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6月0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出行大市场呼唤更聪明的交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亚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6月02日   08 版)

    从打通复工复产的“堵点”,到保障民生;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到推动绿色低碳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交通运输与出行行业无不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交通运输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表示要以“服务大局、当好先锋,稳定投资、保障民生,创新引领、绿色安全,系统推进、衔接融合”为基本原则,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实施一批战略性、全局性、引领性、基础性的交通重大工程项目,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方案》公布了“十四五”时期我国重点推进的11项交通运输重大工程项目包,涉及国家高速公路大通道联通工程、沿边沿海公路建设工程、出疆入藏公路通道工程、“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工程、运河连通工程、黄金水道扩能工程、沿海港口提升工程、现代综合交通“三位一体”枢纽工程、“北斗领航”工程、交通运输新基建赋能工程、绿色低碳交通可持续发展工程等。

    记者了解到,近期北京、浙江、广西等地先后发布通知,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加快交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具体计划。

    这一轮交通新基建“新”在何处?它们又将如何为稳住经济基本盘、保供应促消费注入动能?这些问题将影响包括汽车、出行在内的多个行业的发展前景。

    交通新基建“新”在何处

    “当前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补短板,在交通出行领域补齐过去的不足之处,而非大拆大建。”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看来,交通新基建不仅能带动投资,为宏观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还能为今后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积攒更多能量。

    盘和林以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举例说,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迅速扩张,这意味着充换电基础设施不能缺位。“无论是在城市里还是在高速公路上,交通部门和电力部门都需要做好配合,用更充足、更智能的充换电站,来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需求。”

    此前,由于车位产权、老旧小区用电容量不足等原因,部分地区出现了“充电桩进小区难”的现象。这导致新能源车无法打通“最后一公里”,制约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显示,要通过优化新能源汽车性价比及配套新能源补给网络,强化用户购买和使用意愿;同时,着力优化调控政策,形成“限油推电”的政策导向,助推全社会形成机动车新能源化的新时尚,加快推进交通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进程。

    据了解,在坚持“宜电则电、宜氢则氢、宜油则油”原则的基础上,北京市将逐步推进公交、出租(含巡游、网约)、旅游、货运等交通行业车辆“油换电”。“十四五”时期,市属公交车(山区线路及应急保障车辆除外)、巡游出租车(社会保障和个体车辆除外)将实现100%新能源化;同时办理货车通行证的4.5吨以下物流配送车辆(不含危险品运输车辆、冷链运输车辆)100%为新能源汽车;此外,推进水运游船行业新增及更新船舶全部为新能源船舶。

    “按照共享充电设施理念,统筹充换电基础设施和加氢站布局建设,满足不同区域、不同车型、不同阶段的新能源车能源补给需求,为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提供基础保障。”该规划指出,将推动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运输服务场站增加新能源车充换电基础设施。

    无独有偶,不久前印发的《浙江省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完善全省综合供能服务站布局,加快建设公共领域充换电站、充电桩,新增公用充电桩全部具备智能充电功能。同时,探索建设无线充电线路,构建覆盖全省的智能充电服务网络。

    事实上,在今年多个省(区、市)的两会上,完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网联化改造等工作均被提上日程。有不少分析人士指出,这些举措不仅能缓解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焦虑,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更有助于构建“车路一体”的新型交通设施,从而为将来推动自动驾驶等技术创新成果奠定基础。

    “从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交通是符合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建设方向。”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记者,交通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一环,往往对拉动投资、提振经济有着明显效果。“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是各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常见做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的交通新基建更多强调补短板,是面向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投资。

    江瀚分析说,在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大局中,普通消费者和相关企业也会受益良多,“这一轮交通新基建也将对整个汽车、出行市场的复苏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科技赋能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狡猾的新冠病毒和复杂的防疫形势,为交通运输和出行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而这让提升交通智慧化水平更加迫在眉睫。

    今年4月,北京发放无人化载人示范应用通知书,“方向盘后无人”的自动驾驶服务首次在国内获批上路。按照计划,到2025年,北京市的智慧道路总里程将超过300公里,逐渐实现路网管理和服务智能化。除了智慧高速示范工程、车路协同示范应用,北京市还将打造“智慧轨道”“智慧公交”“智慧停车”等一系列示范工程。

    从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的落地,到被5G通信、北斗系统、遥感卫星技术赋能,再到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城市背后总是站着智慧交通的身影。

    盘和林认为,很多时候物流网络存在“堵点”,并不是因为路不够宽或路不够多,而是因为信息沟通不畅或者管理不到位。智慧交通建设有望逐渐克服这些弊端。

    他同时提醒说,与过去大量存在交通基础设施不足的状况不同,如今的重点应该放在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上,“要加快交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更多有效供给,但也要注意避免重复建设”。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那张能够覆盖14亿中国人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无疑是最令人期待的蓝图之一。无论是保障防疫和复工复产需要的物流大动脉,还是一系列促消费的政策红利,亦或是令人期待的“说走就走”的旅行,都需要这张更聪明的交通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亚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6月02日 08 版

数字经济下半场 百度智能云要做“新引擎”
深挖技术护城河 比亚迪向上进阶再添新砝码
出行大市场呼唤更聪明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