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立足强县域,一个西北小县的引才探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9月06日   05 版)

    在扶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当下,很多欠发达地区正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强县域更是重要发展战略。而一些西部不发达地区发展面临最重要的难题是人的问题,人才的流失、人口的流失。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

    引进青年人才,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正成为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撬动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招。

    漳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地处西秦岭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常住人口16万余人,曾经很长时间,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20年2月,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最新人口普查显示,漳县县域人口在流失,人才流失也十分明显,这无疑是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漳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燕永明看来,做好人才工作,优化发展环境,事关漳县长远发展,也恰逢其时。

    燕永明之前曾任漳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他发现,当地教育质量较周边县市有一定差距,近些年来,“有2700余名学生在外地就读”。燕永明算了一笔账,这些学生背后是几千个家庭的近万人,以每生每年3万元消费算,这些流失的学生导致近亿元的消费流向外地。

    除了生源外流,燕永明还发现,近年来,漳县优秀师资、医疗人才及其他领域的专业人才也在外流,优秀大学生回来的也不多。“人才长期外流,导致社会公共服务,尤其是在老百姓十分关注的教育、医疗等方面不能满足需求,又造成人口流失,人口规模减小,各行各业发展都会受影响。”燕永明说。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县域强。”摘掉贫困帽,走进新时代,按照甘肃省强县域发展战略,抓人才、促发展正成为这个西北小县的共识,也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推动县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让专业人才回流县域

    回到家乡后,27岁的张十铨觉得“浑身都有劲儿”。在县融媒体中心工作,张十铨每天都奔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用笔和镜头见证着家乡点点滴滴的变化。

    张十铨是漳县人,4年前从昆明理工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后,“不知道回家能干什么”,就在兰州一家传媒公司工作了两年。去年9月,他回到了家乡,作为引进人才加盟漳县融媒体中心,既做记者又当编辑。

    “之前在传媒公司,就是生产线上的一个螺丝钉,现在回到家乡,通过主流渠道宣传家乡,觉得这就是你的事业,身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今的张十铨,做策划、想选题、跑现场、做编辑,样样都有两下子,负责的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不断上升。

    去年秋天,27岁的定西市安定区女孩孙莉莎入职漳县农业农村局。孙莉莎本科学的是种子科学与工程,研究生主攻农艺与种业。

    漳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地带,有着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的类型多样,“既有粮食作物,也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既有传统种植业,也有高山草甸畜牧业。”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农业高质量发展急需农业科技人才,主攻种子研究,孙莉莎觉得自己在漳县大有可为。

    “从校园实验室到田间地头,自己所学能为农民带来增收希望,改变他们的生活,觉得很有意义。”目前,按照引进人才培养方案,孙莉莎正在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工作,熟悉全县的农业生产情况。下一步,她将在种业服务中心开展种子资源搜集、检验,根据漳县农业生产条件,研发适合当地的农作物种子。

    同样来自定西市安定区,去年,90后女孩马晶也作为引进人才来到漳县,在县中医院针灸科负责给病人拔罐、扎针、拔针等,加强了中医针灸力量。

    马晶毕业于甘肃中医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甘肃基层医院医疗人才需求大,马晶不愁就业。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漳县人才引进公告,一下子被吸引了。经过考核,她顺利被引进到漳县中医院。

    去年以来,漳县引进了83名紧缺人才,其中不乏“双一流”名校毕业生。这批专业人才的到来,正潜移默化改变着漳县的发展环境,漳县也在全力为青年人才的成长保驾护航。

    实打实举措,搭建创业发展平台

    走进位于漳县贵清路春雨阳光小区的人才公寓,明亮整洁的房间让人眼前一亮,室内家具家电、厨房设备、卫浴设施、基本灯具等一应俱全。

    为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去年,漳县将38套限价商品房划转为人才公寓。2022年1月全市首家人才公寓建成投入使用,省部共建及以上学历引进人才在服务期内可以免费使用,目前已有44名急需紧缺人才入住,有效减轻了引进人才的生活、创业成本,为其安居乐业提供了保障。

    今年1月,张十铨住进了新建成的人才公寓,64平方米的公寓包含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家具、电器一应俱全,真正实现了“拎包入住”。“因为县上保障有力,我们这些人再也不用为租房、搬家这些琐事发愁。”

