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临港方舱前,上海市民许阿姨口述、女儿代笔,给医护团队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却真正感受到了医务人员的真心、细心、暖心”。许阿姨年近七旬、核酸检测一直是阴性,为了照顾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年、不能正常行走的女儿入住方舱。她担心女儿病情变化,也担心自己会被感染,一直忧心忡忡。
负责照顾她们的,是浙江省援沪医疗队五队的医护人员。她们制订了“稳定患者基础疾病,尽快转阴;防止入舱陪伴的母亲被感染”的目标,特地为许阿姨配备了N95口罩,指导她每4个小时到“安全区”更换口罩,进行心理辅导……3天后,女儿两次核酸阴性,达到出院标准,许阿姨在每日的例行核酸检测中始终保持阴性。
对于援沪医疗队来说,院感组是保障队员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不光每个医护人员要重新培训穿脱防护服、戴口罩,还要互相监督穿脱的过程,严防感染。领队、感控负责人、小组感控员、酒店感控员组成的网络,时刻承担着感控“吹哨人”的角色,为队员们撑起“零感染”的安全保护伞。
浙江省援沪医疗队五队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温医大附一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舟山市的6家医院的医护人员组成。
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信任和默契,进而密切合作,并不容易,需要有人担当,更需要众人配合。第一次培训防护服穿脱时,温医大附一院护士长林虹主动站了出来,展示自己改进的穿脱法。林虹是资深护士长,在日常工作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经验,可以做到“穿的时候防护服不落地,脱的时候不容易污染防护服里面”。林虹站出来时,没有任何请示,五队领队、温医大附一院副院长吴高俊看到后,觉得是非常好的经验,立刻拍板在全队推广。后来,大家把这套穿脱法叫做“林氏”穿脱法。
援沪医疗队员们防感染意识很强,但是他们居住酒店的员工、通勤车司机等后勤人员,并无相关医学背景,这是感控的薄弱点。院感团队制作了取餐流程、消杀流程等视频,细致地对后勤人员进行培训,逐一反复检查,这也成为医疗队取得“零感染”战果的利器。
医护人员每天都要穿着大白防护服至少七八个小时,中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对体能和精神都是一种考验。在抗疫工作最吃紧的时候,方舱医疗队在本身工作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抽调人手支援核酸采样工作。
支援采样队乘坐大巴到达集中点后,分散用小车运到不同社区,由于穿着大白时不允许使用手机,队员们彼此无法联络。核酸采样工作结束后,社区要求医护人员脱下大白才能上小车、送回集中点,而这与医疗队感控要求产生了严重冲突。当时社区存在许多阳性,在社区脱掉防护服会让医护人员暴露在危险中;而不脱防护服,可能会污染社区的小车。站在各自的立场上,都觉得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最后,领队吴高俊承担了司机的工作,开着医疗队的车,在无法用手机联络的情况下,四处寻找,把分散在社区的队员接回集中点。
据悉,在浙江省援沪医疗队经管的临港方舱里,患者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只有3个多月。在历时50余天的援沪工作中,浙江省援沪方舱医院医疗队1700余名队员,共收治感染者近两万人,其中亚定点医院收治近2300人。经管患者平均住院日5.79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