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有了顶层设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9月06日   02 版)

    “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这一“同等重要”有了顶层设计。

    《意见》指出,到2025年,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提升,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普工作和科学素质建设体系优化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加快形成,科普公共服务覆盖率和科研人员科普参与率显著提高,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全社会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5%,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能效显著,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9月5日,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意见》提出了落实“同等重要”的工作思路、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特别注重强调加强制度保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保障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完善科普奖励激励机制,加强科普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完善科普的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发挥网络科普的力量作用

    和以往不同,李萌指出,当前科普工作正在由线下平面化向线上线下数字化、智能化结合的方向发展。网络时代信息爆炸,通过微博、网络、微信形式传播的科学信息已超八成。科学性、正能量的科普内容传播快、影响大,伪科学、反科学的不良信息在网上传播也快、影响也大。

    李萌表示,网络空间已成为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要把网络科普队伍作为重要的新生力量来支持和培育,引导及传播正能量,增强科学性,更加便捷地服务广大群众。

    围绕“四个面向”,聚焦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群众关心度比较高的前沿科技,李萌表示,要推出一批感染力强、影响力大的科普作品。“我们可以采取项目式的定制、特约创作的方式,推出一批弘扬正能量、公众喜闻乐见的优质科普作品,大力提升我们国家科普的原创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发现和培养科普创作人才和重视科普创作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一些网络科普谣言或虚假信息的出现也为科普工作带来挑战。对此,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表示,中国科协和有关部委共同开办的科学辟谣平台,在开展科学普及的同时不断强化价值引领功能,已逐渐形成“捕捉线索-及时辟谣-正向传播”的有效工作机制,并与有关部委和商业平台形成了提供谣言线索、反馈辟谣服务的双向沟通模式。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科学辟谣专家库专家总人数已经达到1607人,辟谣库累计收集谣言达到11464条,发布辟谣作品3911个,总用户数量已达756万,累计传播量和话题量超过73.2亿次。

    此外,李萌表示,针对网络科普中间存在的问题,《意见》要求加强主流媒体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要强化新兴媒体的责任意识,对科普作品等传播内容的科学性进行把关。要加强科普舆论阵地建设和监管,整治网络传播中以科普名义欺骗群众、扰乱社会、影响稳定的行为。

    破解科普场馆少、前沿科技科普不足等问题

    “未来,科技部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当前科普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短板和不足。”李萌说。

    针对科普场馆覆盖不足的问题,李萌介绍,目前全国共有1500多个科技类的场馆,场馆数量远低于公众的实际需求,大部分的场馆多为综合性场馆,内容形式相对单一,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甚至存在着内容不准确的问题。对此,《意见》提出,要鼓励建设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全面提升科普馆服务能力。

    针对新兴产业和科研科技科普不足的问题,李萌表示:“现在很多前沿科普是通过热点问题促进的。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病毒学的大普及,从病毒传播等科技知识通过热点问题在公众中广泛普及的现象可以看出,广大群众迫切需要了解前沿知识。因此,《意见》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对科普工作的引领作用,聚焦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向公众普及科学新发现、技术新成果,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

    李萌表示:“针对应急科普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防火、防震、防疫、防洪、抗旱这些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的专业领域科普不足,《意见》强调,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领域科普工作的组织协调、服务引导、公共应急、监督考评。要建立应急科普机制,统筹日常和应急科普工作,加强行业领域的科普公共应急工作。”

    科幻作品是推动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国产科幻小说《三体》、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等引发广泛关注。在科普工作中,有关部门将如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创作,激励更多优秀作品的产出?

    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技术普及司司长吴远彬表示,好的科幻小说引人入胜、令人畅想,其中包含很多新的科学知识、科学思维,也是对科学的一种普及。“在科普过程当中,我们既要有像《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经典的科普作品,也需要有像《三体》这样的一些科幻作品,这些都是我们推动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见》指出,在不断强化关键部门协同责任的基础上,要注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要创作产出高质量的科普作品。

    对此,吴远彬强调,要特别强调加强科普创作,“要推出一批感染力强、影响力大的科普作品,特别是要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依托现有的科研、教育、文化等力量,实施科普精品工程,培育高水平的科普创作中心”。他认为,要鼓励科技工作者与文学、艺术、教育、传媒工作者加强交流,多形式开展科普创作。

    如何发挥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中国科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在回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提问时表示,通过推动各级科协工作重心下移,中国科协构建起省域统筹政策和机制,市域构建资源集散中心,县域组织落实,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组织动员体系。

    “未来,中国科协将通过发挥科协系统、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这‘一体两翼’的组织优势,推动基层科普工作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同时开展平战结合的科普实践活动,以此来提升基层科普组织力,打造科普‘最后一公里’。”孟庆海说。

    本报北京9月5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9月06日 02 版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有了顶层设计
肖文儒:矿山救援的“定海神针”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
“民情家访+”赋能信访工作
“拿地即开工”跑出建设“新速度”
引领团员青年岗位建功展风采
紧盯防洪安全 确保运输畅通
汇聚青年力量 助力国企改革
紧急驰援
中国电建团委:为青年成长引路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