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3月0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豹变

揭开西海固的千年黄土封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3月03日   04 版)

    “我觉得你们龙王坝,过去最大的特色就是穷!在联合国都被说是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而你们却建成了美丽乡村。这不是个奇迹吗?还愁全国各地的人不来学习参观?”

    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课堂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龙王坝村80后产业致富带头人焦建鹏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

    他意识到,原来,西海固与北京之间的差异,不是搪瓷碗与咖啡杯的差异,也不是土房子与摩天大楼的差异,更多的是思维上的局限与落后。

    “别人都迈进了互联网经济时代,找差异找出路。我却对西海固最大的资源置之不理。”当即,焦建鹏定下一个小目标——行动起来,挖掘西海固特有的精神气质,传扬西海固人民面对贫困不低头的奋斗精神,同时,在新时代继续书写这种精神。

    由他牵头成立的宁夏瑞信龙王坝生态文化旅游村股份有限公司也很快落地龙王坝村,开启整个村庄的蜕变之旅。

    这是焦建鹏的第三次创业,他再一次“逆向行走”,彻底回到生养自己的这块土地。这一次,他把心完完全全留在了这里。

    逆向而行

    然而,就在10多年前,焦建鹏还和当地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把“逃离”当作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西海固,是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饿、半粒在喊渴的地方,但凡有门路,没有人想留在这儿。”焦建鹏说,上世纪90年代末,他考上大学,每天想的都是留在大城市。后来,他如愿进入银川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但当公司业务调整想派他去外地工作时,“安土重迁”的观念让他犹豫了。

    经过一番思量,焦建鹏开启了人生第一次“逆向而行”——回西吉县创业。瞄准市场空白,他开办了广告公司、网吧,效益最好的一年,营业额达1000多万元。

    随着个人财富的积累,焦建鹏萌发出为家乡做点什么的想法。2011年的一次回村给了他思路。“当时在三四月,我去看望父母,抬眼望去我们村漫山遍野都是山桃花,风一吹,特别美。”

    原来,经过近十年的退耕还林,龙王坝村有了3000多亩的林地,区域水源涵养能力也提升了。

    《新闻联播》里提到的“林下经济”适时出现在焦建鹏的脑海中——龙王坝已经具备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条件。

    “回村,种地养鸡!”焦建鹏做出人生当中的第二次“逆向”选择。

    不过,他的想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反对。朋友们认为他在“胡闹”。正在吃饭的父亲更是气得把筷子摔在了地上。

    这些并没有阻挡焦建鹏的热情。在他看来,林下经济是国家指明的致富路,只要踏实干,不偏航,早晚会有收益。

    曲折向前

    焦建鹏成立了心雨林下产业专业合作社,在龙王坝流转了1200亩土地,种杏林,林中搭木屋、建鸡棚,鸡的饲料是玉米粒和肉虫。

    市场却给了他当头一棒——林下漫步的“溜达鸡”每只要卖120元,外观上却与当地60元的普通鸡没有区别,老百姓不愿多花这个“冤枉钱”。

    此路不通,焦建鹏便对业态进行了调整,开辟出1000亩的生态观光林,栽种了油用牡丹等林木。2014年,他又成立“心雨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总面积4200亩。

    树起来了,牡丹花开了,但“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之间就像隔着一层纱,焦建鹏始终点不破。

    尝试“林下捉鸡”的体验经济——林地的承载量有限,附加值不高,行不通。响应“农超对接”——将鸡屠宰加工,包装鸡蛋,但铺货要压资金,量太小供货也无法持续。几年下来,他几乎把以前打拼的家底全放了进去,但却产生不了“现金流”。

    又有人劝他放弃,可看到自己用心血灌注的一草一木和300多名在合作社就业的乡亲们的笑容,焦建鹏还是决定“搏一搏”。心里没底,在面对外地投资商进行推介时,他总是支支吾吾答不上对方的问题。“甚至有时候,都不敢说我是西吉人,担心‘穷名声’吓跑了人家。”

