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群年轻人用一场别具一格的微团课大赛——“青春故事汇”,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迈入第二个百年。
在天津华能杨柳青热电厂的高炉旁,8位终日与高温锅炉相伴的年轻人,分享了自己和他们身边的奋斗故事。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砺……每一个故事都闪耀着青春奋斗的光芒。
杨柳青热电厂是天津地区最大的热电联产发电企业。半个多世纪以来,源源不断的光明与温暖,从这里送往津城万家百姓。
在上世纪70年代初艰难起步,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在能源改革中砥砺前行,在新时代大潮中高质量转型……这座电厂见证了新中国飞速前行的历程。这里的每一个人,坚持“敢想敢干,敢打硬仗”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倾力奉献,照亮城市,也照亮了自己的青春和人生。
检修工高沛讲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一次在几十米高空中的惊险经历。当时他跟着班里的技术员孙会亮一起去检查炉膛受热面。炉膛的内部很黑,两人共用一把手电照亮。“进到炉膛里,想到自己是悬在几十米的半空上,我很害怕。”高沛回忆,自己紧握着手里的电筒,心突突直跳,目光紧紧追随着黑暗中手电发出的一束光,才稍稍心安。突然,手电闪了几下,没电了!眼前瞬间黑了下来,高沛吓得一动也不敢动。就在这时,他感觉手臂被人抓住了,紧接着听到一句,“别怕,跟着我,在黑暗的环境里,眼里要有光”。
孙师傅这句话成为高沛后来工作经历中的一束光,他学着前辈的样子,在艰苦的环境下踏实苦干、乐观从容,用满腔的热情去完成每一个任务,让自己也成为那一道光。
后来,高沛在很多紧要关头都见过年轻人眼中闪烁着那束光。今年年初,工厂因新冠肺炎疫情封闭。一天晚上,锅炉本体班接到电话得知,捞渣机渣口堵了。堵渣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会影响机组负荷,必须要尽快解决,而这次堵住渣口的是坚硬的岩焦,处理起来谈何容易!锅炉本体班大部分是年轻人,没有谁犹豫,8个人分成两组,日夜不休连续奋战,饿了在现场吃盒饭,累了困了换另一组顶上,就这样,大家连续奋战了60多个小时,终于将渣口疏通。
24岁的运行部巡检员张昊讲起自己去年经历的一次检修抢险。当时他正在对燃烧器系统进行例行检查,突然发现5号炉42燃烧器底部燃起了明火。燃烧器系统和油系统相连,一旦火势扩大后果不堪设想。他明白,扑灭火情刻不容缓!向上级汇报后,他立即拿起灭火器冲上去灭火。眼看着火苗逐渐变成火星,却怎么也不见火星散去。张昊意识到,可能是保温内部着火,必须及时进行拆保温处理。
正在他不知所措时,值长刘凯带着两位师傅跑了过来,判断过火情后,刘凯抄起灭火器第一个钻入燃烧器底部平台通道。张昊和其他人紧随其后。通道十分狭窄,刘凯只能蹲下身慢慢踱步。站在刘凯身后,张昊眼看着,随着刘凯后背被汗水浸湿的面积越来越大,火势也逐渐被控制下来,“那一刻,我明白了师傅们在关键时刻迸发出的忘我热情才是我们这一代最应当传承的”。
很多人都谈到奋斗精神的传承。2021年,24岁女生刘鑫迎成为杨柳青电厂一名检修工,她对这里有感情,这是她父亲奋斗了30年的地方。
“记忆中,爸爸白天总是在家,在我睡了之后才去上班。”刘鑫迎回忆,儿时妈妈就告诉自己,爸爸是杨柳青发电厂的运行工人,他的工作是为我们的城市发电,我们的生活一刻不能没有电。她回忆,爸爸总是来不及吃上零点的年夜饭,就要赶着去上班,留下母女俩在家看完剩下的春晚。
2020年,一场突然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那时很多人都居家办公,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人影,人们不想出门更不敢出门。可父亲却没有一天停止过工作,那时刘鑫迎才意识到,他的工作似乎并不平凡,是他们为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与温暖,“爸爸的整个青春都在为这座城市发光发热”。
今年1月,刘鑫迎拉起行李箱与父亲一起来到单位封闭工作,“这是爸爸的责任,如今也是我的责任。”
29岁的董昌伟曾跟着时任5号机副值郭玉明去现场巡检,发现师傅每一次都不放过哪怕一个小阀门的检查,不厌其烦地分析每一个参数的浮动。
去年,董昌伟参加了一次机组通流改造,很多验收都在深夜或凌晨进行。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为了低压转子与发电机转子之间的中心高低差,时任汽机专工曹智杰等人会与施工方、生产厂家反复讨论,“为了两张A4纸厚度的距离,大家连续攻坚数个日夜,直至参数值达到最优,方肯罢休”。董昌伟明白,这里一代代人坚守的,是平凡岗位上的精益求精。
新一代青年人的奋斗汇聚成前行的强大势能。天津华能杨柳青热电长总经理王朝伟与年轻人谈起老厂长曹化一的坚守故事。那位老厂长带病在电厂里坚守了8年,“我热爱这块土地”,去世后把骨灰撒在了电厂。那份对事业的深情,让很多年轻人感动落泪。
王朝伟期待,踏上新的百年奋斗征程的年轻一代,能接续奋斗、争当先锋、再立新功,用青春绽放光和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点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