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7月2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在中轴线上,这些年轻人助力京城文化建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7月28日   T04 版)

    2021年3月9日,北京三里屯,1992年出生的韩爽(左二)在自己的汉服体验馆里录制《唐宫夜宴》仿妆教程视频。她在鼓楼大街、三里屯分别开设了两家体验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2021年4月21日,北京,媒体记者在北大红楼展厅内参观主题展览。展览介绍了青年毛泽东两次来京的经历,展示了他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轨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7.8公里的区域构成了北京的中轴线。永定门公园内的御道连接着古今,前门三里河、青云胡同留住了传统文化, “北大红楼”赓续着红色基因,钟鼓楼镌刻着历史的痕迹。

    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吕舟说:“北京中轴线是一个活着的遗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痕迹。”这条中轴线是古都的城市骨架,更是古都文化的核心,在这条中轴线上,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青年人助力着申遗工作,助力北京文化建设。

    赓续红色基因 青年人为红色遗址带来新活力

    东城区的五四大街上车来车往,北大红楼像一个时光机,搭起跨越百年的精神桥梁。陈独秀曾在这里出任文科学长,带来了《新青年》,李大钊在这里写下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鲁迅在这里授课多年,青年毛泽东在这里汲取新文化、新思想……北大红楼留下了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先驱者的不朽足迹。

    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95后谢尹楠从家出发前往北大红楼,她是北大红楼的讲解员。2021年6月底,经过一年多的修葺提升,北大红楼正式对外开放,“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也同期开展,当时正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工作的谢尹楠被抽调到北大红楼,这也是她第一次走进北大红楼。

    “我每天都会带领观众穿梭其中,沿着革命先辈曾经走过的路,感受百年前的历史氛围,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来到北大红楼后,谢尹楠在背诵讲解词的基础上,还买了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红色历史知识。她说:“在红楼工作,革命先辈的精神会鞭策着我不断进步。”

    谢尹楠接待了很多游客,有北大的学生、有从其他城市赶来的青年人……“游客比较感兴趣的还是旧址复原”。目前,北大红楼对蔡元培工作的办公室、青年毛泽东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等旧址进行了复原,“百年前,他们就在这里工作;百年后,我站在相同的地方向新时代的青年人讲述他们的故事。”谢尹楠说。

    目前,北大红楼最年轻的讲解员只有23岁。“青年人不断为北大红楼注入活力。”谢尹楠说,团队的壮大和更新,让北大红楼的历史更加鲜活,更有生命力。

    作为传承红色文化的工作人员,谢尹楠愈发感受到近些年北京不断加大红色历史传承、挖掘红色内涵,用青年喜欢的方式将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宣传落在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

    去年,东城区推出《薪火传承——东城区党史游学地图》,重点打造了“觉醒年代”“光辉足迹”“历史记忆”“文人志士”“日新月异”五条党史游学推荐线路。今年,东城区又发布了青运史教育精品路线,再一次让青年人穿越百年踏寻先辈的足迹。谢尹楠说,每个年轻人都是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者。

    民乐戏剧+国潮 “大戏看北京”的金名片更有料

    伴随着民乐的响起,东城区青云胡同22号院颜料会馆的表演开始了。在这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建筑里,歌曲、民乐、魔术、杂技、河北梆子、北京曲剧等多种艺术门类的演出轮番上演。这是东城区打造的“会馆有戏”演出项目,从2021年7月启动至今,陆续在临汾会馆等不同会馆上演,一批量身定制的“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的演出节目在不同会馆上演,百年戏台再现光影,沉睡的文物焕发了新生。

    有37处会馆坐落在东城辖区。这些始建于明代初期,由当时同籍贯、同行业之人在京城设立的房舍,让各类地域文化交织融合。

    张子豪是北京民族乐团演出运营部项目主管,担任“走进颜料会馆”文艺演出的执行导演。和他一样的年轻人是乐团的主要力量,给“会馆有戏”带来了更多创新和生机。根据会馆场地小的特点,乐团特意对节目进行了编排,并根据不同会馆的特色进行调整。“比如颜料会馆由山西颜料、桐油商人建于明代,所以我们安排了山西省新绛县的绛州鼓乐表演;颜料会馆离梅兰芳故居不远,因此我们又选择了梅兰芳大师的代表作《贵妃醉酒》。”张子豪说。

    这群年轻人不断给“会馆有戏”带来新的亮点和惊喜。在日常的“会馆有戏”驻场演出中,乐团设置了“导聆”,在每段音乐演奏前向观众介绍乐器的历史、曲目的创作背景等。乐团还会用传统乐器演奏国潮音乐、改编网红音乐,深受年轻人的喜欢。

    今年4月,正乙祠戏楼重新开张,青年戏剧演员在被称为“中国戏楼活化石”的百年戏楼里,唱出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今年7月,梅兰芳故居的青年戏剧演员走进什刹海,为居民、学生带来戏剧表演的同时,也给他们上了一堂戏剧表演培训课。

    助力城市更新 让老城“颜值”在线

    经过多年的改造修缮,杂物堆积、环境恶劣的东城区草厂地区的胡同以及三里河街道终于恢复超高“颜值”,历史上记载的“水穿街巷 庭院人家”的景象重新出现在百姓面前。

    张成玉是为三里河街道整形恢复的“化妆师”之一。她是北京天街集团设计部的工作人员,和三里河打了好多年的交道。接到三里河的改造任务后,她和团队对历史中记载的三里河样貌进行了研究,经过不断调整,最终将小桥流水、青砖灰瓦的前门三里河地区交给了百姓。

    这样的城市更新不仅让百姓有了更好的居住环境,也丰富了文化生活。颜料会馆就在三里河地区,除了戏剧表演,后院的餐饮区更是成为青年人打卡拍照的新点位。在四合院里,年轻人可以喝下午茶、学习插花、品尝美食。

    胡同文化、戏剧文化、京味美食的碰撞给百姓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市民活动中心、书店以及剧院的融合再一次丰富了市民生活。在中轴线沿线,“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吸引着附近百姓前来读书、参加社区活动;77文创园里的小剧场、展览给百姓更多的美学体验。

    东城区内务部街27号院是老牌网红社区文化生活馆。咖啡、手工、展览……在四合院里,居民可以感受各种艺术。2016年,朝阳门街道引入北京ONE艺术创意团队运营这处保留完整的四合院。这个以年轻人为主的团队,将老院子打造成功能丰富的公共文化区域,为社区居民乃至全城的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分享交流、寓教于乐的空间和平台。

    在青年人为文化建设助力的同时,北京市也伸出橄榄枝引各路青年才俊为京城添色增彩。近期,北京市人社局印发《北京市创意设计专业职称评价试行办法》,建立创意设计专业人员职称评价体系,为文化产业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给他们更实在的福利。

    如今,伴随着城市更新,老街道韵味犹存,新场馆熠熠生辉,千年古都在年轻人的参与下,让百姓的生活更美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7月28日 T04 版

喜新也爱旧 北京“长”在青年审美点上
“打卡”文化北京,见证古都变迁
在中轴线上,这些年轻人助力京城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