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节这天与附属医院援沪队员们一起开展‘领航工程’,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今年5月4日当天,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领航工程”连线援沪医疗队员与在校师生共上云端思政课,该校2021级生物医学专业泰山班学生甄思斌深有体会地说。
和其他参加领航工程思政课的同学一样,援沪队员与方舱志愿者双向奔赴、共同战“疫”的鲜活故事深深感染了甄思斌,也激励着他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医”路前行。
“领航工程”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党委着力打造的党建品牌,主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支部普遍联系班级服务学生长效机制,即党支部领航班级进步,党员干部领航学子成长,努力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党员干部培养锻炼同促进,基层党支部建设、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提高。
目前,全校114个机关、教辅机构和各学院的教工党支部,与学生班级全面建立起联系,覆盖思想引领、生活关爱和心理指导,精准构建了“三全育人”新格局。
疫情防控期间,该校党委第一时间确定了“同心携手抗疫 知校爱校荣校”“致敬英雄 防疫有我”“我为抗疫做贡献”等领航主题,各党支部围绕这一主题,主动走进班级,来到学生身边,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联系活动,共同筑牢战“疫”防线,守护校园安全。
在“领航工程”的推动下,该校广大师生医护员工积极投身各项抗疫志愿服务工作,形成“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志愿服务效应,“防护白”“志愿蓝”“青春红”交相辉映,见证了这所高校的青年身体力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3月20日,该校附属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专家白晓卉援助威海疫情处置检测期间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该校党委发出在全校深入开展向白晓卉同志学习活动的号召,多个党支部第一时间与联系班级开展“领航工程”,共同学习白晓卉的先进事迹,重温医学生的初心使命。同学们都深受感动、含泪致敬,表示要以白老师为榜样,接续奋斗。
“成为志愿者,一方面是机缘巧合,另一方面也是受我们学校附属省立医院白晓卉专家事迹的影响。当时学校组织了集中学习,她的精神一直在感召着我。”在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街道支援核酸检测现场,来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的医学生、志愿者赵海燕说。
自上海疫情暴发以来,因探亲无法返校的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抗疫志愿服务工作:发放生活用品和防护物资、为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帮忙联系买药送药、协助核酸检测等。山东援沪医疗队还特地给学校写了封表扬信,称赞她是“特殊时期不怕苦、不畏难、有担当、有作为的杰出时代青年”。
同样令人感动的是,上海疫情暴发后,该校附属肿瘤医院下达援沪紧急通知,不到半小时,就有100余名医护人员报名。90后胃肠外科男护士董照伦抛下待产的妻子,第一时间加入援沪队伍。在上海的方舱医院里,他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当起了志愿者,搬运行李、发放防护物资、帮患者填写流调信息……在五四青年节这天,董照伦被山东省援沪医疗队临时党委评选为“方舱之星”。
在方舱医院里,该校附属省立医院的援沪医疗队队员们看到进舱治疗的学生在床上上网课、写作业,提出了建立方舱教室的设想。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只用一天时间方舱教室就建成了。30多名不同年龄的孩子能有一间安静、整洁的教室上课学习,这让每一名援沪医疗队队员深感欣慰。
“在方舱医院还能如此专注地学习,实在是非常了不起,我们应该给孩子们点赞,得为他们做点什么。”教室里孩子们的身影不止一次让山东省援沪医疗队队员、该校第二附属医院王娜想到自己的女儿,思念也激励她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在校内,广大青年学生也主动投身抗疫一线。该校团委发出抗疫志愿者招募令后,不到两个小时时间,就有2000多名志愿者报名。目前学校已有4000余名学生投入抗疫志愿服务工作。
“大爷,您得注意点了,血压到了140了,这几天要多休息。”“大妈,血糖有点低了,平时感觉到头晕吗?”这是该校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队员在为餐厅、保洁、安保等后勤服务人员测量血压,讲解健康保健、营养饮食等常识和日常注意事项。疫情防控期间,留校的后勤工作人员为保障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一直在加班加点,学校护理专业的学子们用专业知识回报每一个为他们成长成才付出汗水的工作人员。
“领航工程的深入开展收到了明显成效,各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在服务、引导学生上出实策、办实事、求实效,全校(院)上下形成了知校爱校、同心抗疫的强大合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韩金祥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通讯员 刘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