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5月1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火线”解约校招生 理想汽车绊倒了谁的理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亚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5月19日   12 版)

    5月11日,一些与理想汽车签订了三方协议的毕业大学生被告知,自己准备入职的岗位已被取消。理想汽车相关人士表示,已推荐相关同学进行调岗面试,对于没有合适岗位的同学,将提供一个月工资作为赔偿。 视觉中国供图

    有数据显示,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理想汽车的全国零售网络及渠道数量翻了接近一倍。分析人士认为,急功近利的企业文化、过于草率任性的违约,都可能增加企业未来的融资难度,放大员工心中的不确定性。 许亚杰/摄

    尽管大部分春季校园招聘会已经结束,但因一个特别的变故,临近毕业的柯瑞只能一边寻找新工作,一边准备论文答辩。接近凌晨两点,柯瑞仍在各求职网站上寻找投递简历的机会。又是一年高校毕业季,这位本应手握offer,与大学生活从容告别的年轻人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解约潮,让尚未起步的职业生涯遭遇了骤然风雨。

    “各位同学,由于理想汽车近期对业务架构进行了调整,小部分尚未入职的校招生伙伴可能会面临转岗面试,或解约的情况……目前,我们已通过邮件完成对相关同学的触达,本周内会尽快完成转岗面试或解约赔偿的沟通。”5月11日,一些已经在去年秋招中通过面试,并与理想汽车签订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以下简称“三方协议”)的毕业大学生收到了一封邮件,落款为“理想汽车校园招聘”。他们被告知,自己准备入职的岗位已被取消,目前提供两套解决方案——调岗选择或解约赔偿。

    “在去年的校园招聘会上,理想汽车的HR告诉我们,这是理想汽车第一年校招,会认真培养每一位成功应聘的同学。”面对被解约的残酷现实,南京大学毕业生柯瑞还是有些想不通,言犹在耳的承诺怎么就成了被随意戳破的泡沫。

    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2.1%,收入总额同比增长167.5%,达到95.6亿元。顶着“头部新造车企业”的光环,理想汽车原本在求职者中人气颇高。出于对未来工作的向往,柯瑞在去年秋天签订三方协议后,将自己的微信头像换成了理想即将发布的新车。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本应成为一名专攻智能驾驶硬件的研发工程师。

    “这两年新能源汽车赛道火热,同时它也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新兴产业,作为年轻人当然希望能积极融入其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回忆起去年秋天自己放弃其他offer,选择加入理想汽车的原因时,柯瑞苦笑一声说:“到了这个时候被解约,应届生就很被动了,完全没有办法像秋招、春招时那样从容选择。”

    眼下,还有不少人与柯瑞面临同样的困境。这也凸显了一个现实问题:在中国经济努力保持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基于稳就业的大局,还是基于维护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的法制要求,都要求就业市场更加规范。

    5月“毁约”,应届毕业生遭遇当头一棒

    “近期理想汽车进行了业务调整,部分岗位被关闭,这涉及到了部分今年尚未入职的校招生伙伴。鉴于可能对这些学生重新找工作造成的不便,我们提供了调岗选择和解约赔偿的方案,目前正在与相关学生进行沟通。”5月17日,记者联系了理想汽车,该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在综合考虑各专业及岗位方向等信息的基础上,已推荐相关同学到其他业务岗位,重新进行调岗面试;而对于没有合适岗位的同学,将提供一个月工资作为赔偿。

    “这一解约赔偿方案,已超出了三方协议中规定的合同违约金金额。”该人士表示,此次解约具体涉及的人数暂时不方便透露。

    不过,哈尔滨应届毕业生陈峰回忆说,理想汽车的HR在通知自己“岗位取消、解除三方协议”时,并没有提供调岗机会。与柯瑞一样,他应聘的也是自动驾驶智能硬件部门,负责车辆传感器的研发。

    “去年秋招理想汽车的面试还很正常,我经过三轮面试拿到了offer,当时也签订了三方协议。没想到上周突然通知我,因为部门调整,要取消三方协议,可以赔偿我一个月的工资。”陈峰告诉记者,当初选择理想汽车,一方面是因为看好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另一方面则是公司的待遇打动了他。

    “现在想想,有点像画饼充饥。”他苦笑着说,因为春季招聘已经结束,自己曾担心再找到工作已不大可能,“还好我联系到了一家之前面试过的企业,现在原来的三方协议已经作废,得抓紧时间在学校重新办理手续。”

