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5月3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红色交通线”串起川陕乡亲美好新生活

肖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5月30日   04 版)

    在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穿境而过的“红军路”两侧,绿色的烟叶梯田或连片铺陈、或星点散布。

    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从陕西汉中出发、一路通往川北苏区的线路,正是革命战争年代著名的“红色交通线”。

    如今,硝烟早已散去,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红军路”串起了川陕革命老区的沧桑巨变:从沟壑纵横到平坦通途,从土坯旧房到亮丽洋楼,从贫瘠土地到烤烟、茶叶遍地花开……革命老区的美好生活画卷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徐徐展开。

    “这要是几年前,哪有这么舒服哟,能把你抖得脑壳撞坏。”坐在平稳行驶于大巴山深处“红军路”的车上,土生土长的碑坝人王平对过去的路况记忆犹新。

    在当地长大的他,早年跟着师傅跑运输。那时,这条从陕西省汉中市通往四川省巴中市、达州市的捷径,路况差、等级低,经常爆轮胎不说,雨雪天还常常整得车辆频繁抛锚。

    2004年,在山区群众的热切期盼中,这条老路开始了历时多次、多段的改造建设,并在2008年被正式命名为“红军路”。而今,莽莽米仓山山间,昔日的一道道艰险已化作平阔通途,当地产的茶叶、腊肉、土蜂蜜得以顺利送出大山;全长36公里,如巨龙般在崇山峻岭间腾起的汉通路,也使当年4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到了不足两小时。

    走进“红军路”沿线的回军坝村,连片的烟叶映入眼帘。“现在的生活相当安逸。”村民秦代全告诉记者,他从未想过,水泥路能通到自己家门口,还能开上小轿车、在城里买房,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

    最高海拔近2000米的小南海镇回军坝村,年冰雪覆盖时间长达4个月。当年,红军从这里经过到达碑坝西河地区。昔日的村民,90%以上住的是土坯、茅草房。1996年,区里推广烤烟种植,小南海镇成为适生地之一,回军坝村更是因独特的地理环境被划为核心区域。

    老秦和其他8家农户摸着石头过河,试着零星种植了几亩,每亩收入了1000多元。看到第一批“吃螃蟹”的村民收获颇丰,村民们的心也热起来,可先期投入和种植风险又让大家望而却步。为转变村民观念,镇村干部多次召集大伙儿讲道理、算经济账,大伙儿的思想才慢慢解放。

    如今,全村4375亩土地种植烤烟4240亩,今年的年产值有望突破1200万元。村民搬进了新楼房,还有农户到城里买了房,农忙时回村劳动,农闲时在城里享受生活。

    回军坝村的变化只是该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郑区厚植绿色种养产业,逐步形成了生态茶园、优质烤烟、特色食用菌、畜牧养殖、稻田综合种养、名优水果和地方中药材7大优势产业带。截至“十三五”末,全区茶园总面积达23万余亩,发展食用菌1060万袋,果园2.53万亩,种植烤烟26877亩,中药材14万亩,实现肉类总产3.4万吨,水产品产量8750吨。

    在碑坝镇韭菜岩村村民侯治军的家里,100平方米的楼房内,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我们夫妻俩一间,两个女儿各一间,出门就是大公路,方便得很。”侯治军说,放在几年前,祖辈都住在半山腰,那可是“一眼望到屋,走路走到哭”。

    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搬迁出来的老侯,在村干部帮助下养起了羊。没资金,村干部帮他申请贴息贷款;缺技术,有技术人员和大户上门指导。很快,老侯办起了“吉羊”家庭农场,当年年底的养殖规模便发展到100多只羊、50只鸡、两头牛,净挣3万多元。第二年,老侯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还清了修房欠款,实现脱贫致富。

    和老侯一样,在老区的红色土地上,越来越多乡亲过上了“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肖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5月30日 04 版

做脉冲强磁场的“红色领航员”
上海推出50条政策措施重振经济
甘南“马背青年宣讲队” 送宣讲到草原深处
“红色交通线”串起川陕乡亲美好新生活
面对疫情“应考尽考” 北京对高考做好周密准备
百川归流向大海
今天 我们奔赴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