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2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从已知探索未知 “硬核”逻辑课被深爱三十余载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许子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2月21日   09 版)

    “你好,你叫什么名字?”

    “你能帮助我完成什么工作?”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20级本科生李斌与ChatGPT不久前完成了一场对话。一方面,他惊讶于人工智能卓越的学习能力,但与此同时,他也会遇到系统无法给出正确回答的情况,“当系统出现bug时,我会想人工智能也不过如此。”

    “技术能否代替人?”李斌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在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开设的《逻辑学》课堂上,他很快找到了答案。

    这门以教授推理和论证为主的学科,用符号来表达语言,然后形成推导过程。30年来,这门课的主讲教师邱德钧一直坚持把这种严格的思维范式传授给年轻学生,带领他们探究认知如何进展。

    “课堂上有很多‘硬核’知识点”是李斌对这门课程的初印象。李斌对人工智能哲学非常感兴趣,对他来说学习逻辑学就类似于学习了一门新语言,“每当涉及具有跨学科、技术层面的知识时,用逻辑学基本原理去理解反而非常轻松。”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认知人自身、人与世界的交互影响上,早已建立起了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范式。这让李斌开始思考一些看起来“无意义”的问题:“假如邱老师有一个人工智能的学生,我们一起PK逻辑知识,谁会胜利呢?”

    “我想人工智能肯定能把我‘秒杀’。”李斌分析说,ChatGPT等人工智能在框架逻辑原理基础上可以演绎出所有可能性,“不过虽然人类不能列举所有可能,但我们能够给出一个新的逻辑空间更改游戏规则,这是人类独特的地方,这是逻辑学思考的方向”。

    “逻辑学是一门多变的课,不同时代的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大不一样。”逻辑学的内容庞杂,包括古典形式逻辑、近现代数理逻辑,而且又涉及数学、计算机等内容。在邱德钧的课堂上,他从逻辑学发源地古希腊开始,侧重讲形式逻辑。如今,这门课结合哲学、理论物理、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形成了“逻辑+”模式,带领新时代青年一起探索“人工智能世界”的未知。

    “这是一门教会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课程”

    在一堂讲“关系判断”的课堂上,邱德钧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条件是“牛郎爱织女”,“织女不爱牛郎”会不会为真?标准答案是:有可能。之后,突然有一名学生跳起来说:“老师,你这样讲课破坏了美好的传说。”

    这件事让邱德钧深受触动。在他看来,由于缺乏逻辑思维,很多学生还没有进入科学思维的环境,“很多人从小听到的‘牛郎爱织女,织女爱牛郎’是一个美好的传说,他们把世界想象成认为的样子,但从来没有想过‘爱’这种关系是非对称的。逻辑学就是让他们正确理性地去看待这个世界”。

    长期以来,邱德钧都认为“教会学生系统地建立一个思想体系”十分重要,也正是他对逻辑学教学的坚持,不少学生在上完这门课后对世界有了更深的体悟。

    刚开始,李斌对邱老师的《逻辑学》也存在一些误解,他觉得自己仿佛被一堆数字包围,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可以用符号和公式进行解释。“虽然逻辑内嵌在每个人的认知中,但是人也有很多非理性的时候,这些非理性事件在逻辑框架下就会被认为违反了矛盾律。”李斌举例说,人类的情感可能是既恨又爱,人通过不同的复杂情感衍生出了很多社会关系,但用符号和计算产生的人工智能却很难具有这种感觉。

    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这门抽象课程,邱德钧经常会举大家最关心的例子。“如果你问你的男友‘我和你妈妈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这种问题,那问题本身就是自带矛盾的,你的男友很爱你,你要让爱你的男友做一件证明他不爱你的事,这种逻辑就是错误的。”

