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三家子村,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周春生老师正带着他的学生们和这里的老乡一起挖剖面、取土样。两年来,从4月底玉米播种至10月初玉米收获期,他们每个月都来取土样、测试玉米生长指标。据介绍,他们正在帮助当地农民用耕作、灌溉技术改良苏打盐碱土壤,这件事情他们自从2020年就开始做了。
周老师带着学生们和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做科学实验的同时,为老乡们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在去年的第一次成果检测时,庄稼的各项指标优良率都大幅提升,产量较对照最多增加了近四成,他们的举措助力科左中旗两万亩盐碱地变良田。周老师说,“总书记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在与老乡们共同工作生活中,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能为老乡们的共同富裕之路贡献一份力量,自己也觉得作了应该做的事情。”
“草原母亲都贵玛的故事大家都了解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上,王奇昌老师正在虚拟仿真教学教室给大家上课,在这里不仅有草原母亲都贵玛的故事,还有齐心协力建包钢、重走长征路等许多教学资源……同学们说,这样的思政课体验新、参与感强,身临其境的课堂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润物无声”。
内蒙古财经大学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不仅有这样的现场模拟课,还建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心,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编写了《“石榴花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学生教育系列读本》6本,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修课,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石榴籽工程”专题讲座,举办“石榴籽大讲堂”,切实推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通辽市扎鲁特旗农业发展银行的白力嘎正在给大家解释粮棉油政策性贷款的规定。他是内蒙古财经大学2021届金融学专业的一名毕业生,在上大学之前他是蒙古语授课生源的考生,来到财大后,学校不仅设立了专门的国家通用语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学课程,还有针对性组织开展了专门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志愿帮扶活动。白力嘎通过积极学习,不仅熟练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还自学新媒体小视频拍摄剪辑制作技能,成了新媒体小达人,他的抖音号“财大观察”为宣传学校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也获得了“北疆网上好青年”荣誉称号。
毕业后,他又立志建设家乡,考取了农发行扎鲁特旗支行的工作。他说,像他这样的财大学子还有许许多多,每年5000余名毕业生中有70%以上的学生都在基层工作,因为学校教育我们要扎根基层、服务社会,各民族青年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建设亮丽北疆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直以来,内蒙古财经大学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从2013年就在全区高校率先组织开展了“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活动曾经获得教育部和团中央的表彰。2020年,学校又率先在全区高校实施“石榴籽工程”,以“构建一个体系、打造一支队伍、建好一门课程、搞好一个活动、产出一批成果、办好一个讲堂、建设一个中心、建立一批基地”的石榴籽“八个一”工程为核心内容,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贯穿落实到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学校深刻认识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承担的特殊使命,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课题研究,申报各级各类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两部,产出了一批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做好新时代的民族工作积极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学校还主动对接自治区作为国家向北开放的桥头堡、“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蒙俄”经贸合作的重大需求和发展战略,建成全国百强高校智库——中俄蒙经济走廊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为中蒙俄经济合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高振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