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6点30分,天还未亮,燕山深处、桑干河畔的一处院子里,灯火通明,轻微的声响映衬着黎明的寂静。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大同工务段王家湾线路车间的17名青工伴着清晨的闹钟开启了服务保障春运工作的一天。
王家湾线路车间维修工队班长白琳是青年中的优秀技术骨干,吃过早饭,他带着几个入路一年的大学生来到工机具房,检查上道作业所需的工具。他指着摆列整齐的工机具和青工们说:“道尺、弦绳、检查锤,别看这些工具小,检查线路可全靠它们。”青工孟宇边点头边校验手中的道尺。白琳仔细检查着上道作业所需的螺栓机、捣固机、撬棍等工机具,没有问题他才放心。
王家湾线路车间承担着大秦铁路138公里至166公里间的线路设备维修养护任务,虽然只有短短的56公里,但层峦叠嶂的山脉和连绵不绝的峡谷让大秦铁路经过这里时形成了桥隧相连的独特奇观,其中隧道11座、桥梁20座,桥梁隧道占车间管辖线路总长的82%,还有12%的大长坡道。“除了自然条件艰苦,王家湾还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大型机械都无法进入这里,也就是说从1988年大秦铁路开通至今,王家湾每一寸钢轨的施工任务几乎全是靠大家用最原始的方式肩扛、手抬、背驼来完成的。”青工白琳说。
7点30分,青工们跟随着作业班一同坐车到达大秦线空车线K152+000m处,开始上道前的班前安全教育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9点30分,调度命令下达,白琳带领青工们进入隧道开始今天的“天窗”点施工作业。隧道内一片漆黑,即使戴上头灯,能见度最多也只有10米,青工们身穿厚衣,头戴棉帽,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对线路设备进行维修养护,保障春运运输安全。他们有的弯腰用道尺检查线路几何尺寸,有的趴在钢轨上侧身检查钢轨的水平、高低,还有的用捣固机“突突突”地整修线路。
施工作业时,几乎不到10分钟就有2万吨的重载列车通过,这些大列就像巨大的活塞一样,推动着隧道内的空气剧烈流动,隧道温度瞬间降低,青工燕鹏飞说:“寒风刺骨的那种冷,感觉可能这辈子最冷的时候就是在这儿度过的,但一想到能为春运尽一份力,心中就涌动着一股暖流。”风裹挟起一道道煤屑沙尘猛烈地吹打着他们的身体,让人睁不开眼、站不稳脚,甚至连呼吸都极其困难。青工李世杰说:“这些煤屑打在身上、刮在脸上,就像沙尘暴一样。”
12点“天窗”点毕后,青工们走出护网摘下口罩,彼此瞧瞧都笑了,因为他们脸上全都蒙上了一层煤灰,黑黑的脸上只有牙是白的。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自己时,青工燕鹏飞忍不住自拍发了朋友圈,“大家都说我不像铁路工人,反而像下井矿工”。3个多小时的天窗点,他们的眼睛、帽子上都结了霜,汗水打湿了棉衣。
施工后坐车返回车间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门左边“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奖牌上的大字,右边是一个特殊的“山”字,这是职工们用20根废旧钢轨焊制出来的,“这个红色的山,我每次施工完回车间的时候都能看见,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安全大于山、责任高如山、使命重如山。”青工李世杰说。
李世杰是王家湾线路车间的团支部书记,是一名刚入路两年的大学毕业生,在日常工作之余,时常组织车间的团员青年开展以安全生产“双创对标”为主题的青年“小班制”竞赛、团情陪伴、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备战一季,今年春运期间,他们要在“团旗飘扬主战场、挺膺担当保春运”春运立功竞赛中展示青春作为。车间的老师傅们常说,这些年轻人给王家湾带来了不少新鲜气儿。李世杰说:“作为团干部,将车间团员拧成一股绳,为车间安全生产注入青春力量是我们团员的使命与担当。”
蜿蜒的钢铁巨龙穿梭在燕山山脉之中,半山腰的护坡上镶嵌着“坚守”两个大字,这是车间职工用石头垒成的。“我们经常在‘坚守’山下谈心,看一看大秦之路展板,再到艰苦奋斗展馆、党旗广场走走,这是我们车间独有的,我们感到自豪。”青工燕鹏飞说。
“去年刚入路的时候,还没到王家湾就已经听过它的传说了,‘天上无飞鸟、风吹石头跑、十里无人烟、吃水下河舀’,这首打油诗是大秦线初期王家湾线路车间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近些年,经过不断生产生活改造,王家湾线路车间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刚来的时候看到这样的环境想过离开,夜里经常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但随着对王家湾车间的了解,体悟到了坚守的意义,心里像是照进了光,也慢慢地爱上了这里。”每次听到老师傅们讲起过去的故事,青工李世杰总觉得心潮澎湃。
一代代王家湾青年始终秉承“坚守奉献、负重争先”的王家湾精神,始终践行“扎根大秦、终身报国”的铮铮誓言,圆满完成了34年春运电煤保供任务,点亮了万家灯火。近年来,王家湾维修工队青年集体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全国铁路五四红旗团支部”“全路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春去秋来34载、坚守奉献34载,这些青工们从第一代、第二代王家湾人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坚守在大山里的第三代王家湾人。他们说:“提升设备质量、保障春运安全,用行动讲好我们的春运故事。”“年轻人要到一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磨炼,相信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发光发热。”“我们要像道钉一样坚守在大秦线,让车间34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骄人成绩一直延续下去”。
刘卓仑 刘孟楠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