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1月0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光荣与梦想的远征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雪儿 记者 王聪聪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1月06日   T5 版)

    制图:张玉佳

    3U8633航班2018年5月14日在9800米高空进行了“史诗级备降”。机长刘传健36个精准无误的操控让全机人员看到了生的希望。

    生死就在一念之间,奇迹背后的选择动人心弦。在中国青年报社1月4日推出的“陪你慢慢变好·迎春到”跨年可视化联播“铸魂·树人”篇章中,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总飞行师刘传健讲述了这段故事。

    在光荣与梦想的征途上,一代又一代青年前赴后继,在关键时刻作出的人生选择,和人民、和国家、和时代同向同行,指引着青春的方向。

    中国的“耳朵”终于听懂了大海的“呼唤”

    “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教授杨士莪,在蔚蓝的大海上躬身耕耘近70个春秋。

    国家与个人的命运始终牢牢绑定在一起。杨士莪经历过“落后就要挨打”的年代,1950年他响应号召,从清华大学肄业入伍,1957年被派往苏联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进修。杨士莪发现,声呐设计和舰船噪声这两个研究室,苏联始终对外国人紧紧关闭。

    核心技术的封锁激起了杨士莪的决心和勇气,也让他认识到水声事关国家海洋安全、资源开发等重大战略利益,国家要富强,核心技术只能靠自己、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祖国需要他,他便毅然回国,投身水声工程学科建设。从无到有,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理工结合、覆盖全面的水声专业,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人才和技术空白。

    “人最怕三心二意,你得认准了,就一头扎进去,几十年不变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才能真正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杨士莪等人的努力下,中国的“耳朵”终于听懂了大海的“呼唤”。

    夕阳已落青山外,犹映晚霞满天红。如今,91岁的杨士莪每年坚持给本科生上开学第一课。他说:“第一课好比打开水声世界大门的钥匙,必须讲好。”他一站就是一个小时,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作“一站到底的院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爱国是科学家的精神之魂,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矢志奋斗,将个人选择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198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孙世刚获得法国巴黎居里大学国家博士学位,在法国科学院界面电化学研究所做了一年博士后研究后,作出了和大多数同期留学生不同的选择——回到培养他的祖国和厦门大学。

    面对几乎完全空白的研究领域,孙世刚坚持不懈。他在出差途中,逛遍了北京中关村的电子一条街,带着购买来的线路板和三极管等原件,自己动手组装,最终获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2003年,厦门大学在与主校区思明校区隔海相望的漳州市建立校区。从此,孙世刚就过上了乘船跨海给学生上《物理化学》课程的生活,往返于两个校区长达9年。即使课程内容早已谙熟于心,孙世刚仍会在乘船过程中思考如何用更好的方法传递知识。

    教学之外,孙世刚还承担着科研等诸多工作,虽忙碌,他一直坚持给学生们上课。于是,课堂上出现了一个总是提着行李箱的老师,常常一下课就赶飞机出差。很多人赞叹孙世刚的坚守与奋进,他说:“祖国和厦大培养了我,35年来我就学着样子培养一代又一代人。”

    9800米高空生死迫降,奇迹背后是千锤百炼

    9800米高空生死迫降,刘传健在发生事故后的34分钟里,36个精准无误的操控将全机旅客及乘组人员安全送回地面。奇迹的背后是千锤百炼。

    小时候,刘传健住在一个军用机场旁边,他觉得空军飞行员是一个很酷的职业,梦想的种子悄悄发芽。1991年,他如愿进入梦寐以求的空军第二飞行学院学习。空军招飞的淘汰率非常高,即使入学也有70%-80%的淘汰率。“飞行安全无小事,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有可能断送飞行生涯,甚至生命。”这句话刘传健一直谨记于心。

