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接缝处要用胶布密封,很热,憋得慌。”穿上防护服的难受劲儿,毛忠武曾在出国比赛时感受过,可当带着北京冬残奥会的一金两银回到家乡,解除居家隔离的第二天,他便申请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主动穿上了防护服,“很久没回来,就想为家里做点儿啥。”
大连庄河市打拉腰社区,大部分居民都是从附近的村子集中搬迁而来,乡里乡亲十分熟悉。尽管两年没回家,但坐在轮椅上分拣棉签的毛忠武很快被邻居们认出,老人们感叹着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的过去,孩童们则跑来“比试分贝”:“毛叔叔,我在电视上看见你拿了冠军。”
毛忠武夺冠的瞬间像极了热血动漫。3月12日,北京冬残奥会男子中距离越野滑雪坐姿组,手握两枚银牌的他狠狠冲过终点,冰天雪地里,身上荧光黄的短袖T恤十分抢眼,在最后一个个人项目中,这位36岁的“冬残奥新秀”为中国队拿下第16金,队友郑鹏获得银牌。
郑鹏比毛忠武小6岁,但早已在大赛留名,他在4年前平昌冬残奥会上夺得的第四名创下了当时中国队在冬残奥会史上的个人项目最好成绩,本届赛会又一举夺得残奥越野滑雪坐姿组短距离和长距离两个冠军,这两场比赛中,毛忠武均是银牌获得者。
“只要金牌是中国选手拿到就好。”毛忠武见证过郑鹏的付出,发自内心为对方庆贺,但4年来,自己不分昼夜的努力也需要一个交待,他大方坦承:“如果有机会,我也想换换奖牌的颜色。”毕竟,在冬残奥会前的多次测试中,他早已长期领跑榜单。
训练够扎实是毛忠武的底气,而一件短袖T恤成了突破的关键。毛忠武注意到,比赛进行到后程,气温回升,赛场上有外国选手穿起了短袖,包括加拿大名将卡梅隆。“当我穿上短袖,滑起来非常轻松自如,没有束缚感。”尽管,冬残奥赛场上很多运动员“忌讳”临时起意,但结合比赛录像、天气状况和自己的实验分析,毛忠武决定给自己打一剂“强心针”,他在最后一场个人赛中穿上了刚接触体育训练时的那件短袖T恤,“几十块钱,不管它再烂,我都不舍得扔掉,它能提醒我别忘了初心。”万事俱备,他终于迎来了夺冠的东风。
实际上,毛忠武买下这件T恤不过5年,这是体育再次走进他生活的时间。毕竟,任他从小多痴迷足球,21岁那年从高空坠落的意外也残暴地拽醒了梦中人,下半身瘫痪的结果让他把自己封闭在屋子里,“残疾人”三个字变得刺耳,“即便在地上爬也接受不了轮椅”,朋友来安慰,他故作坚强,人群散去,他一个人哭。“刚受伤时,自己起来都很费劲,我又回到了婴儿时期那样,吃喝拉撒都是妈妈照顾我,她这辈子这么照顾了我两次。”毛忠武坦言,母亲给他最大的支撑还在于,永远相信他能走出暗夜。
“你不试怎么知道呢?”母亲那熟悉的反问将毛忠武推到了一场群众乒乓球赛上,出色的运动表现让他被教练相中,力荐加入轮椅竞速队,2017年,毛忠武正式开启了运动生涯,尽管已经30多岁的年龄,但仅训练了一年,他便夺得大连第32届半程轮椅竞速马拉松银牌,次年,他转项入选辽宁省残疾人越野滑雪队,“听说如果成绩好,可以进国家队,参加冬残奥会,我心里的一簇火被点燃了。”
转项到越野滑雪的队员通常会遭遇严寒和摔跤两个挑战。曾经骑电动三轮车拉活儿的时候,毛忠武见识过凌晨三四点起床烧炭,炭火被冻得“发亮”的寒冷,这些经历让他很快便找到和天气相处的节奏,但他未能规避摔跤,“田径场和雪地滑行状态完全不同,头一个月每天摔得很惨”,可面对一众比自己小10多岁的“老队员”,他暗暗较劲,一天4练换4套衣服,每套衣服都练到湿透,但他仍加练到天黑了被教练喊回去,加上他不断琢磨轮椅竞速如何助力越野滑雪,很快他就成了同批学员中最早摆脱摔跤的选手。
