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至19日,4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近百位部长级官员云集德国,参加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外交盛事中,俄罗斯和乌克兰领导人没有到场,但这两个国家的“身影”却无处不在。
如果说乌克兰危机发生之初尚有些欧洲国家保持理性和中立,但随着时间推移,欧洲支持乌克兰的呼声越来越高。与会场内的“反俄狂热”同时升温的,还有场外的反战情绪。在大西洋两岸,民间反战抗议游行此起彼伏,示威者反对美西方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要求立刻结束冲突。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这场由美西方主导的“地缘政治游戏”不感兴趣,他们更在意的是与自身利益和国家发展有关的议题。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格局和地缘政治中,中国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对国际争端采取负责任态度,坚定地站在和平一边。
反俄援乌“动员大会”
2020年和2021年,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苗绿曾以慕安会“中国青年领袖”的身份两度参会。今年她再赴慕尼黑,一进会场就看见入口处张贴着一张硕大的海报:在一处背景模糊的幽暗之地,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地上,配文是Ukraine Is You(乌克兰就是你)。
“这种煽动性极强的话语,让大家感觉到冲突不可能很快结束。”苗绿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西方国家尤其是北约成员国已经被俄乌冲突全面裹挟,站在反俄立场上支持乌克兰赢得最后胜利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安全问题却被忽视。
打着“重塑愿景”旗帜,本届慕安会成了西方国家围堵俄罗斯的大型现场。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是今年慕安会的主角。在开幕式上,他通过视频讲话敦促各国尽快达成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援助的协议,以“遏制俄罗斯的潜能”。
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乌克兰危机不会很快结束,“为长期冲突作好准备是明智的”。
紧随朔尔茨之后上台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虽然他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法国从来都不以击败俄罗斯为目标”,但在慕安会上他又说,“现在不是与俄罗斯对话的时候”。
作为援乌武器的第二大来源国,英国首相苏纳克声称,现在到了要加倍支持乌克兰的关键时刻,英国“将是第一个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武器的国家”。
爱沙尼亚总理日前提议欧盟花40亿美元为乌克兰“团购”武器。在慕安会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对爱沙尼亚的这个建议表示支持,因为“这种做法比欧盟成员国单独行动更有效”,而且有助于提高欧盟成员国的国防工业产能。
最能煽风点火的,当属来自大西洋另一边的美国。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在慕安会上表示,按照“法律标准”,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构成了反人类罪,犯下这些罪行的所有人及其上级都将受到追究。
“实际上,慕安会是为各国官方提供‘政策对表’与宣示的场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吴白乙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不久前,俄罗斯调整战术、更换将帅、改进装备,乌东城市巴赫穆特战事激烈胶着,外界预测局势还将在俄乌冲突一周年前后进一步升级。在这样的关键节点,美西方希望通过慕安会等重大国际场合发起大型舆论战,进一步加强整个西方对俄罗斯的战略共识。这是本届慕安会以“反俄”为基调的原因所在。
中方始终保持明智和冷静
根据在慕安会上的观察,苗绿认为,西方国家正在共同打造一种宏大而虚妄的叙事,即“乌克兰危机不只是欧洲的危机”,援助乌克兰就是“全世界对自由秩序和生活方式的捍卫”。“他们希望把全球都裹挟到冲突之中,只有完全支持冲突继续才算是站在他们一边,不支持就是站在反对的一边。所以,他们要把中国和俄罗斯捆绑在一起。”
慕安会召开期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对媒体表示,有消息表明中国正在向俄罗斯提供“非致命性的支持”,将来还可能提供武器弹药等“致命性支持”。布林肯还称,如果“中国向俄提供物资援助或协助其逃避制裁,将产生影响和后果”。对于布林肯的此番妄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驳斥说,向战场源源不断提供武器的是美方,而不是中方。
在吴白乙看来,美方此举别有深意。虽然由于所谓“气球事件”布林肯推迟了访华计划,但在慕尼黑,中方还是应约与布林肯进行了“非正式接触”。布林肯的核心用意是就乌克兰问题向中国施压,“形成对华高压舆论氛围,这是一种群狼战术”。
不过,美方的这种“担心”实属多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慕安会致辞中明确表示,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方针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劝和促谈。中国秉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对国际争端采取负责任态度,发挥建设性作用。王毅还表示,中方将发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继续坚定地站在和平一边。
“从乌克兰危机爆发开始,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一直非常明智和冷静。”吴白乙说,美西方国家与任何人打交道都要设定前提,即对方必须靠近自己站队,必须跟自己走同样的道路。与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在对外关系中不设定所谓“民主”“人权”之类的前提——无论是对美国、欧洲还是俄罗斯。
