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病房的走廊上有一面墙,上面贴着花花绿绿的贴纸,贴纸上的话语和涂鸦,是住在病房里的孩子们亲手写下的愿望,这面墙叫作“心愿墙”。
2020年12月,儿童病房从北大六院本部搬到昌平新院时,医护人员决意要给病房里的孩子们留出一块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表达内心的想法、愿望和需求,于是“心愿墙”应运而生。然而出乎医护人员意料的是,这些遭受心理痛苦和精神疾患折磨的孩子写下来的话语却充满了温暖和正能量。他们很少有人抱怨自己的病情,写下的多是对未来的憧憬、对他人的祝福和感激:“早日康复”“和好朋友好一辈子”“祝全世界的人都快乐”“谢谢医生治好了我的病”……
除“心愿墙”外,儿童病房的走廊墙壁上还贴满了孩子们的绘画和书法作品,以及在护士指导下绘制的心理知识宣传教育海报,远远看去像画展一样丰富多彩。病房接待室也布置得温馨且充满童趣,那些用来装饰屋顶的各色千纸鹤、雨伞和纸花球都是孩子们自己做的。
在中国青年报“温暖一平方”直播间,北大六院儿童病房主任曹庆久和护士长李丽霞接受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的采访。曹庆久告诉记者,北大六院儿童病房收治的孩子最小的只有4岁,最大的不满18岁,其中以12-16岁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居多,他们大都患有严重的精神障碍,例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病情较重的孩子,往往有严重的表述困难,也不愿与外界接触和沟通,因此,创造一个安心而舒适的环境,并在这样的环境中引导他们表达出内心的情绪和情感,对于病情康复很有帮助。
儿童病房的管理是封闭式的,不能随便进出,孩子们一般需要在病房里进行3-4周的相关治疗。病房主任、主治医师、主管医生和护士每天都会去病房查看孩子们的病情。每个孩子还有一位专属的责任护士,负责了解孩子对治疗的反应,关心孩子的情绪波动,陪伴孩子,让孩子更有安全感,不会感到孤独。
孩子们在病房里的活动很多,除了按时吃饭吃药之外,医护人员还会针对孩子们的病情开展个体心理治疗及团体心理治疗,包括绘画治疗、沙盘游戏治疗等。曹庆久解释说,通过心理治疗,例如沙盘游戏治疗,孩子平时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绪能够得到相应的宣泄。在医生的引导下,一些心理问题也能够得到缓解。此外,医护人员还会带孩子们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比如让他们讲故事、写书法、做陶艺等。曹庆久说,这些活动对孩子的情绪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儿童病房里的孩子很多都有情绪问题,他们或不愿与医护人员接触、爱发脾气,或是有表述困难,无法平静地与人沟通,这就对护理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们必须要足够细心,才能观察到孩子们的变化,留意到孩子们潜在的风险;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们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真正地爱这些孩子,愿意关心、照顾他们,为他们服务。
曹庆久还记得,儿童病房曾接收过一个八九岁的单亲家庭男孩。男孩存在情绪问题,很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有一次男孩在学校和同学打架后,觉得自己的腿走路很困难,后来干脆完全不能走路,只好卧床。家人带他到医院进行各种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后来男孩来到北大六院儿童精神科,被诊断为分离转换性障碍,俗称“癔症”,开始了住院治疗。
刚入院时,他蜷缩成一团,吃饭只能靠护士喂,也不开口说话,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是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要求。他情绪很低落,经常会默默流泪。在病房里,无论医生还是护士都对他十分关心,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同时结合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两个多月后的某一天,男孩突然开口叫他的主管医生“阿姨”,从那以后,男孩病情逐渐好转,肢体也慢慢开始活动,出院的时候,基本可以自己走路。经过后续的心理治疗,男孩基本恢复了正常,重新返回学校。复诊的时候,男孩说,当时他感觉没有人关心他,也没有人照顾他,觉得自己很可怜。住院后,他发现医生护士们都很关心他,于是他认为自己必须好起来。最初他以为是自己的腿出了毛病才不能动,在意识到是心理问题后,他有了“一定能站起来”的信念,病也就慢慢好了。
在儿童病房工作多年后,曹庆久发现,有情绪问题的孩子,大都存在不良的家庭环境,破裂的家庭、父母关系不睦等是孩子罹患精神障碍的重要因素;另外,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不关心孩子的感受,不考虑孩子的情感需求,甚至当孩子在学校被孤立、受欺负时,也不体谅孩子的处境,很多孩子甚至在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时,家长才发现不对劲。“我们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间往往比家长发现的要早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曹庆久说。
曹庆久表示,改善家庭环境,是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长还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处理好家庭关系,在此基础上,要对孩子有充分的关心,理解孩子的困难,与孩子多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曹庆久特别呼吁社会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些患有精神障碍的孩子,他们只不过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人生困难期。社会、家庭和学校在这个时期应对他们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提供更多的帮助。“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不应歧视他们,而是要理解他们,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让他们也能够健康成长。”曹庆久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