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9月0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70后衣学慧:把每一堂课打磨到“非常生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9月09日   07 版)

    衣学慧 受访者供图

    “永远不知道衣老师的课上会发生什么”,这是学生对衣学慧的评价。

    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衣学慧的课上没法睡觉,也睡不着。“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这是衣学慧站在讲台上对学生说的。

    衣学慧是1973年生人,1994年参加工作,1999年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学院任教,先后承担《园林艺术》《景观环境艺术》《园林文学》《园林制图》等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工作。

    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们都知道衣老师的课肯定偷不了懒,但是“放心”,一定会有收获。而且,“每节课都会有收获”。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了常规的板书,衣学慧搬到课堂上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多媒体电子课件、实物缩小模型、图片讲解、视频播放等,甚至还有沙盘。她尝试用各种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区分,还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在线自主学习环境,以补充和拓展课堂教学。

    用衣学慧的话来说,虽然自己当初之所以开始进行课改,是因为“课时少”、但这也恰好让她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当时大家都不太愿意带的几门专业基础课“挖透”,“上好、上精”。

    她最早参与打造国家级精品课程,是在2003年。当时,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很多人来说还仅仅是个概念。衣学慧专门去外面找懂计算机的人,自掏腰包做动画课件。

    “把事情做好、达到最终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衣学慧认真去做这件事情,课程越改越好,她觉得自己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

    她始终注重学生的感受,特别不愿意用常规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更愿意让学生去动手,这样的效果是“印象更深刻”。她的目标是让每一节课都变得非常生动,让学生觉得“有意思有兴趣”。

    有时候,她的课安排在下午,一进教室发现大家都在犯困,她甚至会临时调整教学手段,换一种更容易活跃气氛的方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同事感慨,为什么衣老师的课,缺勤迟到的学生永远很少。

    “课程设计、教学方法非常重要。”说起这一点,衣学慧的语气里有按捺不住的自豪。

    她有两个压箱底的法子,一个是以任务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动起来,一个是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有成就感。

    比如“翻转课堂”模式,衣学慧很早就开始尝试了。她布置好作业,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等他们上台讲完之后,她再跟学生互动交流,进行点评。她认为点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应该是整堂课的精华部分,否则就成了教师在偷懒。

    园林行业还有个特色,是在生产实际中要会用竞标投标的方式,衣学慧把这个形式也引入到课堂里来。同一个课题的作业,她分配给3组人同时做,最后一起上台“PK”,模拟招投标的形式。“中标”的能拿到平时成绩,没中的就得再接再厉,继续完成下一个课题。

    “一旦学生知道,靠敷衍混过去是不行的,就会格外用心。当他们发现,只要用心去做了就会有收获,他们的成就感也会特别强。”衣学慧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园林艺术是她一直带着的专业基础课,比起在课堂上放PPT,衣学慧想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她让学生根据造园要素等知识点,在身边寻找符合的景物,拍下照片,用序号在上面标注好课堂上讲过的要点。还额外加一条,学生本人也得出现在镜头里。这也就对学生有了一定的制约和督促。

    最终,这些照片也需要在课堂上分组展示,原本只是停留在课本上的知识,就这样跟生活融为一体,扎扎实实地被学生掌握了。

    年复一年,衣学慧主编了8部教材,参编3部教材,主审1部教材,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与教学改革论文30余篇。她主编的《园林艺术》教材使用率极高,《园林工程建设作品鉴赏》教材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创作的微课作品《颐和园那些你不知道的事》获得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第二届微课大赛一等奖,并在年会上成为唯一进行展播的微课作品。

    “我带过好多门课程,但是没有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一样的。”在她另一门课《园林文学》的课堂上,衣学慧使用的方法就更生动了。

    这门课实际上并没有教材,学校当初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请了企业来一起讨论。企业的人员建议,很多乙方往往无法在文案上打动甲方,也无法给自己的设计赋予更多文化内涵。衣学慧开始思考,要让学生在文化素养上有所提升。

    这门园林文学课,就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独创的课程。衣学慧给学生们讲楹联,讲诗词。第一节课之前,她先按照学生的人数,挑选同样数量、兼顾各个朝代和题材的诗词,然后让学生们抽签。最后,每个人都要从自己拿到的诗词里,摘选出可以用作园林景点名称的部分。

    “就像《红楼梦》里,贾宝玉给大观园的各个景点起名那样。”衣学慧说。

    远香堂、望雪亭……学生们纷纷从古诗里摘选合适的字句“造景”,课堂的氛围也越来越热烈,到最后甚至“排起了长队”抢着上台说,每个同学都掌握了衣学慧想让他们学到的东西。

    衣学慧还记得,有一次她路过教学楼,看到有个学生在录制自己布置的诗词作业。那是即将在课堂上展示用的视频,那个学生反复录了七八遍。

    这让衣学慧忍不住感慨,学生们真的会远远超出她的期望值,给她惊喜。这让她想起教学法里提到的“教学相长”。

    近几年她才知道,很多学生背后都叫她“衣妈妈”,形容她像个“虎妈”,课上管得特别严,但也像妈妈一样关心他们。

    “把我叫得好老。”她笑着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9月09日 07 版

今天职教教师的样子 就是明天大国工匠的样子
60后武友德:用“工匠精神”塑造每个学生
70后衣学慧:把每一堂课打磨到“非常生动”
80后赵孔标:电焊大师蝶变人民教师
90后赵文涛:不“填鸭” 要“授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