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12月0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选手“切中”前沿科技 评审“直击”应用前景

夏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杜沂蒙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12月02日   05 版)

    决赛评审现场,评委们在紧张工作。

    “虽然是线上答辩,但明显感到选手精神状态不错,回答问题流畅,项目水平普遍较高,选手把青年积极向上、钻研技能创新的那股精气神给赛出来了。”11月29日晚,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中核杯”创新创效竞赛全国决赛评委会秘书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学院路光达教授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道。

    “振兴杯”大赛首次面向青年职工增设创新创效竞赛,路光达全程参与赛事筹备工作。历经一整天决赛答辩工作的他观察和梳理出了参赛项目的闪光点。

    他介绍,研发创新组呈现了大量高科技前沿技术,技术革新组体现选手促进生产力提高和降低成本的想法,管理创新类别的选手来源行业广,学会从管理层面思考提高企业效能。“总而言之,通过创新来提质增效,是专项赛的核心宗旨和应有之义。”

    路光达注意到,无论是实力雄厚的国企、央企,还是在创业路上努力前行的中小型私企,选手们围绕电力技术、能源化工、交通行业、航空军工等领域,甚至是电子芯片等“卡脖子”技术,紧扣提质增效主题,发力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他还注意到了另一项典型特征——先进技术的应用跑出加速度。他举例,技术革新组内超过2/3的项目中体现了人工智能的概念。这说明年轻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主流“黑科技”的研究敏感度高。“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概念在中国的流行只有短短几年,但项目中不乏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工厂全生命周期管控等概念。”

    管理创新类项目评委组长、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教授董昊则观察到,项目呈现了行业类别集中、研究主题鲜明、善于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研究手段的特点,此外,选手准备充分,运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讲解层次感、逻辑性较强。

    技术革新类项目评委组长、中国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蒙梳理得出,选手先进技术的革新应用和研发背景,与实体经济、制造业、国计民生密不可分,与国家的创新体系和战略发展要求同向而行,如无人驾驶、清洁能源、化工能源、智能制造等元素的应用。

    除了项目类别覆盖广、技术理念新颖外,采访中,评委们还多次强调科研转化应用的重要性。让长期在一线从事成果转化工作的李蒙感到欣慰的是,无论是从基础科学角度出发,还是从技术层面、市场需求出发,参赛者都带来了“实在”的项目成果,并不是“空中阁楼”的设想,也不是为了参赛而做出“漂亮的计划书PPT”,大家都想用先进技术去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痛难点。“粗略估算一下,我所在小组近50个项目中,至少有1/3项目的应用前景让人眼前一亮。”

    评审中,李蒙特别关注项目技术在行业内的先进性地位,以及技术的实用性和落地转化能力,产业前后端的衔接能力也是他关注的要点。记者了解到,评委们对选手的提问也多集中在项目核心技术、技术实现路径、和国内外同行相比的创新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等方面。

    “大赛亮点也体现在技能水平方面。以往,企业将机械加工、新型发动机、重大装备设计出来,职工却做不出来,或者质量达不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路光达明显观察到,通过青年职工和单位的努力,很多项目能够低成本加工成行业急需的核心零部件,且应用场景、落地效率比很多发达国家更多、更快,“这是评委乐于看到的趋势”。

    采访中,董昊也对参赛选手谈及了自己的期望。比如,提高个人在项目的参与贡献度、提升技术实用性、加强技术原创性研究等。他认为,企业青年人才要善于另辟蹊径找到不一样的思路,避免项目创新研究的同质化现象。

    路光达指出,很多选手是技术出身,在表达项目特点时,暴露出文字写作、文本结构、格式排版、研究报告写作能力等欠缺和短板,这是未来要加强和完善的。“酒香也怕巷子深。对于成熟的创新创效项目而言,技术水平和推广能力应齐头并进。”

夏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杜沂蒙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2月02日 05 版

“振兴杯”赛场青年科创力澎湃
中核集团:激发创新创效动力源,展现科技强国“核”实力
选手“切中”前沿科技 评审“直击”应用前景
创新有高度,项目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