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警示通报。通报指出,个别地区疫情防控通行过度管控、重复核酸检测等问题仍零星散发。通报中列举了多个案例:河北张家口下花园西高速口防疫检查点对所有外来货车司乘人员,不论是否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都要求重新做一次“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沪渝高速安庆收费站(眉山出口)防疫检查点对来自外省低风险地区的货车司机要求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合肥市方兴大道收费站防疫检查点对所有外地货车司机以“留取核酸检测样本”名义,变相强制开展核酸检测。
6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了一场题为“做好核酸检测工作、抓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这是疫情常态化防控两年多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第二次将核酸检测列为发布会主题,上一次是在2020年6月24日。
“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输入风险的,查验核酸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在发布会上明确指出,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没有必要频繁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重点应该放在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有疫情的地区。
精准防控是“动态清零”防控总方针的精髓。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传染性更强,且部分感染者没有症状,因此导致隐匿传播。如何科学精准地做好核酸检测工作,对具体执行防控政策的各地方而言是一项挑战。
从24小时到72小时,核酸筛查需科学精准
近期,部分城市发生聚集性疫情后,不同的时间段出入不同的场所,对于核酸阴性证明的要求不一样,有的要求24小时、有的要求48小时、有的要求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贺青华对此分析说,聚集性疫情发生以后,要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科学确定制定核酸的检测策略,划定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避免盲目扩大开展全员核酸检查范围。
贺青华进一步解释说:“在疫情发生以后,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把核酸检测的人员、范围、频次统筹安排。封控区一定是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全员核酸检测,管控区在48小时内要完成第一次的全员核酸检测。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的人员不得外出,但是疫情发生地的低风险地区和防范区确需出行的,需要持48小时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各地可以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进行调整。”
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李昂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北京市实施了分区分级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为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及早发现疫情风险,经过风险评估,北京市将进入公共场所核酸阴性证明由48小时调整为72小时。
在谈及时间调整的原因时,李昂说,一方面是考虑到了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的潜伏期是3天左右,72小时之内核酸检测可以发现潜在的感染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降低居民核酸检测的频次,尽量减少疫情防控措施给市民带来的负担,尽量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产生的影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多次强调核酸检测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正如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所说,在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当中,核酸检测是迅速发现感染者,及时锁定管控范围和目标,进而采取隔离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关键措施,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奥密克戎传播阶段,核酸检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进入公共场所需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规定增加了老百姓需要做核酸检测的频率,这是当前局部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必须采取的措施。5月30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在分析疫情时说,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要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针对性,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现象。
在近期的疫情防控中,有部分地区对于不参与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群众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性措施。贺青华对此回应说,疫情发生地应该根据当地的疫情形势和防控需要,依法、科学组织好核酸检测工作,明确核酸检测人群、区域范围和频次,做好宣传、组织和引导工作。对于采取非法的、强制性措施的地区、单位和作出决定的个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要求有关地方及时整改纠正。
核酸检测从“全员”到“区域”
今年年初,天津迎战奥密克戎感受到该变异毒株的超强隐匿性:发现病例时,病毒已经在社会面传播了一段时间。为了提高更早发现疫情的能力,3月22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以下简称“新版指南”)。新版指南中,核酸检测的范围从“全员”改成“区域”。
在当天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对此解释说,之前的“全员”核酸检测容易让大家误解为在全市范围内搞大规模的检测,“容易让大家理解成我们在搞大水漫灌”,新版指南改成“区域”,更加突出强调科学和精准的划定核酸检测的范围。
新版指南指出,要在科学精准的流调以及严格的管控措施基础上来划定核酸检测的实施区域范围,并且这个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
焦雅辉分析说,每一轮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之后需要及时进行研判,如果感染者都是从集中隔离点发现的,说明社会面已经没有传播的风险了,那就可以把核酸检测的范围仅仅划定在集中隔离的这些人员。如果还有社会面发现的病例,以及有主动就诊和在发热门诊就诊时发现的感染者,说明社会面还有传染源在活动,这时核酸检测的区域划分范围就要尽量大一些。区域范围的动态调整也突出了核酸检测工作的科学精准。
“真正实现‘动态清零’,最关键的是要精准的防控。”在3月22日的发布会上,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说,精准防控的最核心目标,一是减少疫情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二是最大限度地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之间的关系。
梁万年进一步指出,精准的防控政策还需要精准落地,其关键在于科技人员、防控人员的能力上,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提升。
2020年6月24日,在第一场以核酸检测为主题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贺青华曾说,为了加快提升各地的核酸检测能力,规范流程,自6月15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线上培训,培训依托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网上培训平台开展,由中国疾控中心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等机构共同制定培训教材,作为国家继续教育推广项目,完成培训后由各省授予相应学分。线下培训要求各省成立以援汉、援鄂实验室核酸检测队为主的现场指导组,以实践为重点开展手把手实操训练,有利于从根本上切实提升各地的检测检验能力。
对于核酸检测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一直在持续。针对奥密克戎引发的疫情,为了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采样能力,北京市从今年5月24日开始面向全社会招募核酸采样志愿者。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不培训不上岗、培训不合格不上岗的原则,对完成培训的志愿者进行考核,考核采取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合格后正式成为北京市核酸采样志愿者,并编入北京市核酸采样应急储备人员库。
梁万年说,疫情发生两年多来,由于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难免会有一些松劲、麻痹的思想,就会出现防控当中的漏洞,具体的表现包括,疫情发生后,一些干预措施实施的不够精准,往往是“一刀切”或“大水漫灌”。
针对这样的问题,梁万年表示,在执行防疫政策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有温度、理解老百姓的难处,要想方设法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因为我们有一些老百姓确实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难处,严格说,解决他们的一些相应困难,也是有效实行和落实防疫措施的基础。同时,社区在具体的防控方面,不论是封控区、管控区还是防范区,应该强调快速,快速的前提是社区一定要有能力,对社区防控人员的培训也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使它更加精准、更加科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