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2月0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新春谈恋爱

吹响新年的“恋战”冲锋号

甄欣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2月01日   06 版)

    新年的钟声敲响,进入单身第24年的我,带着苦笑盘点起去年的“战绩”。

    过去一年,我在3个社交平台,浏览过不少于100位异性的腹肌照(虽然真假存疑),和30多人打过没有回应的招呼,拒绝了10次以上不以正式恋爱为目的的邀请,和5个人进行了20句以上的对话,最终见面1人,结果处成了朋友。

    事实证明,无论线上“喜欢我的”那一栏是三位数还是四位数,现实中喜欢我的一个也看不到。我还参加了4次线下交友活动,每次报名前,我会先看男女比例,男生数量不超过总人数四分之一,就果断放弃。几次活动下来,女性朋友又增加了。

    除了这些,我还有两次勇敢搭讪,然后得知一个已婚,一个非异性恋。

    如果不是因为工作,我应该会更努力地寻找目标。不过仔细想想,我的努力更像是无头苍蝇乱撞。曾有热心的朋友问我,“你喜欢什么样的?”

    很难向他们坦白,填写社交软件“理想型”那一栏时,我总憋不够20个字。比起描摹喜欢什么样的人,好像我更知道讨厌什么样的人。刷多了虚拟世界里的俊男靓女,真能和我吃饭、看电影的人该是什么样?似乎什么样都行,又什么样都不行。

    那我为什么还这么努力?作为一个来自河南省的“做题家”,我前17年的人生都被教育,“谈恋爱”是一种绝对禁忌。进入大学后,世界突然颠倒,单身成了原罪。和秀恩爱的情侣相比,单身人士降级为“汪星人”,常被贴上“性格不好”“不优秀”“没人要”的标签。深入脑髓的竞争意识提醒我,不能输在婚恋市场上。

    然而,多年来的“男女界限”早已扎根我心,和异性友好接触比解数学题难。刚上大学时,如果出去玩的一帮人里有我喜欢的男生,我基本全程都不会主动和他交流。如果是两人独处,我坐都坐不自在,眼神胡乱飘,有时甚至会故意找他茬儿、装凶,来压抑内心汹涌的情绪。

    还好社交软件的出现,帮我摆脱自我介绍时的语塞,避免眼神触碰时的紧张。填写社交软件资料,我用“infp”(mbti人格测试结果)“处女座”定义性格,“985本科”“事业编”定义条件,尽力把自己量化成一组可评价、可替代的指标。

    剖析自我,似乎我只想享受恋爱带来的结果。“恋爱”能成为一种“身份证明”,让我能融入社会的大多数,不会因为没谈过恋爱承受周围的偏见和怜悯。同时谈恋爱还能无条件占用我的时间,帮我逃避工作带来的焦虑,打破我固若金汤的日常。

    看起来我要求不高,但我又很难进入恋爱关系。我心里总有一杆秤,在社交软件上,我那些不到20句的对话,大部分夭折于——没人想在一段沉默后成为第一个开口的人。我的想法是,如果对方间隔很久还能想起我,主动发起话题,我再投入感情才不算亏。

    我妈锐评,说我是希望有人爱,但又不想主动爱对方。

    我妈24岁才和我爸恋爱,是初恋。那时候的人情感上普遍“晚熟”,但却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了解一个人。他们没有社交软件,但是花大把时间参加舞会和老乡聚会,男女生宿舍组成“联谊寝室”互相帮忙,还会为了找同学玩从开封跑到洛阳。

    技术造福了我这代人,见面的成本降到历史最低,但我却觉得地铁超过5站路都算漫长,甘愿躺在床上看剧、刷社交软件,物理距离在2公里内的“男嘉宾”可以考虑见面。

    美剧《摩登情爱》第3集,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女主角在清晨的超市里找对象,我其实也考虑过。去超市买菜的人至少热爱生活,和我距离也近,但因怕被当成“跟踪狂”,我从没敢试过。有时在超市看到年轻男性,我心里只是觉得悲凉。同一个小区,我楼上或楼下可能就有适龄单身男青年,我却没机会认识他们。

    不过,生活已经够累人了,谈恋爱如果不是雪中送炭,而是凭空添堵,那我宁可不要。于是我一边被“最佳生育年龄”和一线城市房价搞得焦虑不堪,觉得应该找个伴儿;一边又不想放弃自由的单身生活,没见几个人就耗光了心理能量,只想“躺平”。

    没找到一同闯天涯的人,却找到了同在天涯沦落的人,豆瓣“母单互助小组”是我的精神自留地。“母单”即“母胎单身”,即从出生开始就没谈过恋爱的人。4万个组员在小组里“抱团取暖”,有人在小组里许愿、立帖打卡、努力相亲脱单。也有人不急不躁,记录下一个人的快乐时光。

    有时大家也会讨论“如何脱单”,最终自嘲,在这里问这个问题等同“在机场等船”。春节期间,小组里和相亲有关的求助帖多了起来,关于怎么聊天、怎么判断对方是否对自己有意思,一群“臭皮匠”还是能顶一个诸葛亮。

    组员们曾试图归纳出大家一直单身的原因,有人反思,觉得自己是“宅”“懒”“圈子小”“没有爱人的能力”。

    有位网友的帖子赢得了广泛赞同。他说,心动对自己的精神是一种冲击,开始是精神异常活跃,之后又异常萎靡。他对这种状态感到恐惧、焦虑,“内心的平静和心灵的平和被彻彻底底破坏掉”。

    除了精神受“折磨”,进入亲密关系意味着承担幻想被打破的风险。我身边的“母单”朋友,大多对于亲密关系有种“理想化”倾向。有的过分谨慎,想谈一场能结婚的恋爱。有的是热衷暗恋,喜欢想象中的人,相比和对方恋爱,更喜欢脑海里完美的他。

    虽然我们面对精神困境总心灰意冷,但“母单互助小组”里“已毕业”的优秀组员,总能让我心底一暖。每个人都是经历了痛苦、忐忑、挣扎、摇摆后才摘掉了“母单”的标签,结局也并不都是完美。有人直到答应对方那一刻,心里还有疑虑,“感觉太快了,我们只是表现得很喜欢对方”。有人相处后发现不合适,不到一个月就闪分。

    但我敬佩他们的勇敢,他们敢于表达对爱情的渴望,敢于抛开顾虑放手一搏。我们太珍视自己的心,却让它错过了成长必经的风雨。

    “脱单”的组员很喜欢用“门铃响了”这个意象,源自余华书里段落:“我在情感上的愚钝就像是门窗紧闭的屋子,虽然爱情的脚步在屋前走过去又走过来,我也听到了,可是我觉得那是路过的脚步,那是走向别人的脚步。直到有一天,这个脚步停留在这里,然后门铃响了。”

    写完此文,本来已经宣告“放弃努力”的我,定下了我的新年小目标:见他50个“男嘉宾”!

甄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2月01日 06 版

当我在故乡驾驶一辆车
故乡还记得我是谁吗
老轮胎店的新生意,春节爆了
吹响新年的“恋战”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