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11月0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家乡为我们提供了创业的广阔天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志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11月03日   06 版)

    从5年前返乡创业,到今天有了自己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刘锦林觉得自己最重要的收获不是利润,而是眼界。

    “返乡创业初期比现在难得多,只能搞种植、养殖,都是产业链的基础环节。如今不同了,我们正在实现产业化,下一步可以面向全国打开市场了。”刘锦林说,过去想的是如何让农产品进入市场,现在想的是怎么提升产品价值,让返乡创业带动百姓增收。

    “如今,在团中央工作队支持下,我们已经建起了自己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实验室和销售门店,专业人员逐步齐全,我们的产品从此有了身份证。”刘锦林介绍,他所在的合作社目前已经带动600多户村民增收。

    刘锦林与工作队结缘,是在“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上。那是刘锦林第一次参加创业比赛,虽然准备仓促,成绩不理想,但是这个灵丘小伙对家乡的深情推介、带领乡亲创业脱贫的迫切愿望引起了工作队的注意。当时灵丘县正处于脱贫攻坚关键阶段,刘锦林牵头成立的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196户种植户,其中120户是贫困户。

    “工作队直接帮我们对接上游扶贫企业、专业合作社资源,还帮我们把产品卖出灵丘,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在团中央驻灵丘工作队支持下,刘锦林的合作社入驻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系统学习政策法规、土地流转、种植技术、农村电商等知识,为发展中药材种植业打下基础。他打造的“文冠果茶”入选了“山西药茶”名录。而由他领头的合作社,也从年产绿小米3.6万斤增加至60万斤且不愁销路。合作社从此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合作社目前主要从事大同黄花、杂粮等加工,以及绿小米种植、农机服务、农业托管等业务。“我们托管的土地有1.2万亩,一年下来,合作社人均分红4万多元。”社员刘慧明感慨,当初大家顶着压力返乡创业是选对了方向。虽然曾因经验不足、资金压力大等遭遇挫折,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对绿小米旺盛的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后,工作队支持他扩大种植规模,由单一线下销售转为线上线下同时推广。刘锦林介绍,他们合作社的绿小米、小杂粮都是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种植,零售价很有竞争力,对种植户的收购价也高于一般市场标准,现有产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过去两年,除了专注于合作社的发展,刘锦林还挤出时间,兼任县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的创业讲师,教授乡村振兴、农业技能相关知识,经他指导帮助的农民已超千人。他自己也入选了山西省乡村振兴专家人才库,并获得农业农村部农民教育培训“全国百名优秀学员”。

    “最需要的是人才,这才是宝贵财富。”刘锦林的创业团队目前有高级农艺师两名,初级农艺师4名,并已获得4项农业专利。“当初是工作队帮我们发展起来,现在我们也要学他们,帮助更多乡亲增收。”刘锦林说。

    据了解,灵丘县是荞麦等杂粮生产适宜区,从2013年起,灵丘县政府就利用生态屏障发展有机农业。2017年,苦荞种植就已经成为灵丘县有机农业四大产业支柱之一。

    刘锦林介绍,工作队建立的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为全县创业青年提供工作、社交和资源共享的空间,配套创新创业、劳务就业、导师指导等多种服务项目,为回乡创业青年搭建了良好平台。

    在跟随工作队学习和调研的过程中,刘锦林丰富了知识、拓宽了眼界。他发现一位与他合作的杂粮出口商,近些年生意越做越大。“人家的发展一年一个台阶,现在还建起了占地70多亩的产业化园区。这让我意识到,家乡杂粮虽好,但光靠种不行,关键要流通起来。”

    为此,刘锦林拿定了主意:“家乡为我们提供了创业的广阔天地,下一步计划鼓励村民种植杂粮。灵丘是杂粮之乡,质优价廉,待杂粮种植比重提高了,我们就能掌握市场销售的主动权,乡亲们致富就更有盼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志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1月03日 06 版

一群好青年,在灵丘绽放青春
90后大学生村官:服务家乡是最自豪选择
携手回乡 “烘焙”生活
返乡创业青年:“家乡给了我最大支持”
一位支教青年的自白
“家乡为我们提供了创业的广阔天地”
事要办在乡亲们的“心尖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