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 08版:开新局 强信心 聚共识 同奋斗    上一版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3月0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这个2%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3月06日   08 版)

    在今年1万多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这一数字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却紧紧连着我们每天的柴米油盐,连着实实在在的民生。

    而如果这一数字连带着“十年”这个量级,则更不寻常。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十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定在2%左右的较低水平”。

    30多年前,新西兰央行确立了该国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目标——2%,这成为一国央行采用正式通胀目标的起点。此后,2%逐渐被学界和许多国家视作一个标准,超过或不及都意味着风险。

    可是,过去几年,这个标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突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以欧美国家为主的发达经济体开启的“量化宽松”浪潮,直接推高了全球的通胀水平。2022年,全球这一平均数值甚至达到40多年来的最高值。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如物价高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让老百姓生活、企业生产备感压力。

    如果仅从通胀这一指标去评价,中国的情况好得有些出人意料。去年全年,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单月涨幅始终运行在3%以下,全年上涨2%,大大低于美国8%左右、欧元区8%以上、英国9%左右等发达经济体,也明显低于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7%-10%(2022年1-11月)的涨幅。

    此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曾评价,“国际胀、国内稳,对比十分鲜明。”

    拉长时间线来看,这样的特点就更为明显。央行行长易纲说,过去五年,中国通货膨胀指数平均是2%,过去十年,也是2%,“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通货膨胀水平”。

    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对这个数字的感受是,考虑到全球经济周期逐渐进入衰退阶段,通货膨胀、美联储加息周期持续叠加地缘政治冲突等动荡因素,我们能十年都维持2%的涨幅,“实属不易”。

    不少经济学者试图探究我们能保持2%涨幅的原因。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说,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周期有所区别,经济韧性强,抗外部通货膨胀冲击能力大,这给了本国较为灵活的政策空间。

    更关键的是“立足本国实际”制定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数次通胀,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彦斌看来,数次应对通胀危机给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货币政策要克制”。2022年,中国稳经济增长政策持续发力,货币政策虽然在持续加码,但“总量政策与结构政策一直是双重发力”,多措并举促进市场保供稳价。

    CPI涨幅十年稳定在2%左右也是本届政府创新宏观调控成果的直接体现。在3月5日上午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总结过去五年政府工作时,将这一点放在了首位。一位政府工作人员曾表示,本届政府“创新宏观调控”的理念,是推动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唯一选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写道:保持物价总体平稳。在应对冲击中没有持续大幅增加赤字规模,也没有超发货币,为物价稳定创造了宏观条件。

    数字可以证明这一点。拿稳粮价来说,粮价是百价之基。2022年,中央财政分三批累计下达补贴资金400亿元,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不断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能源价格是一段时间以来全球通胀高企的主要推手之一。2022年,国际能源供需形势复杂严峻、价格大幅上涨,多个国家遭遇能源危机;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国际冲击叠加极端天气频发,能源保供稳价面临较大风险挑战。

    因此,政府在持续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基础上,创新机制、稳定预期、加强监管,以煤炭为锚着力保持能源价格总体稳定。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居民水电燃料价格仅上涨了约3%。欧美国家则明显攀升,美国、欧元区2022年1-11月CPI中电力价格同比涨幅分别达12.9%和36.3%,天然气价格同比涨幅分别达26.6%和56.5%。

    老百姓关注“菜篮子”,企业家则对原材料成本异常敏感。2022年以来,针对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相关政府部门及时采取供需双向调节、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等措施,遏制价格不合理上涨,推动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有序回落。2022年全年,PPI比上年上涨4.1%,低于上一年8.1%的涨幅。

    2%背后的努力还不止这些。2022年中国物价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但对一个刚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的人口大国来说,部分脱贫群众的脱贫基础还不牢固,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物价的些许“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基本生活。

    为此,对困难群众的生活“托底”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这几年,政府推出的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启动条件持续优化、补贴标准稳步提高、发放时效不断提升。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各地累计发放物价补贴约375亿元,惠及困难民众7.3亿人次;其中2022年发放物价补贴约65亿元,惠及困难民众约两亿人次,对缓解物价上涨影响、保障困难民众基本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说,在看到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新的一年我国面临的诸多困难挑战里就包括“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

    田轩认为,2023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较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内部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内需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这也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关注的问题,他说,“我国当前经济复苏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新增就业不够,居民收入增长不够。”

    央行此前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预计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也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从中长期看,物价水平具备保持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中国经济供需大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居民通胀预期平稳。

    2023年全球通胀中枢大概率较2022年下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3年全球CPI将由2022年的9.3%明显下降至4.7%,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将明显下降。

    田轩做过相应测算,他预计2023年中国核心CPI将得到持续修复,同比呈温和增长态势,全年CPI涨幅将高于2022年,但他相信政府仍将有力保障物价整体稳定。因为“我国经济复苏基础稳固,商品供给充足,政策精准性将更强,稳增长、保物价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年来我国CPI涨幅稳定在2%左右的较低水平,不少代表委员对此都很感慨:每年我们遇到的经济挑战都不一样,但政府稳物价保民生的决心从未改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3月06日 08 版

极不寻常这5年
这个2%和每个人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