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一年为企业减负的重头戏,1.5万亿元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即将在4月拉开帷幕。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将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留抵退税占其中的六成。
在今天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说,在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中,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规模大、分量重、市场主体受益多。靠前退还留抵税额,加快留抵退税进度,是为了及时帮扶企业渡难关、复元气。
大幅消化存量留抵税额
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企业税负压力也主要来源于此。在税制设计上,增值税实行链条抵扣机制,以纳税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其中,销项税额是指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增值税额;进项税额是指购进原材料等所负担的增值税额。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会形成留抵税额。
举个例子,假定增值税税率为13%,B公司向A公司购进货物100件,总金额1万元,B公司就要缴1300元的增值税,这笔钱叫B公司的进项税。接下来,B公司把购进的100件货物加工成200件新产品,但到申报期时,只卖出了100件给C公司,获得收入8000元,这一环节也按13%的税率缴税,要缴1040元的增值税,对B公司来说,1040元就是销项税。B公司真正要缴的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不足以抵扣的260元就是B公司的留抵税额。
国际上对于留抵税额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允许纳税人结转下期继续抵扣或申请当期退还。2018年以前,中国企业只能将这笔留抵税额结转到下期抵扣,并不退税。后来,中国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的部分增量税额予以退还,但不涉及过去留下来的巨额存量税额。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说,今年实施大规模的留抵退税,大幅消化存量留抵税额,大力改进增量留抵退税制度,是对此前增值税改革的深化和持续推进。期末留抵税额由结转下期抵扣转为当期退税,有利于缩短抵扣周期,降低企业成本,引导企业按市场情况合理决策。他认为,留抵退税政策既能应对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又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既惠企助企,又能推进税收治理体系现代化。
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制造业
1.5万亿元退税资金并非用来“撒胡椒面”,这块“蛋糕”将优先分给小微企业。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税务部门将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并放宽增量留抵退税的条件,将增量留抵税额退还比例由60%提高到100%;同时,在退税进度上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在6月底前对其存量留抵税额实施一次性全部退还。
制造业等行业今年将获得重点支持。此前,税务部门对于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今年,范围扩大到全部制造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今年年底前将给这些行业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
许宏才表示,小微企业和制造业是近年来实施减税降费重点支持的领域。今年将继续作为重点支持领域,直接给这些企业增加现金流,帮助解决他们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其发展的底气、勇气和信心。
根据3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企业从4月30日起,按照规模从小到大先后集中享受退还存量税额。享受退税的企业还要满足相关条件,比如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者B级,3年内未骗税、虚开发票等。
地方财政退税负担不超过9%
许宏才介绍,国务院明确,这次退税,中央财政在按现行税制负担50%退税资金的基础上,再通过安排1.2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设立3个专项,支持基层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和保就业、保基本民生等,其中,对新增留抵退税中的地方负担部分,中央财政补助平均超过82%,并向中西部省份倾斜。
许宏才算了一笔账,1.5万亿元的留抵退税,按照中央地方“五五分成”的原则,地方约承担7500亿元,中央财政补助平均超过82%后,地方实际只要承担退税1.5万亿元中9%左右的份额,也就是不超过1350亿元。
目前,首批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的专项转移支付4000亿元已于3月21日下午下达给地方,比如,江苏省获得378.71亿元,广东省(含深圳市)获得364.84亿元。此外,中央财政将安排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8000亿元。财政部表示,这笔专项资金根据相关工作进度,将尽快下达。
涉及巨额退税金额,监督必不可少。目前,财政部正制订办法,明确相关转移支付分配备案、预算下达、资金调拨等管理的要求,完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做到留抵退税政策可细化、可统计、可分析。专项资金将纳入财政直达资金的范围,实行动态监控,防止被闲置挪用;将实行单独拨付,并保障地方国库动态存有半个月的退税所需资金。
本报北京3月23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