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嘉煦,地道美国人,10年前笔者刚认识他时,他自称“洋北漂”,意指到中国留学后“漂留”在北京的老外,现在是“手摇中国”适能运动俱乐部创始人;虹韵,地道俄罗斯人,8年前在一个饭局上认识她时,她刚找到在媒体的工作不久,现在已是“百变国际才女”、中俄英三语主持人;明竺,地道巴基斯坦人,中国智库界最活跃的外国青年学者,她曾在许多重大国际论坛上发言,自嘲“长得太漂亮,中国男生不敢来追”……
笔者认识的这3位外国年轻人,只是长期在中国居住、工作、学习的近百万外国人的缩影,却折射出近10年来一个不常被报道却相当重要的新现象:在中国获得成功的外国青年越来越多。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具备像当下中国这样极易产生“洋网红”的软硬件条件。5G网络普及,社交媒体发达,只要会说汉语、稍具发现“中国美”的独特视角,录段小视频,就可能在互联网中成为“爆款”。
新时代中国人对“老外”的友善,体现出国家开放与国民自信的新时代盛况,绝对是被种族主义困扰的某些西方大国所没有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近10年来的全面开放政策,成为外国青年在中国成长、成熟与成功的巨大背景。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民心相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来华留学人数连年呈现两位数增长的态势。到2021年,来华留学生已超过44万人,中国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留学生目的国。以邻国韩国为例,2016年韩国在华留学生首次超过留美学生。韩国年轻人用“脚”投票,看好中国的未来;同时,这也体现出中国开放对韩国青年的宽容与利好。
有人预测,未来10年到15年,中国极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目的国。青年代表着未来,将创造世界未来的青年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中国的偏好与喜爱。这也反映出全球对中国全方位开放政策的巨大预期。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中所说,中国欢迎更多国际青年来华交流,希望中外青年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事实上,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利益全球化,外国青年在当地也往往会在与中国企业与机构的接触中获益,比如接待中国游客、入职中国公司、承接中国基建项目、体验中国文化,等等。
从当下的角度看,外国青年越来越能在中国实践进步与经验积累中找寻到本国可复制的样板。外国青年很容易在疑惑中思索——这个国家40多年前仍是世界最贫困的区域之一;现在,同一批人民、同一个政党、没有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却能够成功地走向富裕与繁荣。为什么?
过往的半个多世纪,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在中等收入标准线附近徘徊与挣扎,一些老牌发达国家的民众生活水准在倒退。两相比较,往往会让许多外国青年在中国生活时受到心理震撼。为什么中国可以,自己的国家却不行?为什么中国在飞速进步,自己国家却没有进步?对这些问题的思索,将推动“中国奇迹之谜”的破解,也会助力人类文明思想的进步。
从未来的角度看,外国青年越来越能够在中国文化与当代发展盛况中找寻到世界价值的未来。在中国的外国青年会很容易发现,从基建到电商,从精准扶贫到数字货币,从社会治安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国的发展代表着全球未来的真正方向。
正如一句阿拉伯古老谚语所言:“求知,哪怕远在中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确立的消除贫困、粮食安全、健康生活、性别平等、公平教育、环境卫生等17个目标,对许多国家来说是很难完成的任务,在中国却得到了最好的执行与落实。这恰恰是世界包容、尊重、发展、平等的固有价值。
事实已证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正在被“中国”这个古老又现代的文明大国所吸引、所震撼。他们兴奋不已,孜孜以求着中国发展带来的难得的人生体验。这些体验带给他们的,肯定是不断成就自我的未来热土。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特约撰稿 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