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接近尾声之际,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胡安·安东尼奥·小萨马兰奇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评价道:“截至目前,北京做得非常好!”
小萨马兰奇自2001年起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过去10年里到过中国60多次,见证了北京成为“双奥之城”的过程。
他与中国的缘分始于他的父亲、已故的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萨马兰奇先生曾推动中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在他任内,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
2008年8月16日,北京奥运会期间,88岁高龄的萨马兰奇先生专程来到中国青年报社,与130名中国大陆及港澳台青少年对话。
14年后,小萨马兰奇用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称赞他在北京冬奥会接触的中国青少年。他说:“中国的青少年对本次冬奥会展现了极大的热情,大部分演职人员、志愿者、工作人员都十分年轻,为北京冬奥会的圆满举办创造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与活力。”
元宵节这天,小萨马兰奇还应邀参加中国青年报社等主办的“天下共元宵”网络公益传播活动,将生成的电子贺卡送给“亲爱的中国人民”。以下是本报对小萨马兰奇的专访记录:
“少年强则国强”全世界通用
中青报·中青网:您的父亲萨马兰奇先生2008年到中国青年报社时,受到了青少年的热烈欢迎。他的音容笑貌让本报许多在场同事至今记忆犹新。您的父亲向您提过这段经历吗?
小萨马兰奇:类似的场景我父亲经常和我提起。每一次坐在年轻人中,看着这么多可爱的笑脸,都会让他感觉自己又青春了一回。中国小朋友对我父亲的热烈欢迎,让他感受到了与中国之间更深的情结。
中青报·中青网:您父亲接到邀请后,特地改变日程,挤出时间与中国青少年见面。您认为,您的父亲为何对青少年如此关心?他的这些理念对当今世界和年轻人有什么启示?青少年在奥运大家庭里扮演什么角色?
小萨马兰奇:中国有句俗语“少年强则国强”,我想这句话世界通用。青少年代表了活力、希望、创新。不管经历了什么,只要有青年,就有继续前行的动力和希望。我父亲非常喜欢和青少年待在一起,他说每次都能感受到无穷活力和蓬勃朝气。
青少年是体育运动的中坚力量,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最主要的参与者。中国的青少年对本次冬奥会展现了极大的热情,大部分演职人员、志愿者、工作人员都十分年轻,这也传达出“一起向未来”的清晰理念,为这一盛会的圆满举办创造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与活力。
“体育是用来团结人心的”
中青报·中青网:您之前受访时说,“存在差异的全世界的年轻人是‘兄弟姐妹’,彼此相知,可以在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的同时竞争和分享。”在本届冬奥会上,这种平等、合作、尊重、竞争和分享的理念实现得怎么样?世界各国的年轻人,尤其是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应该从奥运会中学习哪些相处之道?
小萨马兰奇:可以看到比赛至今,镜头已记录了无数年轻运动员惺惺相惜、礼尚往来的美好瞬间。尽管疫情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北京冬奥会仍向全世界传递了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团结、和平、尊重与和谐。体育是用来团结人心的,不论宗教信仰、文化背景、政治体制,只要我们身处奥林匹克大家庭,我们就是兄弟姐妹。
中青报·中青网: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位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和一位中国志愿者因为一句“你好”和“Welcome to China(欢迎来到中国)”的互动,产生了友好的交流和情谊,您怎么看待奥运会中这种跨越国家的交流?您对本届奥运会志愿者怎么评价?
小萨马兰奇:冬奥会就是这样一个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平台。不管来自哪里、说着怎样的语言,只要来到这里,我们都有可能成为朋友。在这里,每天都产生着无数像这样的人与人之间自然的善意。
青年志愿者作为“北京最好的名片”,不负使命,时刻用最大的热情和饱满的笑容欢迎来自八方的运动员们,让所有人体验到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青年活泼、欢快、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中青报·中青网:疫情终将过去,我们也将要面临疫情后的世界,正像您父亲当年在中国青年报社对来自2008年汶川地震灾区的孩子们所说,“那些不幸已经成为历史”。2021年,奥林匹克格言首次更新,增加了“更团结”,在您看来,奥运会能为从不幸中走出的人们带来什么?它将为人类“更团结”地“向未来”起到什么作用?您对经历过疫情的年轻人有什么希望和寄语?
