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4月2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4月28日   03 版)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副教授林雅华,梳理了近10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到的“德艺双馨”: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21年12月25日《习近平给中国国家话剧院艺术家的回信》……

    “我们要破除一个误区,觉得文艺工作者讲道德是个人的私事,但事实上这关涉到整个行业的行风,而行业行风又直接影响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的生态。”林雅华说。

    中青报·中青网: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众也能明显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的重视,为什么会如此重视?

    林雅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大胆探索,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拓展和创新,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

    “德艺双馨”不仅是对文艺工作者自身修养与文艺创作的要求,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造的要求。从思想来源而言,“德艺双馨”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重文传统,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教”传统。

    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中国革命、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发挥文艺的作用:从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力,到建设小康社会的推动力、关系国家命运的软实力、守护精神家园的延续力,再到实现民族复兴的原动力。“德艺双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艺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人民的文化权益、提升与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并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径。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看,在其文明书写中,深深蕴含着文艺教化的印记。《礼记》有云:“温柔敦厚,诗教也。”文艺不仅是“吟咏性情”的方式,更寄寓着“关乎教化”之旨,意即它强调通过个人修身养性而达至道德完善的理想境界,而后通过文艺创作,实现政治教化、国家德治的功能。

    就此而言,我们现在所说的“德艺双馨”,正是这两大传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全新激活。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文明力量激发文化的内生动力,以“德艺双馨”的要求贯穿文艺作品的创作,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化艺术作品。

    中青报·中青网:对文艺工作者和文艺行业来说,德艺双馨有什么重要意义?

    林雅华:习总书记有一句话特别好,“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要有好的道德。这个“德”,在当下可以理解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事实上,文艺工作者要处理好的是作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社会效益的失衡,从长远角度来看,失衡也并不有利于艺术创作。在当下的语境中,文艺作品经由市场传播,流量赋予文艺工作者社会影响力,他的一举一动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所以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中青报·中青网:艺人“失德”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林雅华:艺人“失德”,一方面是他的价值观出现错位。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的滋生,与“天价片酬”“饭圈”乱象都有密切关系,“养”出了一些言论和行为的失范,对行业形象也造成破坏,所以,才会有“限薪令”、整顿“饭圈”乱象等措施。另一方面则是审美观的错位,个别艺人为了流量搏眼球搏出位,不惜制造一些“三俗”产品。

    此外,还有艺术观的错位。“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一直秉承的文艺创作宗旨,是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回答了文化为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只有牢牢把握人民立场,才能守住艺术创作的底线,守住“文德”与“艺德”的底线。

    当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也要避免抽象化地理解“人民”的概念。“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这段话,是“人民性”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像作家路遥以《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在颁奖仪式上所说:“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

    中青报·中青网:文艺行业的德艺双馨,会对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产生什么特别的作用?

    林雅华:文化意识形态做的是人心的工作,仅做表面文章是不行的,只有深入人心、获得认同、引起共鸣,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因此,意识形态工作并非一个抽象的政治要求,它需要有载体,而文艺作品正是最重要的载体。文艺作品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正是通过其具象的展现,来生动阐释文化意识形态的内在价值导向。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重视发挥文艺创作的这种功用,以“德艺双馨”的要求,切实提升文艺工作者的思想修养,道德品质,切实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寓教于乐、雅俗共赏,提升素养、涵养精神。正如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而文艺工作者要创作出伟大作品,首先要塑造自己。如何塑造,一是养德、一是修艺,这就是德艺双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4月28日 03 版

在德艺双馨中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