    记者了解到,三方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用于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三方协议是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三方之间,基于权利义务关系而签订的书面协议。它不能等同于正式的劳动合同。”律师朱诗睿介绍说,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就业的三方协议适用《民法典》法律规范的相关规定,而劳动合同适用《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

    他强调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必须是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而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在三方就业协议中,违约金的数额是自主选择,双方达成一致即可,目前法律也没有明确数额上限的规定。”朱诗睿分析说,该事件是企业违约,如果被违约的毕业生认为赔偿方案不合理,可以先联合起来与企业协商,如协商无果也可以采取诉讼的方式。

    他表示,因三方协议而引发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人事争议,故而提起的是民事诉讼,“就目前的情况看,个人不建议采取诉讼”。

    即将从某所“211”大学硕士毕业的施凯,也是这批打算“自认倒霉”的毕业大军中的一员。

    “当时,HR的一句话让我哭笑不得。她说,‘一般毁约三方协议的赔偿金额是5000元。我们赔一个月工资,也是考虑到给同学们带来了不便,这已远高于常规赔偿。’”施凯无奈地表示,5月中旬这个时段,早已错过了春季招聘的最佳时机,好的工作机会寥寥无几。“这个时候才通知解约,对我影响太大了。”

    此前,站在智能驾驶硬件研发“风口”上的施凯并不担心找工作难。在他的邮箱中,曾有数个年薪超过20万元的工作机会。然而,收到理想汽车的解约通知后,施凯重新搜索了一遍目前校招的企业,发现大多是年薪13万-15万元的工作。“这与之前的差距十分明显。”

    三方协议违约成本低,谁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5月17日,部分被理想汽车解约的毕业生收到了赔偿款。但在一个遭解约毕业生的微信群中,吐槽声不减反增。

    “之前HR说可以调岗,结果却把学java的调到c++,再把其他方向的调到Java……”“这么多双一流的高校毕业生,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居然就这样被一锅端了……”

    “当时HR在电话里说,做自研摄像头部分的校招生全部解约。”施凯表示,自己在去年12月通过了层层面试,定位P4级,并签订了三方协议。虽然有传言称,P4级的毕业生可以调岗,P3级则统一裁员,但施凯表示,自己没有收到任何调岗通知。

    收到调岗通知并不意味着相关毕业生的“理想之路”转入坦途。

    “有一位同学通过了转岗面试,面试官直接告知岗位匹配度很差,劝他不要来,来了也可能被劝退。而且面试时间紧迫,上午收到通知,下午就面试。”一位毕业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吐槽说,面试过程就是走流程,实际上是变相解约或裁员。

    在毕业生群体对理想汽车此次解约行为的众多吐槽中,“解约时间点”与“解约理由”是大家批评火力最猛的两点。

    柯瑞表示,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2022届毕业生的应届生身份只能保持到6月。“过了今年6月,企业在招聘应届生时,大概率只招2023届的毕业生。”

    “就算有业务调整,也不至于非要拖到这个时候才通知解约吧?这对我们这些应届毕业生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他质疑说,前几天在一季度财报会议上,理想汽车还宣布自己拥有511亿元现金储备,却在他们即将毕业、入职的关口提出解约,“非要在5月毁约应届校招生,这是没有道德底线的行为”。

    “如果真是企业经营遇到了很大困难,需要裁员以降低成本,我们也不是不能理解。”施凯叹气说,许多大公司的2022届校招已经结束,哪怕理想汽车提前1个月解约,自己也不至于像现在这么被动。

    他透露称,自己的三方协议中没有规定在哪些条件下,企业可以提出解约。

    在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辅导员丰华文看来,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学校和企业都应当自觉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就业市场的正常秩序。

    他告诉记者,在自己多年担任毕业班辅导员的工作经历中,企业提出毁约三方协议的案例确实比较罕见。“从某种角度来说,三方协议是学校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背书,所以应当起到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作用。”

    丰华文分析说,如果企业毁约,不仅会影响到相关学生的切身利益,也会影响该企业在高校和学生中的口碑、信誉。长远来看,一旦有企业效仿这种行为,随意解约三方协议,可能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造成不利影响,扰乱就业市场秩序,甚至引发“遍地违约”的恶性循环。

    他坦言,以目前的情况看,高校针对企业违约三方协议的办法有限,最严重的惩罚无非是把企业拉入黑名单,禁止该企业今后参加校园招聘会。

    “考虑到稳就业的需要,响应国家对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校园招聘的三方协议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那些能力出众、即将踏上职业生涯起跑线的优秀毕业生,却因为企业的一次违约而遭受打击,甚至可能耽误最关键的一年时间,涉事企业应当对这些毕业生进行合理赔偿。

