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清早,贵州黔东南的大山里寒气逼人,连绵不绝的阴雨天气,让人即使在室内,也要裹上厚厚的羽绒服。然而山顶处本应清冷寂静的归柳小学教室内,此时却热气腾腾格外热闹。
35个毛茸茸的小脑袋,正凑在六年级的教室里,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为期11天的“当归行动”冬令营课程安排。
“当归行动”,意为“游子当归,反哺家乡”,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朱尊义发起的一项冬令营活动。
与以往丰富假期文化生活的兴趣班不同,“当归行动”主要以辅导寒假作业为主,辅以情感关怀,答疑解惑增长见识。
2022年8月,朱尊义与学校其他4名支教成员一同来到对口帮扶的贵州省榕江县归柳小学。
初来乍到,朱尊义就被安排在六年级做班主任,教语文。作为研究生,他笑言,“带领这么多孩子学习,讲真,不比发SCI容易”。
“上学期的节日假期比较多,也没有期末考试,小朋友们主要是在家上网课,而且留守儿童比较多,没人督促,作业也不写,所以就想着,让他们来学校做寒假作业,也能起个约束作用。”
为了孩子们的学习,朱尊义于2022年12月初就开始摸排那些缺乏家长督管,同时又基础薄弱的孩子们的情况,动员他们来学校写作业。
解决了学生问题,师资难题又迎面而来。时逢春节,支教团其他成员无法及时赶回学校,自己一个人也带不了这么多孩子。
朱尊义打起了村里大学生“校友”的主意,在一学期的家访中,他早已把村里的情况摸了个透。
当晚,他就给村里几个大学生分别打去了电话,让他意外的是,3个大学生都一口答应,尽管朱尊义再三跟他们确认,是义务劳动,没有费用,连饭都不管的那种。
就这样,归柳小学2023年“当归行动”冬令营正式列入计划。
为了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在家过了5天春节假期的朱尊义,在正月初六那天,就从千里外的老家返回归柳。
4名老师,35名学生,正月初七清晨简短的开幕式后,“当归行动”冬令营开始运营。
早8晚6,每天辅导课下来,挑战的不仅是老师们,还有孩子们,看到邻居家的孩子都在玩,他们也坐不住了。今天少来两个,明天少来3个,课程没过半,孩子少一半。
朱尊义和返乡大学生们急得不行,于是每天晚上集体讨论结束后,他们又多了一项新工作,走访缺席学生家庭。
冬天的雨夜总是特别凄冷,山路也更崎岖,4个老师两两一组,打着手电彼此勉励。
好在转机伴随着支教老师们的辛苦而出现,孩子们陆续返回,也给了老师们莫大的信心和感动,一直到冬令营结束,班级里依旧有27个小毛头。
2022年9月,当朱尊义作为归柳小学六年级班主任,第一次站上讲台的那一刻,他发现,这次支教,不太一样。
归柳村的孩子们大多是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的缺失,让他们迷茫又无助,在他们的视线里,山的尽头还是山,但手机里映射出的繁华世界,又让他们在现实与幻想中加剧精神的失衡,去打工,做网红,沉迷游戏……一切都可以成为逃避学习的理由。
这次的“当归行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正视世界,朱尊义和他的小伙伴们特意在作业辅导之余增设了“梦想课程”。
这是一门没有任何学科归属的课程,甚至不需要正襟危坐的课堂秩序,孩子们可以问任何他们想知道的问题,关于成长,关于选择,关于远方……这堂“梦想课程”,让平时一上课就“打蔫犯困”的孩子也来了精神。
“老师,你小时候有喜欢的人吗?”“你平时打游戏吗?”“如果打工,能挣多少钱?”“上大学要交学费吗?贵吗?”“上大学有意思吗?”“你为什么当志愿者?”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提问,支教老师们也尽己所能,引导孩子们理解爱、理解自身的价值,理解如何给人生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为了给孩子们打开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看清更多未来的可能,朱尊义联动学校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预备役”团队。2月11日那天给孩子们带来两节线上直播课。镜头里,护理学院吴礼云、卫生经济管理学院黄龙毅两名同学分别带来了“树立理想,坚定梦想”“正确选择未来”两门课,用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孩子们,敢想敢做、坚持努力才能走近无限的未来。
参加此次返乡服务的3名归柳本村大学生,竟也与该校“月亮山故事”有缘。
分别就读于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的杨阳、贵州医科大学影像学专业的杨求发、安顺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文艳,都是归柳小学的毕业生。当时,该校2005届学子陈晓明扎根西部在归柳小学支教。
“陈晓明老师是我六年级的老师,他的到来当时在整个村子都是大新闻,人特别好,给我们讲了很多他的大学的事。那时候小不能完全听懂,但就感觉很憧憬。”提起陈晓明,杨阳有点感动,他们家里都是学西医的,但他最后选择学中医专业,“这个选择,离不开陈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来支教的前一天,杨求发还在榕江县的新市民服务中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给辖区的老人、儿童打包板蓝根、布洛芬等常用药的健康包。
这个寒假,他已经参加了四项志愿服务活动,但他对“当归行动”热情依旧,“从小在这里读书,归柳小学点滴的变化都看在眼里。这次,南中医的学长找我,我义不容辞。”
文艳也是如此,“我当时还在学校,听到是南中医的学长,我也很激动,每年夏天,都能看到南中医的支教团来归柳小学,其实一直都很羡慕,也想加入其中。”
17载接力,从陈晓明到朱尊义,从被支教学生到支教老师,他们传递着支教精神。
瞿丹枫 丁思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