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美国政府发布第二份《北极战略》,文件阐明美国未来十年在北极地区所要进行的工作,确定安全、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可持续经济发展、国际合作与治理为其四大支柱,以维护美国的北极利益,其中安全被列为“四大支柱”之首。
此前的9月27日,美国防部宣布成立北极战略与全球复原力办公室, 并设立负责相关职位的国防部副部长帮办。8月25日,北约秘书长斯图尔滕贝格首访加拿大位于北极努纳武特地区的剑桥湾。
诸多事实表明,在俄乌冲突未了,趁俄罗斯困于战事之际,美国和北约正加紧布局北极。
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海域、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以及最外侧的泰加林带等,总面积约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终年被冰雪覆盖的水域有400多万平方公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所具有的潜在价值逐渐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利益,这使得相关国家在北极地区展开激烈争夺。
北极地区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等。北极地区仅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就高达47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储量的30%。已探明煤炭储量上万亿吨,占全球储量的25%。北极和北冰洋自然气候恶劣,但有联系亚、欧、北美三大洲的最短航线。如果北冰洋航道实现通航,将使亚、欧和美洲之间的航线缩短6000公里-8000公里。
此外,北极的军事价值也在日益凸显。北极上空是洲际战略弹道导弹或战略轰炸机的最佳路径,而卫星或侦察机几乎无法对冰层下的潜艇目标及其活动进行侦察,北极厚实的冰层为潜艇的隐蔽航行提供了良好的保护,有利于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
与北极直接邻接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丹麦的格陵兰岛、加拿大北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以及俄罗斯、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等国家的岛屿和部分领土。虽然冷战早已结束,但仍然隐约可见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阵营。在俄乌冲突所造成的新全球格局下,阵营之间的争夺和对立更趋激烈。
与北极相关的外交折冲主要指以北极理事会为平台的外交争夺。北极理事会是由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包括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冰岛在内的北欧五国等形成,是有领土处于北极圈的国家组成的政府间论坛。该组织于1996年9月在加拿大的渥太华成立,2013年5月,中国、意大利、印度、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成为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观察员国有发言权和项目提议权,但没有表决权。
此前,在北极理事会8个正式成员国中,俄罗斯、瑞典、芬兰等三国不是北约成员国。6月28日,北约峰会正式向瑞典、芬兰发出加入邀请。7月5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与芬兰外交部长哈维斯托和瑞典外交大臣林德,正式签署芬兰、瑞典两国加入北约的议定书。一旦芬兰和瑞典完成相关手续正式加入北约,北极理事会除俄罗斯外的7个国家将都是北约成员国。
俄罗斯是拥有最长北冰洋海岸线的国家,也是最早制定北极地缘战略和政策的国家。为彰显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存在,自2013年起,俄罗斯恢复了中断近30年的核潜艇北极例行巡逻。2014年12月,俄罗斯在北海舰队基础上组建的北极战略司令部开始运行。2019年9月,俄罗斯在位于北极的新泽姆利亚群岛部署新的S-400“凯旋”防空系统。这一系列动作,为达成俄罗斯的北极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由于阿拉斯加州濒临北冰洋,美国也将自己定位为北极国家。2013年5月,美国出台《北极地区国家战略》,计划在北极建立永久性基地。2019年6月,美国国防部发布新版《北极战略》,提出了“大国竞争”时代保护美国在北极地区国家利益的战略目标和实现途径。今年8月26日,拜登政府宣布将特朗普时期任命的北极事务协调员一职,升级为北极大使。此举无疑提升了北极事务在美国政策制定中的地位。10月7日,美国政府发布第二版《北极战略》。
由于北极理事会国家大多是美国的北约盟国,借力北约实现美国的北极战略成为美国的机巧选择。美国不仅在北极理事会内部强化与挪威、加拿大等北约盟国的互动,还试图将北极外的北约国家如英国,拉入北极争夺的阵营,这也正好符合英国欲加强全球影响力的意愿。
迄今,俄罗斯在北极地区部署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由俄罗斯北极战略司令部统一指挥。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部署主要包括新建和翻新的6个军事基地、19个机场、16个深水港在内的500多处军事基础设施:其中,“三叶草”等综合军事基地具有强大、持久的自我保障能力;由S-400、“铠甲-S1”防空导弹系统和“向日葵”雷达站等组成的绵延3000多公里的防空网,具有较强的空天作战能力;位于北冰洋中的亚历山德拉岛、罗加乔沃镇、中间岛和科捷利内岛等地,俄部署了适应极地作战的北极战术群。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由40余艘破冰船组成的强大破冰船队具有针对其他北极国家的压倒性优势,其中包括5艘核动力破冰船。与此同时,俄罗斯正在新造5艘3.4万吨的北极级核动力破冰船和3艘7.1万吨的领袖级核动力破冰船。在已经部署专门负责北极作战的独立步兵第14军的同时,俄罗斯正在组建专门用于北极海上作战的北极舰队,并加紧扩建北极地区军用机场。
北约在北极地区部署的兵力主要是美军。在力量部署和指挥关系上,美驻北极部队由美国印太司令部下辖的阿拉斯加联合司令部指挥,其中陆军约1.16万人,由第25步兵师驻阿拉斯加的第1旅和第4旅组成。美驻北极空军主力是第11航空队,装备近100架F-22和F-35战机,未来将扩充至150架。美海军为加强北极海上力量,于2018年重建第2舰队,负责整个北极圈、北冰洋及沿海作战任务。
目前,俄罗斯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应对俄乌冲突,这就给了美国和北约在北极地区趁虚而入的机会。美国宣布重启第11空降师的番号并将其组建为专门针对北极的部队,斯图尔滕贝格首访北极地区,都发生在俄乌冲突陷入胶着之际。
各方加强北极军事部署无疑将升高地区局势的对立。4月20日,即在俄乌冲突发生近两个月之际,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俄北方舰队在今年将获得500多件现代化武器,包括“口径”巡航导弹和“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等。
近年来,美国及北约盟友在北极地区常态化实施“寒冷反应”“北极边缘”“北极熊行动”“北极挑战”“北方利刃”等一系列联合军事演习。这些演习规模不断扩大,参演力量增加,已成为美国与北约盟友强化在北极地区协同作战能力的重要抓手。
更先进的装备和作战系统,具有更强作战能力的部队,更多针对性强的军事演习,无疑将使北极地区局势更加对立。这些演习不仅是战争的彩排,甚至可能随时演变为直接的军事对抗和实战。
同时,密集的军事活动将破坏北极地区生态,造成灾难性后果。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北极冰川大量融化,使海豹、鲸、北极熊等北极动物生存环境窘迫,接近地面的低矮灌木、类禾本植物、草本植物、苔藓和地衣等北极植被遭受前所未有的存续危机。
在此背景下,在北极地区部署更多装备和兵力,以及众多的军事活动,无疑将更多地消耗北极地区动植物生存所需要的资源,破坏它们的原生活动、迁徙轨迹,这将造成不可逆和毁灭性的生态后果。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
吴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