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1月1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当好“播火者”

——火箭军士官学校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纪实

王诗菡 张帆 左一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1月12日   07 版)

    火箭军士官学校教授顾爱云深入一线为官兵宣讲党的二十大报告。李晓鹏/摄

    不久前,火箭军士官学校专门召开党委专题议教会,就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入”(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展开系统研究,筹划制订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入”实施方案》,为推动“三进入”绘制了具体“路线图”“施工图”。

    军士作为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础骨干力量,数量庞大,作用明显,抓军士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抓战斗力。近年来,该校聚力建强教员人才队伍,注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相融互促,构筑全课程育人、全员育人、全域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培养政治忠诚、信仰坚定、堪当重任的高素质打仗型军士人才。

    从“要我教”到“我要教”

    用理论伟力汇聚精神动力,离不开“教员”这座桥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讲出信仰的意蕴。近年来,学校新入职文职教员逐年增多,一些学历高、阅历少的“高材生”走上了军士讲台,新教员们虽然专业过硬,但不了解部队,思政课堂中,往往把不准军士学员的思想脉搏。针对这类情况,该校通过开展“文职夜校”“新老互助”“以工代训”等活动,加快培塑师风、施教强能,通过抓好新教员队伍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其思政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尤其是在“以工代训”活动中,该校鼓励新教员轮流担任莱芜战役纪念馆助讲员、校史长廊解说员、沈星纪念馆讲解员,让其在背记讲解军史校史中体悟军人情怀、领悟精神伟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多聆听过讲解的学员表示,“新教员的讲解引人入胜,期待他们在课堂上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彩授课。”

    该校还推行专题化思政课改革,鼓励教员精研一题、深耕一科、专磨一案、细讲一课,确保施教者悟懂再讲、研透再教。专题化的思政课教学极大提升了思政课的“含金量”,一大批精品课脱颖而出,教员讲得更透彻,学员听得更明了。

    该校政治工作教研室教授顾爱云介绍,由于教员不再完整负责一门课程,而是深耕几个专题,这极大激发了大家的备课热情和研究兴趣,一大批年轻教员有了“拿得出手”的“品牌课”,逐步实现了从“要我教”到“我要教”的转变,教员之间互促共进、课程之间相互融合,学校的思政课架构更为合理高效。

    如何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为“大主题”打开“小切口”,是该校政治教员一直探索的课题。“马尔代夫的第一座跨海大桥、中老第一条铁路……‘一带一路’让世界看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丰富拓展了世界现代化的路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该校政治工作教研室的教员们第一时间学习大会精神,开展集中备课。他们集智攻关编写《军士学员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辅导用书》,生动体现大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顾爱云表示:“上好思政课,离不开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政治教员队伍。教员成长了,学员自然就受益了。”

    “当好播火者,不仅要心中有信仰,更要脚下有力量。”翻开该校政治工作教研室一位教员的工作手册可以发现,他们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常常是才下讲台又赴基层,刚完成理论宣讲又扎进课题研究,从“三尺讲台”到学员身边,从领导机关到基层班排,他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基层衔接,用孜孜不倦的身躯,架起理论通向学员和部队的桥梁。

    “培育出思政课的大先生”

    人才培养是育才和育人相统一的过程,该校始终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互促,将“大思政”“大教育”观念根植在教员心中,把立德树人融入每一门课、每一堂课,全面推开专题化“三全式”思政课改革,打造全课程育人系统工程。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起来简单,讲好却很难。”该校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高军说,“经典理论学员都接触过,新的思想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轻易获得。如果教员一张嘴,学员就知道下文是什么,听课的热情难免会打折扣。”

    为更好地了解学员所需所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该校曾在全校学员中随机抽取300人进行问卷调查。针对“都是常说的老话”“炒剩饭没新意”等意见,启动了专题化“三全式”思政课改革,着力构建全课程、全员、全域育人体系。