    苦闷之余,焦建鹏决定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深造,提升自己,也盼望着能在这里结识一些大老板,为龙王坝的发展注入“活水”。

    实际效果超出“预期”。在老师接连否定了“梯田”“长寿村”这些焦建鹏眼中龙王坝村的发展关键词后,指出了破解该村发展之困的“不二真经”——最穷的地方呈现最不可思议的改变。

    金融专业出身的焦建鹏瞬间有了思路,西海固的落后、老土也在“摇身一变”,成为得天独厚的优势。西海固人几十年接连奋斗、摆脱贫困的信心也成为他内在的动力。

    蝶变新生

    “依托生态,打造民宿,发展乡村旅游”的具体做法在焦建鹏脑中迅速成型。

    他率先将自家老房子改造成标准民宿,引来周边游客。邻居看到能赚钱也纷纷动工,铺砖、刷墙,有人还把结婚时没舍得用的铺盖都拿了出来。

    西吉县对该村民宿改造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凡做民宿的农户政府补贴1万元、旅游局配套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同时可享受1.2万元的创业补贴,由乡政府统一改造上下水,建设污水处理厂,合作社一体做亮化。

    40家窗明几净的特色民宿、窑洞宾馆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相继开办,依托附近的火石寨、震湖、将台堡等旅游资源,第一年夏秋季节,已经一房难求。

    趁热打铁,焦建鹏又在“吸引特定人群来乡村消费”上做起了文章,将农民培训、学生研学、工人疗养作为业务重点,积极对接外部资源。

    “在之前的多次尝试中,我发现,打造乡村公园并不能带动乡村经济,还是要让有特定消费能力的人走进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把钱留下、把货带走。”焦建鹏说。

    他算过一笔账,学生外出研学住宿补贴的标准是每天30元,一间民宿有4张床,可以住4个人,收入120元,“像这种情况酒店亏本根本不敢接,就为咱老百姓的民宿带来契机,而且每次都是大单子,一年四季也稳定。农户以家庭农场、民宿入股,或者在公司务工、售卖农特产品、手工艺品,也能旱涝保收”。

    其间,家住龙王坝村二组的王萍儿就成为旅游村餐厅的服务员,每月拿上了2100元的工资,老伴儿则在家里养牛种菜。在餐厅,王萍儿每天与天南海北的游客交流,性格都开朗了。

    去年,儿子结婚,王萍儿特意安排从江西远道而来的儿媳妇和亲友们住在了村里的窑洞宾馆。当天,她还把接亲、办酒的一些视频发到了自己的“快手”上,100多条留言里,“都在夸我们这个地方好”。

    民宿一条街、小吃一条街、儿童游乐场以及近来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滑雪场、密室逃脱、7D影院、星空酒店等也在这里陆续“安家”,与村里的百亩梯田高山观光温室果蔬园、千亩油用牡丹基地、万羽生态鸡基地等生态产业基地相映成趣。

    全国各地游客的打卡体验,也让村民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目前,龙王坝直接从事旅游业的有300人,加上配套行业,解决了800多人就业。全村近年累计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8亿元。

    古老山村大变样,更多和焦建鹏一样的“村里娃”选择回流——旅游村25人的管理层,全部为80后、90后,甚至还有00后。

    年仅24岁的马鹏飞是其中一员,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的他作为龙王坝的“宣传干事”,在网上更新着这里的四时美景,也传播着这里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过段时间,山桃花开了,他还计划着搞搞旅游直播,为5月即将在龙王坝召开的全国性会议做前期宣传,“在一个村里办全国会议,可是破天荒的事。”马鹏飞说,能见证这样的“历史”,他很荣幸。

    揭去千年黄土封印,龙王坝这个小小的西海固山村,已然蜕变为中国特色脱贫之路的“样板”。焦建鹏却说,他们还要跟时间赛跑,收获更多惊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3月03日 04 版

揭开西海固的千年黄土封印
为烈士编演原创话剧的零零后
让书店成为有温度的文化空间
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