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预计超过3亿。他们有哪些需求?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画家高晓笛“听”到了很多。她是一名聋哑人,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权益保障格外关注。
高晓笛注意到,很多老年人在乘坐公交出行时遇到过不便:公交站台设计不合理,造成坐轮椅的老人难以上车;公交站牌有的过高、有的过矮,上面的字体和颜色对老年人也不友好,识别起来很吃力。
2021年全国两会,她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写进了提案,由全国政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多名委员联名提交。这份关于建议加快公交适老化进程的提案,被列为当年的重点提案。
这一年,“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被全国政协列为“十四五”规划专项民主监督的十大议题之一。此后两年来,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调研组奔赴湖南、四川、浙江3省的8市26个区县开展实地监督性调研,并首次采用定点5年跟踪问卷调查与年度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用数据说话,力求推动问题解决,最终形成了一份民主监督报告,上报中共中央。
“报告当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和建议,也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不少地方政协主动要求参与。”十三届全国政协社法委副主任王尔乘在社法委媒体见面会上谈到,民主监督是实事求是地帮助政府推动百姓所需、所困问题的解决,“要持续发力,以‘钉钉子’的精神,争取做一件成一件”。
舍得花细功夫 小切口大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成平是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她最关注的是工程质量。直到跟着调研组走访了不同城市,走进形形色色的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里,她才意识到自己“把适老化改造想得太简单了”。
“我是搞工程的,一开始以为适老化改造就是搞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连续两年参加调研,成平发现,一个小坡道都有大学问。
在一个已经启动适老化改造的社区,她看到楼栋门口的台阶已被改造成了坡道。按理说轮椅可以轻松推上去,可仔细一看,那坡道陡且窄,宽度刚好与一个小轮椅的宽度差不多。也就是说,乘坐轮椅的老人必须精确对准坡道,稍有偏差都可能会跌落。而坡道两旁,也并没有栏杆、扶手等防护措施。
“现在很多使用电动轮椅的老人是自己出行的,怎么保障他们的安全?”站在坡道旁,成平越想越担心。她意识到,要让监督见实效,需要花很多细功夫。
一些政协委员有照顾家中老人的经验,往往特别关注两处细节:一是去卫生间,看看有没有安装扶手,观察扶手与马桶的距离;二是去公交车站,看看公交车是否安装了便于老人上下的低踏板。
在观察五花八门的扶手时,调研组还注意到一些“装了比不装更麻烦”的问题。有的扶手装得不牢,用力一握就来回晃,“老人抓上去,万一扶手掉了不就摔倒了”。
不同扶手安装的位置和高度也各不相同,有的装在马桶左边、有的在右边、还有的两边都有;而高度在1米、1.2米、1.5米的都有……产品的标准是什么?施工的标准又是什么?调研组盯住这些关键细节、重点问题,持续追问并探求解决的路径和方法。
调研还发现,一些部门和地区对适老化改造重视程度不够,适老化改造理念需要更新,也缺乏统筹协调开展工作的机制。
带着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全国政协社法委召开对口协商会,请来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与委员面对面协商探讨。
“适老化改造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也非常紧迫。”成平在会上提出,当前的适老化改造无论从理念、法规标准还是产品和服务,都不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她建议,建立健全适老化改造标准体系、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以及服务标准等一系列规范。
有的部委负责人回应,在设施改造和建设方面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3个层级,但随着社会发展变化,“有的标准需要做修订”。有的部委介绍了相关领域已出台的一些标准和规范,并坦言工作中还有短板,将抓紧补齐。
适老化改造应在国家层面成立统一协调机制,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摸清底数,全面了解社会适老化改造工作推进的整体情况,这是2021年专项民主监督的主要任务。在此之前,全国政协社法委一直关注养老问题,从2018年到2020年围绕“推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了监督调研,打下了协商建言、民主监督的良好基础。
