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并不仅是书架上的那些书本,它是生活本身。”在不同的作家眼中,用文学记录生活,便是通过文字将琐碎平庸的日常生活点亮。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警察荣誉》《花开山乡》《人世间》等文学热播剧在描摹现实生活细节的同时,也撬开了作家写作生活的一隅,让读者开始在作家们构建的文学世界中,感受文学如何从现实生活中破土而出。
作为警察题材电视剧,《警察荣誉》带给了观众不小的惊喜。编剧赵冬苓没有将笔墨放在波澜起伏的英雄大案,而是聚焦了基层派出所,刻画基层民警群像,呈现基层社会百态,致敬平凡英雄,传递温暖力量。为了写扎实这部作品,她采访了几十位一线警察,也走访了许多地方的派出所。“写入剧中的案件大大小小几十件,几乎每一件都是从生活中‘捡’来的。”
在现实生活中,基层民警面临的事件不过是村民掐架、抓捕“尿不湿”盗贼以及护送流浪猫去医院等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样的生活虽然让剧中有着英雄情节的辅警“大失所望”。但恰恰是这些生活细节的展示,再度引发了读者和观众对于文学本质意义的思考。在赵冬苓看来,用文学记录生活意味着要直面真现实、提出真问题,并且有着不浮夸、不伪饰、不溢美的表达。
长久以来,文学带给众人的印象往往是浪漫而又理想,然而赵冬苓尝试着将文学的关注点落实在细腻而又具象的“日常”之中,带领读者及观众进入热气腾腾的生活之中。她用文字诉说着:文学的日常其实便是人间的日常。
对于先后做过农民、工人、作家、教师、政府官员的忽培元来说,用文学记录生活意味着自己要“真实地泡在生活中”。由《乡村第一书记》改编而成的《花开山乡》便通过文学的方式为观众讲述了当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以及扶贫攻坚中的点滴日常。他认为,在这个高度城镇化的时代,很多年轻人的脑海中已然淡化了有关乡村的记忆。正是在此基础上,他借助文学创作,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展现了中国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
从中央下派到基层的青年干部,没有商业化的逆袭和套路,忽培元不仅用笔塑造了像白朗这样的新时代乡村青年干部,也绘出了新时代乡村的全景,展现了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吸引着更多的青年走入新农村。
“一个真实的生活者,才能对生活有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和体验。”在他看来,《乡村第一书记》正是通过真实的乡村书写,带领着青年走出城市,走向山村,通过当代青年建设家乡的探索视角,引导读者及观众思考当下中国农民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
而对于亲身经历时代变迁的梁晓声而言,他一直便有一个愿望,“即为当代的年轻人,补上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那段历史的认知。”因此在《人世间》中,关于周家3个子女的故事从未与最底层的劳动大众及他们的生活发生脱节。梁晓声笔下的《人世间》浸润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普通家庭一日三餐的烟火气。
在那个时代洪流中已然消失的“光字片”里,梁晓声借助人物周秉昆诉说着家庭关系带给众人的情感温度。周父去世时,周母紧握住丈夫的手;周秉昆出狱后,郑娟与爱人的紧紧相拥无一不展现出《人世间》基于日常生活的情感基础。经历过变革年代的梁晓声只是想要让现在的青年知道:“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生与发展是由很多下岗劳动者用他们的坚忍为共和国转型时期的大工业车轮铺路。”而这些生活凝结的百转滋味,最终也在《人世间》故事结尾处内化为一种对于劳动者崇敬的感情,一如作者诉说创作的初衷:“把我所知道的人世间这一部分他者的命运,告诉另一部分人。”
虽然三位作家创作风格与选择的题材各有异彩,但在构思的着眼点上却不约而同地投向了生活日常中的酸甜苦辣与柴米油盐,这不仅受他们的经历影响,更因与他们一直低头看向人民,脚踩大地的写作态度密不可分。正如梁晓声所说,“写作不必装深刻,用文字用故事展示人性中的真善美,让读者看完后能记住一些道理,这就够了。”
谢宛霏 王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