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7月0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西电:在学子灵魂中植入文化自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7月07日   06 版)

    100余项国际、国内权威艺术大奖,连续7年登上中央电视台“五四”晚会,连续5年入选“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项目展演,推出多部红色舞台艺术精品……这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在校团委主导下,聚力推进“文化育人”的丰硕成果。

    2013年,以“建设高水平艺术社团、打造校园文化精品、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为目标的”大学文化建设计划“在该校启动实施。近10年来,在“让红色浇铸科学底色,让科学插上艺术翅膀, 让艺术提升文化品位”理念引导下,西电把文化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年学子的心灵,成为不断滋养他们成长成才的文化根系。

    精心打造红色校园文化精品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2015年1月,作为西电首部校园文化精品,历时半年打造的“西电版”《长征组歌》在西安公演,一场演出赢得了60余次雷动掌声。

    同年7月,这部由西电学子演绎的红色经典套曲入选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主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展演项目,2016年入选“陕西省大学生文化精品”项目,并在之后5年间走进陕西10余所高校,以累计20余场演出“圈粉”30万人。

    从95后到00后,《长征组歌》吸引了近4000名西电学子加入到校交响乐团、合唱团、民乐团、主持人团等美育实践社团。“这里延伸着中国大学中最长的红色根系!”作为演出主持人,毕业后赴美国继续学业深造的2013级本科生段雨佳,曾跟随《长征组歌》辗转演出11场。“在一遍遍聆听中,一次次感受着革命先辈的红色精神。”2020年回国后,段雨佳选择进入研究院所就业,“要为航天强国贡献力量”。

    从《长征组歌》到《黄河大合唱》,从《永不消逝的电波》到《信仰的光芒》,西电共青团精心打造的红色校园文化精品系列,为经典作品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

    根据西电校友李白、张露萍、吴泽光等烈士事迹,结合红色校史创作的大型原创话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一部由学生演出、演给学生看的戏。“以前只觉得‘西电’很了不起,看完演出才知道原来一批共和国英雄都出自我们身边的校园。”教师周伟评价:这种“学生演校友”“学弟学妹演学长学姐”的方式,让美育教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得到了很好发挥。

    2018届毕业生李子晗,曾是该剧中共地下党员张露萍烈士的扮演者。“创作过程中,同学们和老师翻阅了大量校史资料,以求更直观了解老一辈西电人为祖国、人民甘愿牺牲的精神,这让我们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洗礼。”

    充分挖掘校史中的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元素,通过青年喜闻乐见的校园戏剧、歌曲、晚会、音乐会等形式,激活红色基因中的价值传递、精神指引和激励功能——在西电,由共青团打造的原创舞台艺术思政作品《信仰的光芒》,一经“西电青年”微信公众号播出,即收获了10万+的点击量。由各学院、书院团组织出品的《感恩的心》《未选择的路》《这碗泡馍有点烫》等戏剧作品层出不穷,汇集为学校响亮的文化品牌。

    “科技+传统”,让传统文化更有生命力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先生曾说过,“我是一个‘超级乐迷’,是‘音乐’成就了‘科学’”。在西电校园,就有同学们引以为傲并属于自己的交响乐团——这支学生乐团,曾两次捧回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获第九届世界乐团艺术节银奖。

    加入乐团时,2019级研究生李祯煜还在上本科一年级,如今的他已成长为乐团“首席”。“一个近百人的乐团、几十种乐器在音乐律动中时而接力、时而助跑、时而一起冲刺,最终呈现出巨大的声音‘威力’,带领观众进入无尽的想象空间。”在李祯煜看来,这就如同科研团队的配合,既富有大胆的创新想象,也要大家“有板有眼”地保持严谨、默契,“演出是培养我们创新、合作意识的最好方式。”

    翻开交响乐团的各类演出曲目单,已排演的近百首中外经典音乐作品中,《红色娘子军》《红旗颂》《乔家大院》《水浒传》等红色、民族音乐经典曲目占到80%。

    “‘普及高雅艺术、传播中国声音、提高学生审美’是这支乐团建立的初衷。”交响乐团、合唱团指挥华俊文老师表示,“我们要传播中国声音,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红色和传统文化凝练出的独特思政育人价值,让我们汲取了前行的力量。”

    扎根陕西的西电,依托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结合学校优势学科特色,推动着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间的相遇、相识和相知。一个个如“妙趣剪纸”App、皮影机器人表演《华夏留影》、糖画机器人、程控提线——木偶艺人、光影随行——舞蹈特效伴侣系统、沙画App等的“科技+传统”文化项目不断涌现。

    每年,学校通过美育公开课系列,开展的高水平传统文化演出、讲座10余场,校园内还办起了“眉户戏”流派传承班,开设起相关的通识选修课。优秀的创新文化作品还走出校园,走进乡村小学、贫困村庄、市民音乐厅,这所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

    以“科创文化”引领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20年12月,西电一举夺得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胜杯”。“全国17.9万个项目参赛、92.4万学生参加,我们是最牛的!”颁奖现场,校团委副书记于志斌和参加全国总决赛的7个项目组同学欢呼起来。

    早在1988年,西电共青团就围绕校园文化中的“科创文化”在全国高校率先发起举办了“星火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每年吸引近万名西电学子和千余件作品参赛、近千名中小学生参观学习。他们办赛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点燃西电学子心中的科创激情。如今,30多年过去了,很多已成长为总工、总师、大学校长、科技企业创始人的学长学姐,每每回到母校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都会感慨:“在西电,不参加一届‘星火杯’,妄为西电人。”

    多年来,繁荣校园先进文化一直是西电共青团思政工作的第一课题,一批批覆盖广、影响大、有特色、在全国叫得响的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在西电校园不断涌现——

    美育实践方面,高水平艺术社团不断在全国、全省获奖。2021年,大学生交响乐团、合唱团分别摘得世界国际大奖,实现了美育国际化的“0”的突破;2020年启动的“暑期国际双创周”,连续两年开设“国际化艺术实践人才集训”课程,以500人“超大班”规模设置引导同学们在艺术比较中拓宽视野;“Muses—人工智能作曲系统”“琴悦科技——新时代智能钢琴陪练领航者”等核心技术自有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成为“科技+艺术”跨界融合的标志……

    西电团委书记傅超表示,作为一所党亲手创建、有着90余载红色办学史的学校,红色基因要传承、红色精神要弘扬,这是团组织责无旁贷的使命。

    “发挥传统文化的导向作用、辐射作用和凝聚作用,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周燕来说。

    校党委副书记杨银堂表示,凝练西电精神、塑造西电品格、讲好西电故事,西电文化已经成为培养为国贡献的创新拔尖人才的重要载体和不绝源泉。学校90年的建校历程中从未放松对文化的重视,新的百年历程中,文化建设依然是一项战略工程、筑魂工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7月07日 06 版

西电:在学子灵魂中植入文化自信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
安徽医科大学:“网红课”破解“流量密码”
济南市团校:开放办学,多为青年计
山东邹平:青年创新联盟打造数字乡村样板
青年突击队 高效办退税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