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由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朱雀二号民营商业新型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执行飞行试验任务。火箭升空后,一级、二级主机飞行正常,但二级游机工作异常,最终未能发射成功。
这一结果,难免令那些为此倾注心血的科研、工程人员有些失望。但消息公布后,不少航天爱好者表示,朱雀二号“虽败犹荣”。作为我国首款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不仅在中国民营商业运载火箭发展史上占有一页,也是人类首次挑战液氧甲烷火箭这项全新技术。从结果上看,这次发射试验固然未能取得预期中的成功,但也绝非白白失败。不论是这次发射积攒的经验与数据,还是火箭升空过程对液氧甲烷燃料安全性、可靠性的验证,都在为中国民营航天事业铺下新的前进道路,使其向着成功更进一步。
中国民营航天事业对失败并不陌生。向前回溯:今年5月,由星际荣耀研制的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出征受挫,也令人心存遗憾。但是,这些失败的滋味却不仅仅是苦涩的,苦涩之外,失败更是成功之母。事实上,对航天事业而言,失败往往是探索路上的常态。纵观世界航天发展史,飞向太空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片坦途。在经历3次入轨发射失败后,美国群星空间公司(Astra Space)的小火箭于2021年11月首次成功入轨。它希望在2022年再接再厉,但2月10日的发射却失败了。面对失败,古今中外的宇宙探索者们从来都是越挫越勇、永不言弃。也只有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改进方案,才能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我国著名航天专家叶培建院士曾直言,航天是一项“10000-1=0”的事业。一枚火箭里成千上万个部件,但凡有一个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最终的发射功败垂成。从这个角度上看,选择了航天事业,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韧劲面对失败的风险。幸运的是,在航天事业中,每一次失败都能为既有技术方案指出问题,提供改进、优化、调整的方向。越是那些不畏惧失败,敢于挑战、敢于创新的团队,越有机会在充满未知的技术领域蹚出一条路来。
在朱雀二号的研制过程中,蓝箭航天研发团队率先突破了液氧甲烷发动机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突破了液氧甲烷火箭各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创造了多个“国内首次”。这些尝试与突破的含金量,并不比“成功发射”这个结果低多少。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在发展路径上敢于重资产、强研发,本身就体现着一种卓绝的科研勇气。
当前,全球民营航天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关键阶段。面对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海外竞争对手,中国的民营航天事业虽然起步稍晚,但无疑正在迎头赶上。此时此刻,民营火箭听起来似乎还是一个充满“科幻感”的概念,但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民营火箭发射的成本必然越来越低,“普通人也能发射自己的卫星”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面对这样的前景,中国民营航天事业能否提前布局、及时发力、积极试错,不仅关乎中国企业能否赢得未来的市场竞争,也关乎国人在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中居于何种地位。今天,不论是成功的尝试还是失败的尝试,都有无可取代的价值。直面挑战,成功一定就等在不远的前方。
杨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