小萨马兰奇:体育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正如之前所说的,五环旗下,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体育健儿汇聚同一个赛场;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民拥抱同一个梦想。走过100多年的历程,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体育的魅力是无穷的,尤其是竞技体育,它对激发人们斗志、凝聚士气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
疫情之下,世界需要一届成功的冬奥会,向世人发出明确信息,即任何国家、民族、宗教的人民都可以超越分歧,实现团结与合作。
当前,世界面临多重挑战,年轻人更加需要以“团结”的精神,风雨同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应对未来的风险与不确定。
青年展现出了东道主的胸怀
中青报·中青网:听说您多次来到中国,这一次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这也是您父亲当年在中国青年报社时被青少年问到的第一个问题。
小萨马兰奇:正如你所说,我到中国的次数如此之多,以至于中国可以被称为我自己国家之外我最熟悉的国度。尽管我已对中国的许多城市十分熟悉,每一次来,我都会有新的发现,中国发展的速度实在是让人惊叹。这次因为疫情,时隔两年我才来到北京,不管是从场馆场地的设施、防疫措施,还是组织协调方面,中国人民高效的执行力和饱满的热情再一次让我为中国点赞。
中青报·中青网:您见到过中国几代年轻人,从2001年申办北京奥运会时的80后、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时的90后,到北京冬奥会的00后,您认为这几代中国年轻人身上有什么共同点?在本届冬奥会从筹办到举办的过程中,您接触的这一代中国年轻人有什么特质?
小萨马兰奇:每一代中国年轻人都让我印象深刻。正如前面所说的,我认为他们的共同点是热情,不仅是对奥林匹克盛会,更是对五湖四海的朋友。
本次北京冬奥会,不管是奥林匹克大家庭助理,还是青年志愿者,他们都表现出了极强的能动性、创造性。他们不仅完美履行特定岗位的职责,而且在多个场合展现出东道主的胸怀和姿态,展现当代中国青年蓬勃向上、勇挑重任的良好风貌。尽管我们隔着口罩,每次看见他们,都能感受到亲切的笑意。
希望萨马兰奇家族与中国人民友谊长存
中青网·中青网:本届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受到热烈欢迎,出现了“一墩难求”的场面,我们看到它也受到来华运动员和记者的喜爱。您家里的小朋友拿到“冰墩墩”了吗?有没有家人或朋友请您代购“冰墩墩”?
小萨马兰奇:很高兴我是幸运儿之一。是的,我为我的孙子带了一个“冰墩墩”,相信他一定会非常喜欢。许多朋友都向我询问“冰墩墩”,但很遗憾现在即使是闭环内也“一墩难求”。
中青报·中青网:可能只有奥运会才能让一个玩偶在一夜之间走红,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您觉得可以受到世界各国喜爱的吉祥物应该具备哪些元素?向世界和青少年传递什么理念?
小萨马兰奇:我认为“冰墩墩”的走红是必然。一个成功的吉祥物必然是“积极向上”的,而“冰墩墩”融合了中国国宝大熊猫的可爱和冰晶外壳的科技感,将中华文化元素、现代国际风格、冰雪运动特征、主办城市特色有机融为一体。不仅凸显了中国文化软实力,也展现了14亿中国人民对全世界朋友的盛情邀约。
中青报·中青网:在您眼里,一座奥运会举办城市是否成功,应该从什么维度评价?您觉得北京这次做得怎么样?
小萨马兰奇:截至目前,北京做得非常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奉献给全世界一届精彩的冬奥会。
中青报·中青网:您说过,您的父亲最爱的也最珍视的称号是“中国人的老朋友”,您也正努力成为这样的朋友。听说您的孩子在“恶补”中文,他现在中文说得怎么样了?
小萨马兰奇:我必须谦虚地说,我还需要为中国人民做更多实事来配得上这一珍贵的称号。是的,我的儿子目前正在学习中文,很高兴他对中国也有同样的热情,这大约已深深刻入我们家族的基因。当疫情结束,人民生活回归正常时,我一定会再带他来见见我的中国朋友们。希望萨马兰奇家族与中国人民的友谊长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 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