    他们创新课堂形式,探索推开项目任务式、翻转课堂等5种典型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情景带入、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现地教学等方法,打造8堂示范课和精品课,注重教与学双向互动、课上向课下拓展延伸,把“大专题”分解为机动灵活的理论小辅导、体会小交流、疑难小探讨,用好课前十分钟、队前演讲、军士讲堂等9个平台载体深化理解认知,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益。

    “全校‘一盘棋’,合力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入’工作,思政课程是主渠道,课程思政是主阵地。我们决心打造最具吸引力的课,培育出思政课的大先生。”该校政治工作处副主任李文韬介绍,该校教员充分发挥钉钉子精神,全方位提升思政课授课能力,注重以鲜活形式支撑教学内容,第一时间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带入课堂,实现教学内容常态化更新,让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

    不久前的一天,在该校的一个教室里,专业课教员黄雷正在课前讲述“两弹一星”元勋梁思礼的故事:“梁思礼先生为祖国奉献了一生,斯人已逝,而精神长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00后的你们理应接过先辈的旗帜。未来20年、30年,你们的一生,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紧密相连。”这场简短、平实的思政教育,赢得了年轻学员们的认可和点赞。

    黄雷的课程一直很受学员欢迎,被评为学校课程思政优秀课例。他认为,专业知识让学员“学有所用”,思政课程让学员“用之有方”,“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让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将思政知识与专业内容相结合,是一个水乳交融的过程。”据介绍,火箭军士官学校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课程思政案例,该校以全面提高军士人才培养能力为总目标,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将任职基础课程、任职岗位课程、军事基础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根据不同专业特色优势,深挖课程思政内涵元素,实现了立德树人和为战育人耦合增效,激发出学员科技强军的责任担当。

    “靠真理入脑,靠真情入心”

    习主席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近年来,火箭军士官学校先后组织撰写了《砺剑精神学习读本》《高校立德树人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页教材)》等教材专著,在军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重要文论36篇,获得两个全军政治理论研究成果奖项,打造两门火箭军优质精品课,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打下了坚实基础。

    “兵眼话盛会”文化作品征集、“砺锋征程”板报展评……该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引导学员把学习贯彻大会精神焕发出的政治热情转化为成长成才的强劲动力。在广泛群众性活动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学员走上讲台,讲述自己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实践的故事。该校适时开展了“非凡十年·我的十年”剑锋故事分享,报名学员有上百人。“有意义的东西有了意思,有温度的东西有了深度。原来那些‘大道理’离我们这么近!”一名学员激动地说。

    如何做好“传统+网络”大文章,是思政教育绕不过的时代课题。该校探索出“1+5”教育路子,在新媒体平台上开设理论强心专栏,打造理论百科等5个系列微课,增加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让信息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增效。

    据介绍,该校不仅成立了校内讲师团、大队辅导队、班排帮学组3支理论服务队伍,在校辅导帮学党的二十大精神,还发挥学校在教育共促、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等方面辐射带动作用,组织优秀政治教员参加火箭军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到多所定向培养军士院校巡回宣讲,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播火者”,让每一位军士骨干都成为宣讲“小火苗”,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岗位实践。

    从三尺讲台到发射架下,从红色基地到网上课堂,从一线导弹军营到地方定向培养院校,火箭军士官学校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不断走深走实。在该校某大队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交流会上,参加培训的一级上士芮斌说:“学校的思政课,既靠真理入脑,又靠真情入心,让我听得进、听得懂、听得信。”

    该校领导表示,随着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不断深入,教员人尽其才、好课竞相涌现,讲好“大思政”已经成为该校教职工的“全体必修课”,大国军士的政治信仰更加坚定、思想星光更加明亮。

王诗菡 张帆 左一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1月12日 07 版

当好“播火者”
从铁血荣光中汲取奋进力量
无人机将怎样改变战争形态
砺剑昆仑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