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湖南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向恩明来到株洲市芦淞区人武部,检查指导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并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牌匾,这是湖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军营单位。
近年来,芦淞区人武部以共同进步发展为目标,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推进武装工作建设和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始终保持与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了军民鱼水情深、联创共建共育的生动局面。
生动宣教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大家知道芦淞区居住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在株洲市民兵训练基地,区人武部政治工作科科长刘新兵正结合辖区实际,为基干民兵进行民族团结知识授课辅导。
“有苗族、维吾尔族等31个少数民族,是湖南省民族宗教工作的重点区域。”基干民兵袁杨威大声回答。
这是芦淞区人武部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缩影。每年,该部利用民兵集训、预定新兵役前教育、欢迎退役军人返乡等时机,进行民族团结知识专题宣讲,并遴选优秀志愿者加入国防教育义务宣讲队。
近两年,这支宣讲队通过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五进”活动,走遍了辖区80个村(社区)、30所中小学和20多家企事业单位,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集中宣讲30多场。
去年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株洲市芦淞区人武部组织辖区中小学生参观通用航空城,实地了解中国航空发展史,还安排少数民族基干民兵宣讲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小故事和红色经典故事,提升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想认识。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株洲市芦淞区人武部营区内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和展板随处可见。该部还广泛利用电子屏等载体,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普及民族知识,讲好团结故事,让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深入人心。
创新机制
“邓老,最近还头昏胸闷吗?先给您量下血压……”日前,芦淞区枫溪街道专武干部邓小林来到土家族同胞邓万国家中,一边了解情况一边将两瓶降压药放到老人房间的桌子上。
为充分发挥好民兵数量多、分布广的优势,芦淞区人武部创新思路,在各基层武装部、基干民兵分队设立民族团结工作小组,定期开展维护民族团结相关活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基层各领域拓展。
“近年来,我们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为牵引,在武装工作和国防建设上充分融入民族团结元素,发挥好军地接合部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推动军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区委常委、区人武部部长杨军说。
2020年以来,芦淞区人武部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先后探索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会议、讲评、总结三大制度,和各基层武装部与民兵分队协调配合、共建共创、目标考核、经费保障、督促检查和评选表彰六大机制,不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
同时,他们注重用好“四个结合”工作法,即把宣传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为民谋福祉相结合,评选表彰先进典型与激发工作活力相结合,基干民兵预建党组织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和激活广大民兵内生动力、发挥主体作用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为民服务活动与促进军民鱼水情深相结合,推动武装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同步见效。
为更好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区人武部每年定期表彰一批“最美民兵”“优秀现(退)役军人”等,努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军地协作
株洲市芦淞区广大民兵牢记“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职责使命,矢志当好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大项任务的突击队,用实际行动树立起新时代民兵好样子。
2019年,500余名民兵连续7天奋战在湘江大堤上,堵管涌、筑堤坝、转移受灾群众和物资;2020年,140余名民兵参加辖区高风险地区疫情防控任务,10余天时间内,不间断地进行要点封控、测温消毒、入户排查等;2022年年初,60余名民兵参与扫雪除冰行动……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为保卫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打好了一次次军地协同、军民团结的胜仗。
“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拥政爱民,像爱护眼睛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区人武部领导介绍,人武部每年组织基干民兵开展学雷锋、植树造林、义务献血、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创文创卫等活动,与枫溪街道七斗冲社区建立民族团结共建共育机制,协调帮助退役军人参加技能培训和就业,连续30多年在春节、“八一”前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家庭。
他们还充分发挥面向军地、协调各方的作用,近3年来牵头协调解决各类涉军法律纠纷5起、现役军人子女入学入托80余人,联合退役军人事务局送立功喜报40余户。
区人武部还与区统战部、公安局、应急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定期联系,建立驻地预警监测机制、灾情实时通报机制、联动处置机制,及时排查化解可能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维护人心凝聚、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杨军 惠明强 谭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