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1月0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我们为什么坚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1月06日   T2 版)

    2022年12月27日,3岁多的小观众“铁妹”在爸爸怀里饶有兴致地观看了《青年问青年说》科普视频栏目,小姑娘看到讲外星通信的部分奶声奶气地问:“真有外星人吗?在哪里呀?”

    为了这样岁月静好的场景,《青年问青年说》主创团队顶着疫情,打了一场艰难的科普保卫战。和许多人一样,在2023年到来之际,主创团队10余人在奥密克戎“海啸”面前几乎全军覆没。为青少年准备的8期跨年科普盘点视频,一度岌岌可危。

    这档由中国青年报社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名推出的原创科普栏目,定在2022年12月27日的中国青年报“陪你慢慢变好·迎春到”跨年可视化联播中播出,25日是截稿“死线”。

    《中国青年报》记者和中青校媒的近20名大学生记者精心拟定了8期科普栏目主题,涉及防疫、极端天气、粮食安全、电池革命、元宇宙、智能家居、太空家园、外星文明等。参与的大学生来自全国15所高校,每个主题下还设有多个同学们渴望知晓的问题,待青年科学家解答。

    尽管同学们热切期盼和科学家对话,但距截稿日期不到两周时,大多数记者和数位待采访专家仍在和病毒苦斗。高烧39摄氏度多的后期剪辑王荣华实在躺不住了,第N次催促我这个栏目内容牵头人,说如果素材再不回来,怕是节目要“开天窗”。

    能不能放弃?或者,继续拼的理由是什么?

    12月13日,记者杨洁发着烧主持了第一期防疫主题的采访,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生命学院教授、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黄渊余,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主任技师、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郑光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于鲲遥4位科学家,与赵咏荷、曾紫景、肖尧等3名大学生在线上对话。在医院值守间隙接受采访的于鲲遥,还给彼时尚未走进考研考场的同学们,演示了N95口罩的正确佩戴方式。

    随着杨洁微笑着宣布采访结束,我立刻收到她的微信:“我先测个体温,感觉晕乎乎的。” 接下来几天她反复高烧到40.5摄氏度,高烧间隙,她还在一直修改视频脚本。身处历史洪流之中,如同小水滴般的我们在这时选择忘记个体高温,这可能是因为《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有一种“为历史留一份底稿”的惯性。

    习惯是不容易改变的,正如“青年视角”、兢兢业业的基因已经在另一位记者樊未晨身上扎根了20多年。即便她自己已经咳嗽得说不出话,还是“残忍”地恳请同样新冠未愈的专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科,帮同学们解答极端天气的疑问。

    “今年我国南方多地持续出现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我们最高能承受的温度是多少?气候变暖是否会脱离人类的控制?”林燕萍同学问。魏科哑着嗓子艰难地回答:“全球升温很有可能会摆脱人类的控制。”同时,他真诚地建议年轻人投身科创,建设家园。

    显然,新冠不是人类要解决的唯一问题,而年轻人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或许正是因为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团队未敢有丝毫懈怠。距离截稿“死线”还有一周,主创团队以及近20名参与节目录制的专家,似乎决意不肯向暂时的困难——新冠病毒低头,挣扎着在免疫系统与病毒高烧“激战”的间隙,投入到节目制作的“战斗”中。即便浑身酸痛、嗓子沙哑、嘴上起泡,仍然拼尽全力。

    年轻记者叶雨婷、张渺、范雪时常在深夜工作,后期梁艳、刘斌臣发烧仍在坚持,美编王忻媛早已习惯深夜2点前不睡觉,审核编辑原春琳、梁国胜、邱晨辉则随时待命把关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送审材料,没有一个人想在“战场”上掉链子。

    随着各方通联信息不分昼夜涌进高烧39摄氏度的大脑里,我确定整个团队已找到了“搏命”打这场科普保卫战的理由:节目“开天窗”事大,错失向下一代传递科学思想、科学思维的机会事更大,特别是在我们亟待科技改善生活的时刻。科技可以创造希望,因此越是艰难,越不能放弃,不放弃当下,才可能赢得未来。

    虽然这只是一场小小的活动,但当我们的工作和下一代、和未来产生链接,使命感就击败了内心动摇的声音。

    我们倔强地认定有一分热就该发一分光。尽管这档年轻的节目还很不完善,影响力也有限,但哪怕只有几个年轻人通过《青年问青年说》对用科技解决问题有所思考,甚至有所行动,我们的坚持就没有白费。

    事实上,不少参与节目的学生表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可以让他们未来在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时,有勇气去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经此一役,克服困难的意志,做好青年科普的决心,以及受众的关注和信任,都作为“战利品”,被我们收入麾下,继续开拓向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1月06日 T2 版

我们为什么坚持
一个美编的“升级”之路
在可视化联播里尝试新可能
职场新人“挑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