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分数刚出不久,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以下简称“云昆12355”)的心理咨询师杨博雅就接到一个考生的电话。他是一名艺考生,考了470分,自我感觉成绩不错,但让他难过的是,父母否定了他。
杨博雅回忆,电话刚接通时,学生的情绪还比较稳定,但随着对话的深入,他的情绪逐渐失控。学生的委屈并不仅仅因为这一件事,或者说,高考分数只是一根导火索。“他的父母于2019年离婚,目前他和父亲生活在一起,母亲不认可他,对他很好的奶奶已经去世。学生觉得自己独立得早,很多问题都要独自面对,没人理解自己……”杨博雅说,“当时我评估,来电者面临的问题,是缺乏自信心以及缺少他人的肯定。”
在电话中,杨博雅首先建议学生,通过深呼吸训练等方法调节情绪;待情绪稳定之后,杨博雅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倾诉,肯定了他所取得的成绩,并告诉学生,如果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可以寻找一些能够让他放松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比如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或者及时拨打云昆12355寻求帮助。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通话,学生慢慢恢复平静,他在通话结束时真诚地说:“原来这个世界上是有人肯定我的,我突然觉得自己没那么糟了。”
这样的故事,在杨博雅接到的来电中并不是个例。杨博雅说,此类情况在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中较为常见。在高考前,他也曾接到一个高三学生的电话,学生成绩下滑,学习压力大,十分焦虑。“在通话中,我十分注意去发现学生的优势,纠正他‘成绩决定一切’理念的偏差,并教了他一些建立考试自信的实操方法,帮助舒缓心理压力。”
“青少年最主要的需求就是被看到。”杨博雅说,而这个“被看到”的视线那一头对应的则是成年人,其中最重要的是家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并不只是青少年自己的问题,家长也是云昆12355咨询群体的主要成员,他们通过拨打热线,以寻求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方法。”
对此,杨博雅的建议是,家长、老师和学生的观点发生冲突时,可以把问题放出来,一起讨论,表达彼此的看法;在大家相互了解之后,寻找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
小小的一根电话线,连接着焦虑的孩子、家长和循循善诱的心理咨询师,可能只是几十分钟的一通电话,却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情绪乃至命运。“云昆12355” 成立于2008年4月,由共青团云南省委和共青团昆明市委共建共管,至今已有14年的历史。
在云昆12355,像杨博雅一样时刻准备着与青少年交流、为青少年答疑解惑的心理咨询师还有很多。如今,云昆12355拥有一支包括心理咨询师、律师、心理学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家庭教育专业人员、生涯规划师等专业人士组成的专业志愿者团队,为“项目化、专业化、科学化、社会化”的服务提供了有力保证。
杨博雅坦言,青少年的心理出现问题,主动求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他能接到求助来电,是青少年对云昆12355的信任,更与它的专业性,以及工作人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是分不开的。
平日里,云昆12355的团队成员们走进校园、通过电台和互联网新媒体的推文,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每逢关键时间节点,如中考、高考、心理健康日等,成员们还会开展相应宣传。
杨博雅介绍,“一次模式”是云昆12355处理热线问题的原则,即通过专业的知识方法,以这一次咨询为目标,解决来访者当下最紧急、对他帮助最大的问题。“不同于常规面询的方法,如制订咨询计划等,热线涉及的信息较少,心理咨询师无法看到来电者的表情、状态,所以会选择‘一次模式’。如果来电者需要面对面咨询,我们也可以提供接下来的服务。”
如今,云昆12355以热线为基础载体开展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服务和活动,成功运行推广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直通车”项目、“绘出安全防线”儿童安全自护教育项目、“书香少年 成长无忧”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大讲堂、校园清“凌”计划——预防校园欺凌项目等青少年服务项目。
杨博雅说:“我们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口’前移,不再是等问题积压爆发再去解决,而是把问题消灭在萌芽期,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也是我们的目标。”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丹萍 记者 蒋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