2.5公里一圈的场地,从“滑一圈已经了不起了”攒到3圈、5圈、10圈,“原来人的潜能是无限的。”高兴的同时,毛忠武的困扰是如何提高成绩,赶上年轻的“师兄师姐”。作为高龄选手,他得付出更多,“如果让你评估一名运动员,要体能没体能,要基础没基础,要技术没技术,年纪还大,你觉得这名运动员还有戏吗?可当这个人是自己时,我不服,我想试试,我这辈子,能不能活出另外一个样子。”
渐渐地,年纪最大的“师弟”成了队里的“卷王”。清晨四五点,其他人在睡觉时,他起来训练,普通训练课,他总是奋力超越,然后给身后的选手打气:“加油,快走”。成绩提升的同时,他成了“别人的队员”,“看看人家老毛,成绩为什么提得快,人家付出多少?”教练经常以他为榜样劝诫年轻的孩子们,有人忍不住“埋怨”:“老毛,你就不能慢点儿吗?”对此,毛忠武通常憨厚地一笑,但继续在训练中拼命,“等他们成绩也提升了,就不会埋怨我了。”
如愿进入国家队后,毛忠武仍不改“卷王”作风,直到伤病让他学会慢了下来。疲劳的训练让他进入瓶颈,一度连女队员都滑不过,此后,在教练团队和科研保障团队的帮助下,他渐渐明白“训练不能像机器一样,得讲科学。”他学会观察队友、每天写训练笔记,和教练员一起分析、完善技术动作,自己找运动训练的书来补课,“只要对训练有帮助的,我都会去研究它。”
2021年,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越野滑雪比赛中,毛忠武参加了4个项目,都拿到了金牌。从那时起,他积累的跬步终于指向了千里外的目标,“我们要努力站上冬残奥会的领奖台,而且得整支队伍一起往前走,毕竟到时候有那么多顶级对手,我们平常得做好、做够,才不会表现得太难看。”
面对从十四五岁进队、未踏入过社会的队友们,尽管雪龄较短,但人生赛道跑了更久的毛忠武始终是队里的“老大哥”,他用10多年的时间尝试过走出家门、进入社会。
“家人愿意养我一辈子,可我不能那么做。”经历了一段沮丧和幽暗的时光,在母亲、女友和朋友的支持下,毛忠武开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因家在海边,在淘宝店里售卖海参等海产品成了首选,慢慢地,他离开家门,经营小超市、烧烤摊,开始面对外界的目光,当自信一次次被打破重塑后,他选择了用电动三轮车糊口,顺便可以去更多地方看看这个世界,“这是最简单的代步工具,能让我更快融入社会,接触更多的人。”在这辆车上,他因小擦碰而遭遇过恶语相向,也因乘客多付的车费而暖流入心。
“在社会上,生存活法、人情世故都得一个人去面对,其中的艰难,以后我们离开赛场仍要面对。”因此,毛忠武经常会嘱咐年轻选手,专注训练,提升成绩,能让未来的生活少一些挫折,多一些便利,“在运动队训练,尤其是国家队,我们能得到团队的支持和保障,要做的只有努力训练、挑战自己,这种机会怎能不去珍惜?”
尽管下届冬残奥会自己已年近40,但毛忠武依然期待在体育的怀抱中待得更久一些,“你看C罗,已经37岁了还有这么好的竞技状态,我做不到那么优秀,但至少可以学他自律。”年少时的足球梦用另一种方式照进毛忠武的人生,他把自己每个阶段发的比赛服、手套、雪仗等装备都精心收藏,偶尔有朋友索取,他也大方相赠,“他们说看见这些能想到我的经历,我也可以鼓舞人心。”
本报北京4月25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