    去年,漳县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从职称待遇、生活保障等6个方面提供政策保障,鼓励各方面人才来这里创业。

    “县城单位转正两年就可评中级职称,提供免费入住的公寓房,还有两万元安家费,确实诚意满满。”孙莉莎说,她父母都在定西乡下务农,有一个妹妹在上海上班,找工作时就想找个离家近、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兰州,她也找到了一家农业企业,月工资只有3000多元,除去租房、吃饭费用,“手里所剩无几”。

    “这里离家近,又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还能接续开展种业研究和推广工作,家庭事业都能兼顾,是我最理想的选择。”来到漳县后,孙莉莎也住进了两室一厅的公寓房,心里特别高兴,一心想着要把工作做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造福漳县农民,将来再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

    来自四川资阳的90后小伙李浩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去年,他来到漳县,在漳县一中工作。李浩原本准备考研深造,可看到漳县给出的引才待遇,便下决心来到漳县。现在李浩结了婚,住进了宽敞明亮的人才公寓,真正实现了爱情事业双丰收。如今,他在漳县生活工作快两年了,小县城舒适温馨的环境,让他有了家的感觉。

    到漳县工作后,马晶也是好事不断,不仅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男朋友也是2021年引进的人才,和她一样在漳县中医院针灸科工作。

    优化发展环境,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漳县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引才难、留才难。针对这些问题,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从职称待遇、生活保障等6个方面提供优惠保障政策,鼓励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实用型人才来县发展创业,促进全县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燕永明说。

    漳县人才引进主体为全县事业单位,重点是学校、医疗卫生、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领域,通过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方式,重点引进草畜、林果、中医药、新能源、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深度开发领域,以及现代农业、教育卫生、城市规划及管理、水电水利、新闻广播、环境工程、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网络信息技术、财务审计及法律工作等领域急需紧缺的人才。

    引进来还要用得好。漳县引进人才评聘专业技术职称时,按照甘肃省相关规定,可享受提前晋升待遇。解决职务待遇方面,也提前享受相应的职级待遇,并优先推荐提拔使用。此外,还实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制度,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优先纳入党委联系服务专家重点范围,定期走访慰问。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座谈交流会,了解掌握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

    近年来,漳县已引进急需紧缺人才83人,优先安排引进人才到教学一线、疫情防控前沿、农业产业发展一线等重要岗位磨砺意志、磨炼本领,有效缓解了教育、卫健、农林、畜牧、文旅等行业专业人才短缺、青黄不接等问题,各相关行业发展环境在持续向好,发展的后劲也更加充足。

    依托专业人才队伍,漳县推行专家人才“包抓帮带”责任制,全县83名农牧专家对接联系种养殖合作社135个、专业养殖村5个,通过手把手、面对面技术指导,进一步加快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同时,推行“项目+产业+人才”联动机制,把新型经营主体的产业扶贫、实用技术人才支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成贵清山花卉苗木、盛世油用牡丹、优质核桃、设施蔬菜种植等有较大规模的科技特派员和农村实用人才产业融合体37个。

    有了人才支撑,漳县县域经济发展也有了新进展,今年全县中药材种植突破16万亩,建成中药材GAP基地5万多亩,年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地膜全覆蔬菜达4.25万亩,实现纯收益1.26亿元。实施“大劳务、大输出、大产业”战略,打造“贵清摘棉嫂”“贵清建筑工”等劳务品牌,培育并输转技能劳动力5万多人次。实施“555”小蜜蜂助农增收工程,建成中蜂养殖实用人才孵化基地3个,养蜂户人均养蜂收入达3200元,有效推进了群众增收致富进程。

    燕永明高兴地发现,基础教育的情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基层学校生源流向在悄然发生改变。“有一些校长告诉我,转学回来的学生越来越多,这说明我们努力的方向对了!”

    “我们之所以下大力气加强人才引进,就是将人才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希望通过引进人才,为人才发展搭建平台,提升全县公共服务水平,优化营商和创业环境,助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燕永明看来,漳县引才工作刚刚起步,为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这项工作要久久为功,持续推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9月06日 05 版

立足强县域,一个西北小县的引才探索
县域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
雪上、水上、陆上运动项目走进服贸会
激励企业研发,税收三重发力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