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6月1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一批又一批北大毕业生以人生选择回答时代之问——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周呈宣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6月15日   01 版)

    在全国各地,有这样一群北京大学毕业生,他们选择俯下身子扎根城镇乡野,去触摸祖国发展跳动的脉搏;他们选择脚踩黄土踏实奋进,在田间地头汲取向上向阳蓬勃的朝气。

    2010年起,北大已有超3000名选调生奔赴并奋斗在祖国各地。2021年,北大各地选调生签约人数创下新高,覆盖全国各省区市。在北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基层天地,希望到城镇乡野书写人生论文。

    ---------------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什么样?

    在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木山乡、在新疆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在宁夏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在四川资阳市雁江区……在全国各地,有这样一群北京大学毕业生,他们选择俯下身子扎根城镇乡野,去触摸祖国发展跳动的脉搏;他们选择脚踩黄土踏实奋进,在田间地头汲取向上向阳蓬勃的朝气。

    “把人生的细流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中,在基层的沃土上成就个体生命的大江大河。”一批批已经或即将奔赴基层的北大学子,正在以人生的选择对时代之问作出最朴素的回答。

    “我们要用热血和才华去开拓广阔天地”

    2021年寒假,在北京大学学生基层治理研究会的图书分享活动上,从品读《乡土中国》,到探讨《基层中国:国家治理的基石》,从研究马克思主义青年择业观,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讲话,一群北大学生在分享与研讨中探索着:“基层是什么?”“去基层要做什么?”

    在北大学生基层治理研究会会长田佳轩看来:“基层是组织直接联系群众的最基本部分,是县乡两级的广阔天地,也是我们要用热血和才华去开拓的广阔天地。”

    田佳轩知道很多北大选调生的故事,但和社团同学交流时,他几乎每次都会提起中国语言文学系2013届毕业生宗立冬的选调经历。

    “宗立冬师兄是当年作为宁夏首批选调生前往西北的,2019年,他荣获‘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称号,当然,令我敬佩的不仅仅是他的这份荣誉,更是他选择基层的初心、扎根基层的决心、服务基层的耐心。”田佳轩说。

    大三那年,田佳轩参加了宁夏在北大举办的选调生宣讲会,宗立冬在宣讲会上,讲述了自己在基层工作的故事。秋季农建时,拖着皮尺丈量土地、挥着铁锹挖坑种树;环境整治时,操着火钳捡拾垃圾,拿着角铲刮洗广告;征地拆迁时,帮群众抬房梁、扛粮食、拉板车……宗立冬就这样选择了基层、扎根在基层、服务着基层。

    “我想去看看,我想了解真实的中国”,宗立冬在宣讲时的这句话让田佳轩深受触动,他说,“宗师兄的故事让我想到一句话:在基层读懂中国,只有读懂了中国,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个从宁夏南部贫困县区长大的孩子,我深知家乡的情况,也可以想象得到师兄初到宁夏乡村时面对的困难。这些年来,他的行动一直激励着我,让我更加坚定了毕业返乡、服务基层的初心。”田佳轩说。

    北大毕业生去基层工作,是“屈才”“浪费”“大材小用”?对于选择基层工作这件事,北京大学学生基层治理研究会的学生时常听到很多不理解的声音。

    对此,田佳轩不以为然:“基层队伍的建设需要新鲜血液,基层社会的建设需要人才支持。”对于去基层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他认为,街道办、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的很多地方,尤其是乡镇都承担着乡村振兴等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更多青年才俊做好智力支撑。“我觉得只要人才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就是最好的‘唯才是举’”。

    从“要我去”到“我要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到基层建功立业已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引导的重要内容。2010年起,北大已有超3000名选调生奔赴并奋斗在祖国各地。2021年,北大各地方选调生签约人数创下新高,覆盖全国各省区市。在北京大学,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基层天地,将成为一名基层选调生纳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希望到城镇乡野书写人生论文。

    北大学生基层治理研究会的学生也发现,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同学认为,基层工作大有可为。“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那里有吸引我们的地方、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干部、讲师张雯也观察到:“我们目前的就业引导工作面对的是90后、00后的学生,他们成长于全球化时代,价值取向多元、自我意识强烈、人生规划多样。被动地给学生灌输相关理念、以外部力量开展引导,都不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去了解、去认识,从‘要我去’转变为‘我要去’。”

    学生有热情,国家有政策,时代有需要。面向党的二十大,如何更好地引导和鼓励一批批优秀青年深入基层,到生产一线锻炼、提高自我,努力保证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成为摆在各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时,北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教师依托学生力量开展基层就业引导的探索,以学生社团的形式逐步参与到基层就业引导的工作中。

    北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为积极响应国家“到基层去、到西部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北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支持一批有志于奔赴基层的北大同学,把原有的“北京大学职业素养促进协会”整合成“北京大学学生基层治理研究会”,并组建起“学生基层治理研究会讲师团”。

    “我们的初衷是想走进学生集体、走到同学跟前,与大家面对面交流,为同学们的就业提供一定参考。”田佳轩介绍,社团的成员为能够给同学们提供有益的指导,曾花两个月时间打磨一份课件,“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同学做出有益于一生的选择。”

    今年4月,学生基层治理研究会讲师团宣讲正式上线,上线仅两天,预约场次就已超过15场。“这说明我们宣讲的内容还是比较受同学们欢迎,而且有很多同学对基层充满好奇和热情。”田佳轩说。

    如今,学生基层治理研究会已成为学校深入到学生中间,做好就业观引导的重要抓手。北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学生基层治理研究会依托学生力量开展基层就业引导探索,为有志于投身基层的北大在校学子提供了解基层实际、坚定理想信念的课堂和积极参与实践的平台。

    选调生们在基层的火热实践,就是思政和引领就业观念最生动的教材。北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通过“选调咨询开放日”“我在祖国基层”报告会等活动,把北大精神在全国、在基层薪火相传的故事,带到学生身边。

    走近每名学生,在北大校园中更好地营造选调基层和西部地区的文化氛围;由院系推荐的学生骨干,学员全部是党员;北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设立的毕业生就业党员示范引领班,以辅导员作为小组牵头人,所有学员走进班级、走进宿舍,成为本院系本年级学生就业的“一线观察员”“宿舍联系人”和“兼职咨询师”,通过党员骨干带动,实现朋辈共同成长。

    北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樊志表示,让就业成为教育、让基层成为导向、让服务成为力量,北大的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将遵循这一理念,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鼓励更多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引导北大学子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洪流,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周呈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6月15日 01 版

融合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释放青春“强磁力”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青年的选择是大湾区发展之底气
上海:以制度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团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与世界温暖de抱抱”云享青春故事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