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三类导师”进学院进班级进社团

胡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10月25日   09 版)

    不久前,面向全球大学生的信息通信技术赛事——“华为ICT大赛2021—2022全球总决赛”在深圳闭幕,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武交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士官班学生肖攀代表团队参赛,拿下实践赛网络赛道特等奖。

    比赛结束,他手捧鲜花第一时间给职业导师吴蜜报喜。“吴老师平日里除了对我进行专业指导,还让我学会了坚定目标、勇敢挑战,助推我坚持到底,最终赢得比赛。”

    在武交院,像肖攀一样获得成长之变的学生不是个案。

    长期以来,在思政教育方面,高职院校普遍面临学制不长、思政课师资匮乏、师生“唯技术导向”明显等困境。2018年以来,武交院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面向专兼职教师遴选思想、职业、素质三类导师,开展“三进一融”工作。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职业技能深化、兴趣爱好发展3个维度,把思政教育融入高职学生学习成长全过程,以期让大思政走进学生心坎里。

    武交院每个学院,都配备了一支“思想导师”团队,成员从该校党政干部、思政课教师和校外不同行业模范人物中遴选而出。思想导师走进学生自习室和宿舍,了解学生个人困惑,通过讲座、沙龙、红色故事分享会等形式,多元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思想导师是否真正走入学生心灵,效果极不一样。”经济管理学院思想导师团队负责人何承云记得这样一幕:团队组建后,有几位年轻的思想导师走进大一学生自习室,了解大家的成长困惑和思想困境。原本以为学生不擅长讲述,“没想到同学们和老师讨论得特别热烈”。

    有的咨询专升本考试注意事项,有的请教科技竞赛筹备事宜,有的了解就业前景……何承云说,思想导师“打捞”到同学们的思想困惑,就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布局思政课程内容。

    结合校园生活、未来就业等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导师们发起线上“梦想与现实”主题讨论会,线下带领学生走访中山舰博物馆,参观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有了异彩纷呈、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加持,思政教育课逐渐鲜活起来。

    在物流学院,思想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谭妤晗引导同学们思考“正确的消费观”。去年“双11”,她带领17名同学围绕“绿色物流”话题,发起了一场《“双11”的买买买与拆拆拆——助力“双碳”目标之我见》论坛,邀请校园菜鸟驿站负责人参与讨论,并同步直播,吸引了2300多人参与,800多人发表评论。

    同学们发起“大学生包裹量”调查研究,晒出自己的消费数据对比图……在这场深入浅出的大讨论中,大家得出结论:“不铺张浪费,不盲目跟风;合理规划,才能真正做到绿色消费。”

    职业教育是高职学生大学学习的重要板块。如何激发他们在专业学习中融入工匠精神,并帮助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路径?该校每个班级还配备有一名“职业导师”,他们来自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管理人员或技术专家,并担任班主任,以工匠精神引领学生职业成长。

    “职业导师跟传统的班主任不同,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个性化引导。”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班职业导师邢晓敏说。比如,在新生入学伊始,她就会通过班会以及交流时对学生摸底,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在《卫星导航技术》课堂中,引入北斗导航案例,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职业报国之志。

    在2017级智能交通1班,王锦康大一时比较迷茫,“摸不清学习的方向”。邢晓敏找他谈话,了解到他对物联网NFC技术很感兴趣,于是鼓励他参加比赛,并全程跟踪指导。

    在邢晓敏的帮助和引导下,王锦康接连摘取第三届“互联网+交通”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银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银奖,并荣获团中央2019年度中国电信奖学金。

    在武交院,还有一支“素质导师”队伍,遴选自校内外具有相应专业背景或特长的人员。导师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综合素质发展需要,依托大学生活动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名师工作室、创业孵化基地及社会实践基地等,为学生在专业技能提升、科技创新、传统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类素质培养与实践活动中,提供专门化指导,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大学里培养一项兴趣爱好,有助于陶冶情操,对专注学习也有帮助。”学校党委组织部黄凡耘老师是一名民族乐器业余爱好者,2017年进入学校工作以来,他担任了学校知音国乐社的素质导师。

    每天晚自习结束到晚上10点,校园里总能看到他带着同学们吹拉弹奏的身影。黄凡耘开设了公选课《民乐欣赏》,指导大家排练集体节目、收获成长。

    2021年学校举办迎新晚会,他组织20多名同学带着7种乐器排练传统曲目《赛马》。在他的陪同下,团队排练了3周。同学们收获了精彩的节目呈现效果,也领悟了团结协作的道理,增强了社团凝聚力。

    黄凡耘注意到,这种集体精神“对学习也产生了助力”。这一届毕业的15名社团学生中,有10个人互帮互助、通过了专升本考试,还有两人入伍参军。

    通过发展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眼下,该校80个学生社团配备了93名素质导师,在社团活动中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武交院统计显示,4年多来,共有223名思想导师、372名职业导师、93名素质导师分别走进全校9个学院、383个班级和80个社团,实现了对二级学院、学生班级和学生社团全覆盖。

    “通过探索推进‘三进一融’工作,打破了传统育人边界和育人路径,创新了高职育人体系和育人模式,促进了育人与育才工作的双向融合。”该校党委书记杨震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在思政教育领域引领革新思想,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胡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0月25日 09 版

《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为何诞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
加入这支永不停歇的医疗队,寻找医者仁心背后的意义
“三类导师”进学院进班级进社团
党代会闭幕奏《国际歌》始于99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