第一时间换了干燥剂,接着再用热风枪吹干箱内的每一个角落和零件。

    忙完了“除湿”的第一步,后面的检修程序十分繁重,但公维利却不着急上手。他俯身一边沿着轨枕细致地查看道岔的每个部位,一边联系人员将道岔扳动几个来回,随着几声接点“咔哒”打入槽中的声音。这名90后“老将”迅速判断出这组道岔有些调试过紧,便招呼工友着手调整。他们动作干脆利落,仅5分钟便解决了这一问题。

    寒风中,隧道内的温度很低,可这群小伙子的额头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再精细一些、再对比一下、再试验一次,夜里3点多,他们对设备全方位复查后,列着纵队折回隧道入口。

    凌晨5点,他们开完总结会、整理好工具,公维利端出一锅煨在饭煲里的茶叶蛋分给大家,“这是我们班组的传统,填个三分饱再睡个美觉,也是我们一天的小欢喜”。

    随着一轮红日跃上地平线,又一批乘客即将踏上归家的旅途。这是这群小伙子的另一份欢喜。

刘智林 刘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2月19日 01 版

习近平向巴西总统博索纳罗致慰问电
与世界握手 展现中国青年魅力
描绘更亮丽的民生画卷
中高考导向要与“双减”吻合
地下19米的青春“星光”
中国青少年为北京冬奥会创造了无穷活力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