    类似的还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大家困惑已久的问题。邱德钧从逻辑学视角出发解释说:“存在着个体的鸡和个体的蛋,如果有足够的证据和材料,我总能追溯到这只鸡是哪个蛋孵化出来的,这个蛋是哪只鸡生的。你只能问我先有这只鸡,还是先有那个蛋。而你问我先有鸡的类,还是先有蛋的类?这是我不能回答的,这其中已经暗含矛盾了。”

    “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逻辑思维是正确认知世界的工具。”在邱德钧看来,开设《逻辑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下一代如何使用逻辑工具,提高认知能力,“逻辑学并不是让学生去‘抬杠’,而是培养一种正确看待世界的能力。只有认知正确,才能培养出正确的生活态度,进而做一个对国家有益的人。因此,当他们以这种认知方法作为工具,就有利于未来的科研学习和具体实际工作”。

    “逻辑学既需要思考,也需要在生活中实践。”最近,李斌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博主开始科普哲学,网络上也开始流行“网哲”“民哲”的概念。“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哲学到底是什么学科,但又经常与政治联系起来。哲学更多的是一门帮助我们跳出生活框架去重新认识世界的学科,思想与行动同等重要。”

    于是,他开始涉猎各个领域的理论书籍,尝试写代码、与人工智能对话。李斌觉得,自己掌握了一些逻辑学的基本原理之后,变得更加客观理性了,而不是被情绪和表层认知所主宰。“训练逻辑思维可以让我们逐渐学会把某一个问题中的逻辑关系抽象出来,再用符号语言去表达,之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也便有了相似的解决方案。”

    “从已知推出未知,逻辑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邱德钧老师懂青年的生活”,在哲学社会学院2019级本科生王华宇看来,这门课能够在青年学生中“爆火”,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硬核”,还有邱德钧的人格魅力。

    邱德钧的研究领域涉及人工智能,每次上课,学生们说起的网络热梗、热点新闻等,他全都能理解,甚至用的软件比学生更先进、更厉害。这让王华宇不得不佩服。“无论是科技新闻还是热点新闻,我们还没来得及看,邱老师已经在课堂上讲了,这让我们觉得有交流感。”

    在邱德钧3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听过很多学生在上完这门课之后表示,“如果早点学习逻辑学,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这让邱德钧越发觉得,在新时代下,开设逻辑学非常重要。他认为,《逻辑学》是一门让学生从“模仿式思维”走向“研究性思维”的学科,能够在他们的成长认知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邱德钧看来,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获取知识非常容易,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知识储备远远超过上一代人,但是欠缺系统性认识世界的能力,“他们如果不能系统地整合已有的知识,就不能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进而产生自己对某一方面的理解和认知。”

    “在大量的已知信息中,合理地推出个人独特见解”被邱德钧看作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他举例说,人文社科学生平时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还有论文写作等工作,逻辑思维就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效率和写作能力,以及合理准确的推理能力;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从经验材料中概括总结、验证假设关系到他们的科研创造力,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逻辑思维来提高。

    “从已知推向未知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把实验和观察得到的材料进行分类,从中发现其中的共同特点,再进一步把它们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如果他们幸运的话,就会提出系统理论进而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甚至是大科学家。”邱德钧说。

    邱德钧刚开始任教时,中国开设逻辑学的高校并不多,但国外已经在中学、大学广泛开设了逻辑学课程。那时,兰州大学的逻辑课也只在哲学专业开设。1987年之后,这门课开始在管理学专业、社会学专业,以及法律专业开设。如今,这门课程已经覆盖法律、哲学、社会学、管理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等专业,甚至变成了很多专业的必修课,这让邱德钧对学科发展越来越心怀期待。

    “希望有一天,逻辑学的内容可以延伸到中小学到大学各个学段,人们的教育观念从‘以记忆等于智力’转变为‘从已知推出未知的能力才是智力’,这是中国教育界的希望,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邱德钧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许子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2月21日 09 版

“青”与“红”的圆舞曲
从已知探索未知 “硬核”逻辑课被深爱三十余载
正确看待年轻干部成长中的困惑
河北献县:“非遗”皮影润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