    16年的空军飞行生涯,他从一名普通飞行员成长为一名飞行教员。转业后,刘传健选择成为一名民航飞行员。把每一个乘客安全地送往目的地,是机长的使命与职责。“长期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是安全飞行的基石。”刘传健在心里无数次地预演所有可能的飞行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由此“才能在最危急的时候找到应对问题的知识”,才造就了3U8633“史诗级备降”的传奇。

    星光不负赶路人,每一个传奇背后,都有坚守与奋斗。59个世界冠军记录了杨扬作为运动员的传奇。2002年,杨扬在美国盐湖城举办的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实现了中国代表团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终有一天要退役,我该怎么重新选择生活?”2002年2月夺冠,同年3月,放弃了各种商业性机会,杨扬选择进入清华大学读书。2006年,31岁的杨扬退役,机会再次以“铁饭碗”的形式出现。她再一次选择了一条“没什么人走过的路”,国际体育组织中缺乏中国面孔,杨扬选择加入国际体育组织,为中国体育与运动员群体力争话语权。

    2022年11月18日,杨扬成功连任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副主席,在连任致辞中,她表示:在新任期内,她会推动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辅助人员制定更严格的行为规范,以匹配对运动员提出的高标准。

    长期以来,杨扬都在努力争取为运动员营造更加公平、安全的竞赛和训练环境。放弃人生的安全牌,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她说:“在不确定周遭环境的时候,相信你所相信的东西非常关键。”

    青春在新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

    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风从春刮到冬,沙尘暴的时候连路都看不清,教室里黑板斑斑点点、地面凹凸不平,一根绳子上挂着的灯泡发出昏黄的光。“侯老师,你会不会走?”孩子们这样问前来支教的老师侯朝茹。

    2000年春天,22岁的侯朝茹作出了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到新疆去教书。同年,她被新疆且末二中录取为教师。选择待下去之前,侯超茹并不是完全没有动摇过。每每难以坚持的时候,她总会想到第一天来且末县的场景。

    侯朝茹一行人经库尔勒中转,由沙漠公路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且末二中位于且末县东南,学校门前有一条100多米长的土路,平时一脚踩下去,浮土可以没过整个脚面。但在他们来报到的这天早上,路面居然是湿的。

    “都知道且末缺水,踩到湿漉漉的地面当然有点儿疑惑。怀着这种心情没走多远,我们就发现二中很多老师都站在校门两侧迎接我们,那时还是暑假。校长告诉我们,是老师同学一遍遍在土路上洒水,才让厚厚的浮土变成硬一些的湿地。在且末,净水泼街是欢迎客人的最高礼遇。”那一刻侯朝茹第一次明白了,教育对这里的孩子来说有多么珍贵。

    22年来,侯朝茹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孩子们的问题。这群带着梦想去西部支教的毕业生,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孩子带去了知识与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他们的回信中说:“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青春无悔。”

    一代又一代青年的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新冠疫情中,不少90后“一夜长大”,拿过接力棒,扛起国家的重任,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2020年2月6日,北京大雪。北医三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紧急集合。90后医生王奔作为援鄂医疗队的一员前往武汉,救助新冠肺炎患者。起初,恐惧与担心一直存在。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时,王奔一直检查,他害怕有没穿好或暴露在空气中的地方。但是,进入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危重症隔离病区,当急需救助的患者出现在王奔面前时,他再也没有心思和工夫去害怕,怎么把病人快速处置好,是他唯一的想法。“医者的职责是让患者心安。我们不能退缩。”

    勇气和担当之外,90后的乐观和坚强也在感染着身边所有的人。王奔的防护服上写着“奔哥”,他说:“在压抑的环境里,年轻人愿意去承担使命和责任,也愿意去创造快乐。”

    王奔觉得,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享受着国家与长辈的保护。疫情之中,自己有责任站出来,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为国家全力以赴,作出属于自己的青春回答。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雪儿 记者 王聪聪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1月06日 T5 版

光荣与梦想的远征
00后青春出发
点亮理想之灯,用实践丈量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