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青年志愿者之歌

“一带一路”上的青春公益力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11月10日   05 版)

    电建海投公司员工王辉海外支教时教孩子们中文。图为王辉和孩子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在老挝南欧江畔的惠娄村,37岁的盛莲老师在这里教书10余年,见证了村里近几年的蜕变。让她最有切身体会的是,10年前,漏风漏雨是教室的常态,孩子们只能在操场上学习,由于一个大项目的到来,这里不仅建设成了最大的移民村,还修建了新房子、新教室,带来了新课桌、新板凳,为老师配备了办公室。如今,盛莲老师很满足于现在的一切,她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教的孩子好好学习,成长成才,早日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

    这个大项目就是由中国电建投资建设的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其中配套了一个温馨的“小”项目——电建海投公司青年志愿服务项目。

    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配套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是电建海投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项目的标配,也是中国电建践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电建海投公司是中国电建专业从事海外投资业务的法人主体。自2013年起,电建海投公司青年志愿团队依托海外投资业务,精准聚焦“一带一路”沿线,持续开展“关爱一带一路沿线困难青少年”海外志愿服务项目。

    擦亮最美“中国名片”

    2022年,中国电建海外投资,走过了10年历程。与此同时,电建海投公司青年志愿团队也跟随一个个大项目,在18个国家或地区,根据属地特点和需求开展了关爱青少年儿童的志愿服务项目。

    电建海投公司团委书记邱清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如果说中国电建海外工程项目是为当地建设硬件,那我们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则是为当地配置软件,通过青年公益力量,擦亮最美‘中国名片’。”

    10年来,电建海投公司通过发挥平台的作用,对内积极聚合集团内子企业志愿力量;对外,在驻外使领馆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整合同在属地国多家企业的力量。在老挝、巴基斯坦等国家,中国电建担任当地中资企业协会会长,多次组织兄弟企业开展捐赠等活动。

    邱清介绍,志愿团队依托海外业务团队组建,核心成员是公司派海外的中方青年员工。针对投资项目在海外有最长40年运营期的特点,扎根当地,长期开展志愿活动;团队坚持轮岗制、帮带制管理,利用施工建设企业人数上的优势,在属地项目大量开展开放日、技术培训、关爱慰问等活动。

    不久前,中国电建南欧江项目公司组织员工来到老挝琅勃拉邦蟠龙村,对蟠龙村小学和社区进行公益捐赠,用于改善蟠龙村小学教学环境,为蟠龙村社区安装太阳能路灯,并赴造纸和传统织布文化馆开展社区交流活动。

    文化交融的“使者”

    2020年临近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在印尼明古鲁电站工作的电建海投公司青年员工王辉和往常一样来到中文培训班,为同学们讲解春节、祝福吉祥话以及贴春联福字的习俗。

    课程结束时,同学们已经可以用中文向“电建大哥哥”王辉表达春节祝福,他们齐声说着“春节快乐,万事如意,中印尼友谊万岁”。这天,同学们还给“电建大哥哥”带来一个好消息:2020年起明古鲁部分学校已经开始设立中文课程。

    王辉的海外支教之路始于2015年8月。当年,31岁的王辉第一次外派常驻,踏上老挝的土地,来到中国电建投资建设的老挝南欧江四级水电站。

    当地有学习中文的热潮,学校开设了中文课程,老挝年轻人以能够去中国留学为荣。南欧江四级水电站位于丰沙里省勐夸县,县城仅有的一所学校虽然开设了中文课程,但是由于地处偏僻,教育环境十分简陋,全校仅有一名中文教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从小怀有教师梦的王辉走上了海外支教之路。

    王辉说:“没想到老挝学生对中文有如此高的学习兴趣,让我觉得自己不仅是一名教师,更是一名文化使者。我们长期工作和生活在海外,特别希望能够宣传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中文支教让我实现了这个愿望。”

    在讲台上从最初的担心紧张,到后来的应对自如,记不清上了多少节课,却记住了每个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王辉被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为“电建大哥哥”。

    在老挝、巴基斯坦、印尼,像王辉这样的“电建大哥哥、大姐姐”越来越多,他们加入支教队伍,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还会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开展中外文化交融活动,如开斋节和中秋节融合,让当地青少年在文化碰撞中找到共鸣和认同。

    命运共同体的“播种机”

    “那是我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中国之行,让我大开眼界。”2016年,巴基斯坦青年阿尔塔夫·沙希德在中国电建的资助下,和100名卡西姆电站新员工一起被送到了技术指标十分接近的甘肃崇信电厂,开启为期半年的“留学”生涯。

    与中国同事、中国老师的朝夕相处间,沙希德不仅学习了科学规范、高度自动化的电站运维技术,还感受到中巴友谊的深厚沉淀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的中国同事特别友善,每个人都会给我讲起几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故事,这让我很感动。中国人做事严谨细致,勤勉敬业,执行力特别强,这一点给我感受最深,这也颠覆了我以往的很多观念,为我的职业生涯点亮了一盏灯。”沙希德说。

    结束半年的培训后,沙希德和小伙伴们正式上岗,被分在了卡西姆电站运维部。他按照中国工程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锅炉检修技术标准》《锅炉维护手册》这些中国出版的电站运维专业书籍,都被沙希德一点一点地“啃”了下来。他还和中国同事探索利用离线堆焊技术自制防磨板,用于输煤及制粉系统防磨工作,累计节约成本约70余万元。

    2019年3月,工作业绩突出的沙希德被正式任命为运维部主任助理。

    跟沙希德一样,在卡西姆电站已经有6名优秀巴籍员工走上管理乃至领导岗位,为巴基斯坦培养了一大批火电建设运营人才,电站巴籍员工比重已经达到了70%以上。

    在柬埔寨、巴基斯坦、缅甸、尼泊尔等国家,电建海投公司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多次举办为青年就业赋能活动,开展项目开放日、科普等,并提供专项实习和工作岗位,提升青年就业能力。

    10年来,依托中国电建海外投资业务的发展壮大,电建海投公司青年志愿项目累计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别青少年18600余人次,集合志愿力量约3620人,各层级志愿服务执行机构49家,主要覆盖国别和地区18个,文化融合覆盖1.1万人次,为属地青少年提供实习岗位240余岗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1月10日 05 版

快捷时代的“慢”追求
“一带一路”上的青春公益力量
让青年聚集地的盘子“热”起来
“助跑计划”传帮带 “精准滴灌”育新人
东风日产全新一代奇骏的公益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