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9月0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60后武友德:用“工匠精神”塑造每个学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9月09日   07 版)

    武友德 受访者供图

    武友德是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在从教30多年的经历中,这个60后有一大笔“财富”——他给每个学生做一个“账本”。“我教书30多年,教过的班每班50人左右,教过多少学生就有多少册‘账本’。”武友德说。

    武友德的“账本”里记录的是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每个学生在中学时的学习情况、进入大学以后的情况、有什么兴趣爱好、基础知识有哪些漏洞……

    只要提到教育,人们总要说到“因材施教”。在武友德看来,这对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说尤为重要。不少到职业院校就读的学生高考成绩可能并不出色,学习习惯也不太好,甚至有些学生是抱着“躺平”的想法进入的职业院校。

    在武友德看来,职业院校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要更多地在“材”字上下功夫:要“因”学生过去的基础、“因”学生“现在表现”的“材”而施教,还要针对这个“材”未来有可能面临的岗位要求和使命而施教。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大国工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国工匠,教师们自己也要有工匠精神。”武友德说。

    对于什么是“工匠精神”,武友德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脱口而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热爱所从事的岗位,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同时要善于刻苦钻研,不断总结、提升技能、精熟技能。做到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是“工匠精神”中的精髓。对于教师来说,能“因材施教”地教好每一个学生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

    在武友德看来,爱教师这个职业就要体现在爱学生上,而在职业院校,对学生最大的爱就要让每个孩子都成才,因为,“学校里出现了不成才的孩子,只是几百、几千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一件大事,”武友德说,职业院校中不少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一个孩子可能就是这个家庭走上富裕之路的希望,因此,要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往前走。

    于是武友德想到了“账本”这个“笨”办法。有了“账本”后,武友德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组,不同学习程度的孩子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促进学习。

    武友德这个大学教师就像“长”在学生周边一样:每次下课之后他都会留下来,看看学生有没有学习和其他方面的问题。他甚至还建立了家长群,沟通孩子的思想状况,了解孩子在学校以外的情况,为了就是确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

    这些事看起来普通,但坚持30多年并不容易,“靠的是内心对职业教育坚定和强烈的信念。”武友德说。

    不过,武友德心中对职业教育的信念并不是始终“坚定而强烈”的。

    武友德1986年参加工作,当时自己的同学有的到大公司工作,有的当了大学教师,而自己却到了一个小县城的一所职业学校任教。“感觉没有前途,很是失落,也萌生了离职的念头。”武友德说。

    而他之所以没有走,是因为遇到了一个好的师傅,还有很好的同事,整个团队在生活和工作上都给了他很多关心和引导。武友德的心静了下来,整个心思也回归到工作上。

    从那个时候起,武友德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职教教师,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证明自己留下来是对的。”

    当一个年轻人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一起时,其迸发的能量是惊人的。武友德开始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积极担任班主任,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

    到了21世纪初,武友德所在的学校申报高职成功,但是当时社会对高职的认同低,家长都不想把孩子送到高职院校,学校要为招生四处奔走。“我又一次陷入迷茫,职业教育真的没有前途吗?自己再努力也没用啊,根本没有多少学生可教。”武友德再一次萌生了放弃的念头。

    这时,武友德恰巧有了一次到日本学习、研修的机会。“我看到日本企业中,员工并不经常跳槽,很多人一干就是很多年。”武友德说,远离了喧嚣的他一边学习一边思考,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他的内心越来越清晰了。“我认识到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撑,特别是制造业是国家的支撑,而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

    从日本学习回国后,武友德放下了所有的迷茫,即使当时人们对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的偏见、生源仍然是个大问题,但是武友德的内心依然非常坚定: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自己的坚持是对的。同时,武友德也意识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靠等,只有职教能培养出越来越多高素质的人才,并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那么整个社会才能真正改变对职教的认识。于是,他开始努力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寻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现在,武友德不仅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成为年轻一代职教教师的榜样。武友德认为,现在的年轻教师一定会做得更好,因为他们有更好的知识储备、更综合的素质、更好的发展环境。

    不过,武友德还想对年轻教师说:你们可能还会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各种不顺心,也会遇到各种不如意,或者各种挫折,因此更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有奉献精神,把自己锻炼成现代工匠之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9月09日 07 版

今天职教教师的样子 就是明天大国工匠的样子
60后武友德:用“工匠精神”塑造每个学生
70后衣学慧:把每一堂课打磨到“非常生动”
80后赵孔标:电焊大师蝶变人民教师
90后赵文涛:不“填鸭” 要“授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