不同于以往,2021年启动的专项民主监督更注重“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聚焦“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具体落实,找准问题、推动解决,让协商式“柔性监督”的独特优势发挥出“硬作用”。
盯住关键问题 监督环环相扣
公交出行适老化改造,是调研组盯住不放的关键问题之一。
调研组发现,有的城市开展公交适老化改造的积极性很高,对低踏板的改造率达到了75%。低踏板的好处在于,公交车靠站后,因为踏板距离地面更近,便于老年人上下车。
可现实是,公交车的踏板变低了,与之衔接的站台的改造率却还不足17%,适老化改造的效果就大大打了折扣。问题根源在于,公交车和站台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彼此间缺乏协调。
高晓笛受邀参加了调研。她的重点提案办理,也融入专项民主监督性调研过程中,多种监督形式环环相扣,更有利于推进问题的解决。在赴交通运输部督办重点提案时,全国政协社法委把她和其他委员提出的问题一并提交,提出建议、商量对策。
几个月后,交通运输部回复高晓笛表示,要加大适老化出行基础设施建设,并会同住建部等相关部门持续推进交通运输适老化出行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监督与定点跟踪结合,也是此次专项监督活动的一大创新。为了更广泛深入地问计于民,全国政协社法委创新调研方法,委托10个省份,选择了1000户老年人家庭和300个城乡社区,开展连续5年的定点问卷调查,同时面向社会开展了网络调查。
第一年的调研结果显示:超六成受访者认为居家适老化改造很有必要;近八成迫切希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环境适老化水平,超七成希望提高社区生活环境适老化水平……调研真实反映出我国“9073”的养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也成为第二年民主监督聚焦的重点。
这一次,调研组采取了“回头看”的做法,再去上一年调研过的点位,看看到底有什么样的变化。
成平记得,在一些完成适老化改造的地方,调研组有时会临时改变路线,去几个事先没有打招呼的地方看看。
调研组发现,一些居民家的卫生间里,坐便器还是起蹲式的;居室内的房间门过窄,轮椅还是进不去。
一些改造后的坡道前面还有一级小台阶,那是老人最容易摔跤的地方。在一家改造过的养老服务中心,一条通道又长又陡,坡度超过45度,“别说推轮椅,老人走上去也很困难”。
要“搬”开挡在老人面前的一个个“台阶”,需要许多部门一起使劲儿。“中央文件里点了十几个部门,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协调工作机制,想干好这件事确实很不容易。”王尔乘坦言,由于各项政策还处在导入期,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在工作的统筹性、精准性和多方参与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但持续专项民主监督已经显现出很好的局面。多个部委已经纷纷出手,市场监管总局牵头成立了适老化改造标准化联合工作小组,加强了统筹协调,加速编制适老化改造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住建部督促各地落实新建小区建设老年人服务设施的要求,达标率大幅度提升。民政部已把对200万个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任务分解到位。有些省(区、市)成立了由省(区、市)领导牵头的适老化改造工作专班。
王尔乘评价,这起到了同心、同向、同力的工作效果。
一步一个脚印 推进问题解决
连续两年的调研让成平感受到一种紧迫感,觉得有太多事需要去做。适老化除了“硬件”建设,还有“软件”改善,包括公共服务、数字化和智能化生活等,“并不是投入更多的钱,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很多老人感受到逐渐被“数字鸿沟”甩得越来越远。有的委员提出,并不是把老人手机里字号加大就是适老化改造,一些App适老化改造并没有解决老人“想用却不会用”的问题。而真正要做的,是更好地依据老年人的特性偏好,优化服务方式。
而现实是,设计老年人使用的产品的人,往往没有年老的体验,很难进入真实使用场景,真正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设计。
在调研座谈会上,有从事养老产业的专业人士谈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年产业发展较为滞后,社会上对居家适老化改造的认识和理解还普遍不足,养老企业的服务意识也普遍不足。
成平总也忘不了调研中的一幕,那是一名长年瘫痪在床的老人的眼神。她体会到,适老化改造归根到底还是要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生命尊严。
包括失能老人的保障问题在内,许多问题被写进民主监督报告的建议里,将继续成为2023年全国政协协商的议题。这些关乎每个人晚年的问题,将在持续的监督和推动下,向好的方向发展。
本报北京3月3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