    稳就业需要企业“量力而行,言出必行”

    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国际形势多变等不利因素影响,近期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今年毕业季,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挑战,另一边则是企业经营遭遇了更多新课题。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企业因为战略需要而进行业务调整,砍掉研发部门或缩减研发团队,以及时止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与高校毕业生签订三方就业协议,又在他们即将入职的时候反悔解约,这显然不是一个合情合理的做法。”资深汽车媒体人、汽车行业分析人士杨小林认为,理想汽车以业务调整为理由,大批解约已经签订了三方协议的毕业生,本质上就是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转嫁给了无辜的应届毕业生,“这样的做法显然过于草率了”。

    在他看来,此次违约事件充分暴露出,理想汽车在决策机制、招聘流程上存在漏洞。“就汽车领域而言,成熟、负责任的车企要么会‘防患于未然’,在意识到有风险后及时缩减工作岗位;要么会‘打落牙齿往肚里咽’,通过调岗等方式消化签约毕业生,而不是在学生毕业入职的前夕‘放鸽子’。”

    杨小林表示,虽说理想汽车这次的解约行为符合企业自身经营需要,也不违背《劳动法》相关规定,但从社会责任和道义上来说,无疑是值得商榷的。

    他认为,作为新造车企业,理想汽车的优势在于体制机制灵活,公司决策速度快,但在决策机制科学性、合理性方面存在短板。他提醒说,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既要有风险意识,同时公司决策也不能过于随意。只有扩张的“野心”,没有社会责任的“良心”,就会对新造车企业乃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口碑造成极大的挫伤。

    在5月10日召开的一季度财报会议上,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想对销量成绩单表示满意,“一季度实现了强劲的财务表现”。数据显示,理想汽车今年一季度实现了收入总额人民币95.6亿元,同比增长167.5%;同时车辆毛利率保持稳健,达到22.4%,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达到人民币18.3亿元。

    与销量和营收一起水涨船高的,还有理想汽车在大举扩张之后的经营成本。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3月31日,理想在全国拥有217家零售中心,覆盖102个城市,并在211个城市运营了287家售后维修中心及理想汽车授权钣喷中心。而在去年赴香港上市前,理想汽车在全国拥有109家零售中心,覆盖67个城市,在134个城市运营176家售后维修中心及理想汽车授权钣喷中心。这意味着,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理想汽车的全国零售网络及渠道基本翻了一倍。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理想汽车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的开支为12亿元,同比增加135.9%,较2021年四季度增加了6.8%。

    “有些企业看上去经营得很红火,但其实并没有实现正向的经营流水。一旦短期内市场情况有变,企业经营就会面临巨大压力。这个时候,有些企业就会拿社会经验不足的应届毕业生开刀。”盘和林劝诫说,这种缺乏长远目光的做法会给企业带来大量负面社会评价,急功近利的企业文化、过于草率任性的违约,都可能增加企业未来的融资难度,放大员工心中的不确定性,甚至在市场上形成恶性循环。

    “我建议,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应当做到‘量力而行,言出必行’。只有企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从根本上稳定就业市场。同时,通过提高工作岗位的稳定性,让自己的员工对未来、对生活建立起稳定的预期,也有利于提升团队凝聚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盘和林总结说。

    记者了解到,有部分同学所在高校的就业办联系了其他车企,为此次被解约的同学提供求职绿色通道。

    朱诗睿提醒高校毕业生说,在找工作、应聘过程中要保持谨慎。“比如,在应聘前,可以尽量多地搜集、关注一下该企业的负面新闻,充分了解工作机遇与风险。在签订三方协议、劳动合同前,更要逐一了解所有条款和具体规定。一旦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要及时维权和伸张。”

    “稳就业是‘六稳’之首,近年来由于考研大军扩张等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挑战明显增多。”丰华文坦言,要想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帮助学生缓解焦虑、促进就业,作为高校辅导员在内的各方都应做更多工作。“95后是有担当、有活力、有知识的一代,我们应该更好地帮助他们追逐梦想。”

    正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所强调的那样,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为他们的梦想之路护航,就是在为我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护航。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柯瑞、陈峰、施凯均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亚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5月19日 12 版

电动车完全替代燃油车 必须跨过“里程焦虑”的门槛
“火线”解约校招生 理想汽车绊倒了谁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