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才能乐业,才能更好地追求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实现住有所居充满期待,我们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解决好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住房问题,扎实推进住房制度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我国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住有所居明显改善,深入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居住是住房的基本属性,若离开或忽视这一属性而片面强调它的经济属性,不仅对住房本身,也会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住房领域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我国住房制度改革,首先要准确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这样才能让改革深入人心,并持续取得成效。
住房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国情,在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郑重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房住不炒”的定位,鲜明界定了住房的居住属性,为新时代住房制度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成为健全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住房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的行动指南。这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准确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深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
尽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深入分析做好经济工作面临的挑战同时,都进一步重申“房住不炒”的定位。可见,这一定位,作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住房需求的根本出发点,是住房制度改革的一条主轴。这充分体现了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忧,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努力实现住有所居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落实在住房制度改革上,就是持续发力,努力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曾强调,要准确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分类调控,地方为主,金融、财税、土地、市场监管等多策并举,形成长远的制度安排,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这意味着,新时代住房制度改革的政策取向是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既发挥市场作用,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也发挥政府作用,实现基本住房保障,从而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着力加大基本住房保障力度,加快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住房保障政策和管理制度,住房保障网不断扩大,保障范围越来越广,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十四五”时期,我国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将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这样,将住房保障体系将和住房市场体系有机结合起来,让全体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实现住有所居。
可见,新时代住房制度改革,把努力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作为重要衡量标准,更加重视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大保障房建设投入力度,织牢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保障网,把解决好住房问题当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手段之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张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