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面向全团印发了《关于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 深化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每名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1次‘三下乡’或‘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用三至五年时间,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更深、机制更优、体系更全、保障更强、成效更实”。这为推动新时代共青团“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品牌活动高质量开展、持续焕发新时代新光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回首过往,自1997年至今,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历经20多年。每年夏天,各地各高校数百万计的青年学生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在实践大课堂接受教育、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近年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形成既有全国范围统一组织、分层实施,也有各地各校结合实际、自主开展的工作局面,发挥组织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提高社会化能力等作用,日益成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落实《意见》精神要求,下一步“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突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主线,创新工作载体、深入调查研究、强化典型引领、务求活动实效,将广大学子的社会观察、知识积累、实践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育人生机与活力。
2019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时代发展需要,探索常态化社会实践工作新路径,共青团中央发起了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聚焦抓好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组织大学生返家乡、进社区开展理论宣讲、政务实习、企业实践、公益服务、兼职锻炼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3年多来,“返家乡”社会实践在持续探索中不断明确育人目标、合理扩大规模,充分发挥高校团委和县级团委两方面的积极性,组织返乡大学生提升社会化技能,服务家乡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在外高校学子与家乡联系的制度化渠道,取得良好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按照《意见》精神指引,下一步,“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紧贴青年大学生需求,进一步加强规划部署、组织引导、创新探索,组织化、常态化、精准化开展“返家乡”活动,充分发挥县级团委的“生源地”优势,为大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实践育人舞台,引导大学生通过返乡实践更好地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紧跟党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才道路。
新征程有新使命,呼唤新担当新作为。服务新时代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各级团组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切实推动《意见》精神落实落细落深,不断拓展共青团实践育人大平台,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引领广大大学生群体深入基层一线,投身服务家乡、服务人民的生动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罗文洋