吴白乙指出,俄乌冲突延续一年,美国和欧洲都已经意识到,与中国“脱钩”是不现实的。总体而言,中国没有被冲突中的任何一方裹挟,无论是在中美欧三角关系中还是在其他多边关系中,中国都处于相对灵活和有利的位置。如今的中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符合中国战略利益的对外政策,是坚持全面对外开放,坚持尽量延续和维护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
在涉及主权领土的问题上,美国和某些西方国家的“双标”属性暴露无遗。美国一方面声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维护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又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指手画脚,企图“以台制华”。王毅在慕安会上强调,在台湾问题上违背一中原则、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是对中国领土完整的严重侵犯,也是对台海和平稳定的现实威胁。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秩序的基石,各国都应切实遵守,不能选择性适用,更不能搞双重标准。
反战游行和民意调查是一种风向标
正当各国政要在慕安会会场内慷慨陈词之际,多场反战游行在场外如火如荼地进行。
2月18日,上万名抗议者在慕尼黑国王广场举行反战示威活动,反对北约军事干预,呼吁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同日,德国左翼党派议员瓦根克内希特和知名作家施瓦策尔不久前发起的“和平宣言”请愿活动,也征集到了50万人签名。这项请愿活动呼吁朔尔茨停止增加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并发起谈判调解俄乌冲突。
美国也爆发了自伊拉克战争以来最大的反战示威活动。2月19日,多名抗议者聚集华盛顿,打着 “战争不是答案”“停止煽动冲突”“要谈判不要毁灭”等标语,反对美国继续支持俄乌对抗,要求削减国防预算、解散北约、废除中情局、释放“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等。“我们现在与俄罗斯进行的这场‘代理人战争’,随时可能演变为美国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而俄罗斯是世界上核武器数量最多的国家。”夏威夷前众议员图尔西·加巴德指出,防止核战争的唯一方法,是将资金从“军工复合体”中抽离,用于“和平、繁荣和自由”。
早在慕安会开始之前,厌战情绪就已在美国国内蔓延。美联社和芝加哥大学2月联合开展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与去年5月的同项民调相比,支持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受访者减少了12个百分点。多名议员近日提出名为“对乌克兰疲劳”的议案,要求美国结束对乌军备和资金支持。他们表示,如果把纳税人的钱大量投入海外战争,美国将进一步衰落。
“反战游行和民意调查是一种风向标,这样的趋势和动向值得关注。”吴白乙指出,在物质层面上,欧洲毫无疑问是此轮乌克兰危机中受损最严重的一方,无论是欧洲民众的感受,还是外界观察,对此已形成普遍共识。虽然欧洲各国当局试图通过“道义”宣传动员民众,但民众更关心的还是自身的冷暖和福利。当他们无法感受到对乌援助带来的直接利益时,援乌热情就难以持续。纵观欧洲社会现状,通胀高企、物料成本飙升、制造业陆续向美国和中国转移、罢工游行此起彼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对欧洲今年经济增长总体预期较低。虽然欧洲主要经济体通过各种补贴和能源多元化政策,宣称在脱离对俄能源依赖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但其与俄罗斯的切割是否成功,还有待时日检验。
在精神层面,欧美民众也进入了疲劳期。虽然美西方占据了舆论场的主要阵地,但仍有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并不愿意在乌克兰危机中站队或拱火。近日,越来越多关于“北溪”管道爆炸的细节被披露,也将促使民众进一步反思这场冲突的本质和真相。
更多安全危机正在向人类逼近
除了乌克兰危机,还有形形色色的危机正在向人类逼近,这些危机或迫切、或深远,或传统、或新型,或隐藏、或昭彰。但令人遗憾的是,本届慕安会的焦点完全集中在由西方国家主导的乌克兰危机上,那些关乎国家发展和命运的危机给广大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忧虑,却几乎无人关注。
“乌克兰危机冲淡了今年慕安会的很多其他议题,尤其是全球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不少发展中国家对此都有不满,纳米比亚、哥伦比亚、巴西等一些国家的代表就在会上直接提出,除了乌克兰危机,我们还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全球治理等问题,你们怎么看?”苗绿感叹道,今年的慕安会上,乌克兰危机掩盖了跨大西洋地区内部的分歧,却加深了全球东西分歧和南北鸿沟。
慕尼黑安全会议举办前夕,主办方发布了年度《慕尼黑安全报告》。这份长达176页的报告指出,在乌克兰危机中保持中立的国家,其人口占全球人口的大多数。分析家认为,发展中国家正变得越来越独立,它们关注的是自身利益,而不是美西方或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战略。
报告还列举了长期困扰南方国家的种种问题,农业、能源、贸易法规、未履行投资承诺、气候变化导致的不公……等等。报告作者表示,非洲国家普遍对西方领导的全球体系感到不满,它们希望让国际社会听到自己的声音,并参与国际法律和规则的制定过程。
在近日举行的第77届联合国大会第58次全体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宣布了联合国今年的六大工作重点:确保人人享有和平的权利,确保社会经济权利和发展权,努力完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尊重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权利,确保性别平等,建立包容性社会。
“为了世界更安全,我们都要重视发展的关键作用。”王毅在慕安会致辞中谈到,世界不能富者恒富、贫者恒贫。必须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切实保障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发展权利,消除滋生冲突的土壤。
就在王毅与布林肯在慕尼黑举行“非正式接触”的当天,全球化智库也以中美气候合作为主题举办了一场边会。“除了乌克兰危机,我们还需要在全球事务上凝聚更多的共识。”苗绿说。
有一个现象或许值得乐观,许多有影响力的国际人士出席了全球化智库举办的这场中美气候会议。苗绿说:“他们表示,即便中美之间现在存在分歧,但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中美仍然应该寻找更多的共识而不是冲突,达成更多的合作而不是分裂。”
本报北京2月22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