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完善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制度文明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近日,中共中央党校崔禄春教授撰写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制度史》(以下简称《制度史》)一书出版,该书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制度探索历程,全景式再现了推进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定型的实践路径,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国家制度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辉煌成就和显著优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自信、制度优势和成功之道。《制度史》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第一,将制度建设融入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制度建设迅速成为学界热点话题。这部《制度史》则是着重从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对制度建设的来龙去脉、具体内容及发展创新进行全面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历史,也是一部持续探索、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因自身制度的先进性,焕发出蓬勃活力;新中国成立后,党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制度,使国家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彻底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新时代,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使中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制度史》从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审视党的制度建设,也使“制度”更加可读、可亲、可信!
第二,以翔实案例描绘党的制度建设过程。在中国共产党人眼中,制度不是罗列的文字、不是无用的教条,更不是冰冷的规训,而是集体的意志、鲜活的经验与前行的坐标。作者多角度、系统化地反映了制度建设的演变过程。国家、政党抑或某一民族,并不是随心所欲地选择某种制度。制度建设必须同世情国情党情相适应,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建设的效果又必须通过实践予以检验。《制度史》讲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开拓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付出的艰辛努力。书中凝练总结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在新时代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亦具有重要镜鉴价值。
第三,深入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完整地概括了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如关于党的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制度史》对党的领导制度的演进过程进行了系统阐述。再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植于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土壤中,具有与生俱来的“中国气派”,这也正是我们坚持制度自信的底气。《制度史》的使命正是从贯通百余年的整体视角出发,全景式再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进行的艰辛“探路之役”,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自信和历史自信。
第四,为中国共产党坚定制度自信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等方面具有多重优势。《制度史》从多方面讲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首先,本书涵盖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可以使读者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治国理政的各方面了解制度建设的历史过程与具体构成,进而有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制度建设史。其次,全书持论公允,动态化呈现了制度建设的时代过程。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制度建设的时代背景、发展演进的历史动力及守正创新的内在机理,均有所介绍。再次,制度建设是一个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制度史》涵盖了党的百余年历史,囊括了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从纵横两方面深入阐释了制度建设的内在关联、显著优势与价值意蕴。最后,作者以党的历史为载体,生动讲述了制度建设的具体过程,文笔流畅,叙述有力,使理论变得更加可信有力。
总之,《制度史》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制度建设历程的精品力作,为深入理解党的制度建设提供了典范。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编审)
刘荣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