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9月1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绽放青春 点亮未来

《思政第一课》吸引近七百万人次观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聪聪 许子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9月16日   04 版)

    “人们总问我,隐姓埋名值不值得,献了青春、献了生命值不值得?”这句台词深深刻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傅宇杰的心里。

    在9月14日播出的《思政第一课》上,他讲述了自己扮演的“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故事。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邓稼先毅然选择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用一生奉献给出了回答:“要我再来一次的话,我还愿意做中国西部戈壁滩上,那一株小小的马兰花。”

    什么样的奋斗才值得?理想信念如何指引人生选择?在《思政第一课》这档由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全国16所高校于开学季打造的特别节目中,20位嘉宾带来的故事吸引了679万人次在线观看。

    “无论选择什么职业,都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更加拥有文化自信。在博物馆数字化、文化创意研发等方面都有年轻人的身影。也正是因为年轻人的参与,“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才能在新的时代下焕发活力,更加年轻”。

    近年来有“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之称的三星堆遗址是年轻人心中的“网红”,一起“出圈”的还有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一直以来,考古都被看作冷门专业和艰苦岗位,但对于冉宏林来说,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俯首于田间地头是自己无悔的选择,新一代考古人正在用青春的力量发掘着中华文明瑰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1938年,年轻学者郭大力等人历经数年艰辛努力翻译出《资本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讲述了这部著作首个中文全译本诞生的启示——大学生继续发扬求真求实的精神传统,以智慧和热情服务民族和社会的发展。

    上世纪50年代,有一批师生响应党和国家“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从黄浦江畔背起行囊来到渭河之滨,建立新学校、筹划学科发展……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张磊说,如今在“西迁精神”的指引下,西安交大的师生开启了发展西部科技的“二次西迁”之旅。“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不同时代的青年给出了一样的回答。

    年轻人总是勇立潮头,敢闯敢干。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北大学生在中国男排逆转获胜后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句口号成为时代强音。中央团校党委书记倪邦文讲述了这段历史,这句口号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接续奋斗。

    “持续不断的奋斗必须靠着热忱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坚持下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赵华珺讲述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的总设计师李东的故事。李东投入长征五号研制工作22年,他说,在当今世界,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没有独立、自由、自主地进入太空的能力,“就好像大航海的时代,我们闭关锁国错过大海一样,将会错过太空”。

    青春向着理想生长。在《思政第一课》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服务团奔赴祖国各地调研实践,为地方发展构建“青年智库”;哈尔滨工程大学E唯协会连续两年获得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打破北美顶级团队垄断……

    “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必须遭受失败的折磨吗?”“什么样的青春才有意义?”“怎样才能走出迷茫,找到方向?”……这些青年的困惑,也是思政课要解答的问题。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说,近几年学校把思政课教师“赶”出学院、“赶”出学校,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几年间,学校有千余名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和社会实践中经风雨、长才干,上了一堂又一堂行走的、奋斗的、奉献的“大思政课”。

    伴随着“信仰青春”“拼搏青春”“敢为青春”“绽放青春”4个篇章,大学生们一起上了一堂两小时的“大思政课”。很多年轻人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国青年网、中青在线、中青报快手号、豹小花快手号的评论区敲下感悟。《思政第一课》在大学生开启人生新阶段之时,陪伴他们在青春的赛道上更加奋力奔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聪聪 许子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9月16日 04 版

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思政第一课》吸引近七百万人次观看
六张图片看环保十年
大牌美食超值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